书城教材教辅医用大学语文
11116700000005

第5章 元明清及近代文学

西厢记(长亭送别)[1]

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已难确考,主要创作活动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他是一个失意文人,与演员、歌妓往来密切。剧本内容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风韵优美,曲词清丽。著有杂剧十四种,流传至今的仅《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另有《芙蓉亭》、《贩茶船》各一折曲文,分别保存在《雍熙乐府》卷四和卷七。《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西厢记》全名为《崔鸳鸯待月西厢记》。故事原出唐朝元稹的小说《会真记》,剧本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由于王实甫的精心创作,《西厢记》成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不朽著作。全剧共五本二十折,写书生张珙与崔相国之女鸳鸯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夫人、长老上,云)[2]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3],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4],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5],早是离人伤感[6],况值那暮秋天气[7],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

[正宫][端正好][8]碧云天,黄花地[9],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10]?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11]。柳丝长玉骢难系[12],恨不得倩疏林挂在斜晖[13]。马儿迍迍的行[14],车儿快快的随[15],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16]。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17];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18],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沈沈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19]。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20]?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21]。

(做到科[22],见夫人科)[23](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24],红娘将酒来[25]。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26],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27]。(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28],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29]。(洁云[30])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31],坐)(旦长吁科)(旦唱)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32]。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33]。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34],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35]。

[么篇][36]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37]。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38]。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39]!(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旦唱)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40]。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41]。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42],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43]。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44],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45]。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46],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47]。眼底空留意[48],寻思起就里[49],险化做望夫石[50]。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唱)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51],白泠泠似水[52],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53],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54],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55]。

(夫人云)辆起车儿[56],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憎准备买登科录看[57],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58]。先生在意[59],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60],专听春雷第一声[61]。”(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62],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63],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64]。”(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65],以剖寸心[66]:“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67]?”(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68],比司马青衫更湿[69]。伯劳东去燕西飞[70],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71],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里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72],顺时自保揣身体[73]。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74]。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75],恨压三峰华岳低[76]。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77],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付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78]”,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79]!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80],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81],再休似此处栖迟[82]。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注释]

[1]本篇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2]长老:寺院住持僧的通称,这里指普救寺的法本。上:上场。云:道白。这里是夫人在说话。

[3]长亭:古代设置在大路上供休息和送别的亭子,大约每隔十里即设一亭,故称“十里长亭”。

[4]旦:杂剧中女角的通称,这里扮演莺莺。末:杂剧中男角的通称,这里扮演张珙(即张生)。红:红娘。

[5]上朝取应:到京城应试。

[6]早是:本来已是。

[7]况值:况且又遇上。

[8][正宫]:宫调名,类似现在乐调中的D调。元杂剧规定每折戏限用一个宫调,下面由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一韵到底。[端正好]:曲牌名。与下面的[滚绣球]、[叨叨令]等,都属同一宫调的曲牌。

[9]黄花地:意谓残菊满地。黄花:指菊花。

[10]霜林醉:形容枫叶经霜变红,如同人醉后脸红一样。

[11]归去:这里指张生进京赶考,有“离去”的意思。

[12]“柳丝”句:意谓柳丝虽长,难以把马系住。玉骢:原指一种青白色的骏马,这里是马的代称。系:打结。

[13]“倩疏林”句:意谓请稀疏的树林挂住斜阳,使它不要下落。倩:央求,请。晖:日光。

[14]迍迍(tūn屯):行动缓慢的样子。

[15]随:追随。因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故云。

[16]“却告了”二句:才结束了相思,又早开始了别离。却:刚刚。回避:这里是避开、躲开的意思。破题儿:原指诗赋的起首几句,这里喻事情的开始。

[17]松了金钏:意谓人消瘦了,因而手镯也松落了。金钏:金镯。

[18]靥儿:古代女子在额上或两鬓点贴的花饰。

[19]揾(wēn问):擦。

[20]兀的不:这岂不。兀的:发语词,表示惊异或加重语气,犹言“这”;与“不”连用,表示反诘。也么哥:元曲中常用的句末衬字,无意义。

[21]索:须,该。恓恓惶惶:匆忙不安的样子,这里可解作急急忙忙。

[22]做到:戏剧动作,做出到的模样。

[23]科:元杂剧中表示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的术语。

[24]这壁:这边。

[25]将:取,拿。

[26]辱末:即“辱没”。玷污:使不光彩。

[27]挣揣:努力争取,夺取。者:句末语气词,表祈使。

[28]余荫;指受到长辈的庇护。

[29]拾芥:拾草,这里比喻得官的容易。芥:小草。

[30]洁:元杂剧把僧人称为“洁郎”,简称“洁”,这里指长老。

[31]把酒了:倒完酒。了:完毕,了结。

[32]“下西风”二句:枯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纷纷飘飞,衰败的秋草在寒烟笼罩下一片萋迷。萋迷:迷茫。

[33]“酒席”二句:写张生在酒席上的愁苦模样。斜签着:斜着身子。签:插。死临侵:形容无精打采、死气沉沉的痴呆模样。

[34]阁泪:含泪。阁通“搁”,这里是含着、忍住的意思。

[35]推整:装作整理。推:推托,这里引申为假装。罗:质地较轻的丝织品。

[36]幺篇:元杂剧中凡重复前曲的叫“幺篇”,与前曲的字数有时有出入。

[37]奈时间:无奈眼前这个时候。时间:目前,现时。

[38]清减:消瘦。

[39]把盏:端酒杯。

[40]“合欢”二句:成亲的欢乐还没完,分离的愁苦又接续而来。

[41]“我谂(shěn审)知”二句:我这几天尝够了相思之苦,却原来这别离情比相思更苦十倍。谂知:深知。

[42]“妻荣”句:封建社会以夫贵妻荣为常理,这里反用其意,认为张生做了崔相国家的女婿,可以因妻而贵,本来无须再进京应试。

[43]煞强如:远胜似。煞:甚,很。

[44]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与下句中“顷刻”同义。

[45]“若不是”二句:如果不是酒席上母亲在座,做子女的应当忌避,有心要和张生一叙夫妻之情。“子母每”意谓母女间。每:们。待:打算,想要。举案齐眉: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东汉梁鸿与妻子孟光相爱相敬,每次吃饭时,孟光总要把盛饭菜的盘子举得高高地递给梁鸿,表示敬重。案:古时进食用的矮脚木盘。

[46]厮守:相聚相守。

[47]合:该。着:教,使。

[48]眼底空留意:白白地以目传情。

[49]就里:内情。这里指与张生婚姻中的波折。

[50]望夫石:据《太平御览》记载,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如人立。相传有贞妇因丈夫从役,在这里立望其夫而化为山石,因而得名。我国多处有这种传说的望夫石。

[51]玉醅:美酒。

[52]白泠泠(líng菱):清凉。这里喻美酒无味。

[53]怕不待:难道不,岂不。

[54]“蜗角”二句:比喻为极空虚、极微小的功名利禄而奔走。《庄子·则阳》篇载,有两个建于蜗牛左右角上的国家,经常因争地而厮杀。班固《难庄论》载,小青蝇为了贪图肉汁而忘了被溺死的危险。

[55]“一递”句:指张生和莺莺轮替着一声声连续不断地长叹。

[56]辆:这里是驾、套的意思。作动词用。

[57]登科录:科举考试后的录取名册。

[58]做亲的茶饭:指结婚喜酒。

[59]在意:注意,留神。

[60]经忏:经文忏同,这里泛指佛经。礼:这里指诵经念佛。

[61]“专听”句:意谓专等着听你考中状元的好消息。

[62]青霄:即青云,这里比喻考中状元,飞黄腾达。终须:一定要。

[63]“口占”句:随口吟出一首绝句,信口而出叫“占”。这首绝句出自元稹的《会真记》,是莺莺被张生遗弃后所作。

[64]“弃掷”四句:意谓抛弃我的人在何处?当时对我何等亲近!现在又将过去对待我的情意,去爱眼前的新人。怜:爱。

[65]赓:续作。

[66]剖:表白。寸心:微小的心意。

[67]长:常。孰与:与谁。关亲:关切亲近。知音者:指莺莺。长叹人:张生自指。

[68]红泪:王嘉《拾遗记》载,魏文帝时,薛灵云被选入宫,泣别父母。她以玉壶承泪,壶即现红色,不久泪凝如血。后因之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

[69]司马青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0]伯劳:鸟名。古乐府《东飞伯劳歌》有“东飞伯劳西飞燕”之句,后因以“劳燕分飞”借喻人的离散。

[71]眼底人千里:眼前的人将去千里之外。眼底:眼前。

[72]“趁程途”句:路途中要节制饮食。趁程途:赶路程。

[73]顺时:顺应时令。保揣:保护,爱惜。

[74]扶持:扶助。

[75]九曲黄河:黄河河道曲折,相传从积石山到龙门一带有九弯,故称。

[76]三峰:西岳华山有三个著名的高峰:莲花峰、毛女峰、松桧峰(一说莲花峰、落雁峰、朝阳峰),故称。

[77]帏:同“帷”,帐子。

[78]文齐福不齐:指有文才而没有考中的福分。

[79]鱼雁无消息:即音讯不通。古人认为鱼雁能传信,故云。

[80]青鸾: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

[81]异乡花草:指异乡女子。

[82]栖迟:停留不走。

[提示]

这折戏由旦角主唱,主角是崔莺莺。

根据剧情发展,全文可分为三段:从开始到[叨叨令]三支曲,写莺莺在赴长亭途中;从[脱布衫]到[朝天子]八支曲,写鸳鸯在饯别宴上;从[四边静]到[收尾]八支曲,写莺莺与张生长亭话别。莺莺的内心活动是递进发展的:第一个场面是为离别将临而伤感,第二个场面由自己转想张生,是相思与别情交织,第三个场面则有留恋,有怜爱,有叮咛,有担忧,心理活动更趋复杂。通过莺莺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的精彩部分,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这体现在:

一、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大段的唱词,正面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对爱情真挚专一,对功名利禄则表示鄙弃,视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是一个闪耀着叛逆性格光辉的人物。而张生的形象则主要从侧面加以表现。他与莺莺一样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同样为离别在即而满怀伤感,但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比较软弱,迫于老夫人压力赴京应试,而又热衷于“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作者把这次伤心的离别,安排在一个暮秋黄昏,用凄清悲凉的秋景来表现和烘托离愁,有情景交融之妙。这里,有时是寓情于景,如[端正好]一曲;有时是情中设景,如[滚绣球]一曲;有时是以景托情,如[一煞]。总之,此折曲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二者水乳交融,同为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服务。

三、修辞手法多样,语言雅俗相济。此折戏剧语言,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有强烈的文学意味,具有诗情画意的美,做到了雅俗相济。典故和对偶的大量运用,使曲词显得秀美优雅,含蓄蕴藉;一连串的排比和大量的叠字,又使曲词显得浅俗本色,用于人物情感的抒发,声口惟妙惟肖。其他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增强了戏剧语言的表现力。

牡丹亭(游园)[1]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文仍,号若士,又号海若,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少年即有文名,因不肯攀附权贵,万历十二年(1584)方中进士。在南京礼部祠祭司任内,因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广东徐闻,后调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被劾免职,归乡家居。在政治上,他支持代表中小地主和工商业主利益的东林党人;哲学上,他受王学左派和李贽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文艺上,他和徐渭及公安袁氏兄弟站在一起,提倡性灵而反对模拟。工诗文,主要成就在戏曲领域,是明代杰出戏剧家,所作《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在传奇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牡丹亭》尤被视作中国戏剧史上最优秀的篇章。有《玉茗堂集》。

[商调引子][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2]。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3],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4]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5]。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6]。”(旦)“剪不断,理还乱[7],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吩咐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8]”。镜台衣服在此。(旦)好天气也!

[步步娇]袅晴丝[9]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10],没揣菱花[11],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12]。(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13],艳晶晶花簪八宝填[14],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15]。恰三春好处无人见[16],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17],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18]。(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19],惜花疼煞小金铃[20]。”(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21],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22]?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23],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24]!(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25],荼蘼外烟丝醉软[26]。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27](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28],呖呖莺歌溜的圆。(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29],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30]。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31]。瓶插映山紫[32],炉添沉水香[33]。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注释]

[1]选自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游园》本自《惊梦》一出,由[绕地游]和[山坡羊]两套组成,这里只选了[绕地游]一套。

[2]乱煞年光遍:意谓到处是使人眼花缭乱的春光。

[3]炷:热烧。沉烟:沉香燃烧的烟,这里借指沉香。沉香是名贵的香料。

[4]“恁今春”句:为什么今年的春情,比去年来得浓呢?恁:恁么的省文,犹言为什么。似:比拟之词。

[5]梅关:在大庾岭上,宋蔡挺置。这里为虚指。

[6]宜春髻子:指饰有宜春彩燕的发髻。《荆楚岁时记》载,古代妇女于立春日,剪彩为燕形,贴宜春字戴之。

[7]“剪不断”二句:李煜《乌夜啼》词中的句子,这里形容杜丽娘无法摆脱长期被禁锢的生活的苦闷。

[8]“云髻”二句:见唐薛逢《宫词》。

[9]晴丝:春天的晴空上飘荡的游丝。

[10]花钿:泛指妇女佩戴的、饰有珠宝的首饰。

[11]没揣:不料。菱花:代指镜子。

[12]迤逗:牵引,招惹。彩云;指式样美好的发髻。

[13]翠生生:色彩明丽。出落的:显得。茜:同“倩”,鲜明貌。

[14]艳晶晶:极言光彩夺目。花簪:用珍宝镶嵌成的发簪。八宝:泛指各式珠宝。填:嵌饰。

[15]爱好:爱美。

[16]三春好处:譬喻自己的美丽。

[17]沉鱼落雁:形容女子貌美。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者,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18]羞花闭月:形容女子貌美。李白《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曹植《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19]泥:沾污。

[20]“惜花”句:《开元天宝遗事》:“天宝初,宁王……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痛煞:言为惜花驱鹊而常掣铃,致使小金铃被拉得疼煞。

[21]姹紫嫣红:百花盛开,绚烂多彩状。

[22]“良辰美景”二句:出自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23]朝飞暮卷:出自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24]锦屏人:指深居幽闺,不能领略自然美景的人。忒:太。韶光:春光。

[25]“啼红”句:寇准诗有“杜鹃啼处血成花”句,这里指到处开遍了杜鹃花。

[26]荼蘼:花名,属蔷薇科,夏日开花,白色、重瓣。这里指荼蘼架。烟丝:即游丝。

[27]“牡丹虽好”二句:皮日休咏牡丹诗有“独占人间第一春”句。此处为反问,意为,杜丹虽美,但它开花太迟了,怎能占春花中第一呢?寓有杜丽娘因美好青春被耽搁而产生的幽怨和伤感。

[28]“生生燕语”句:谓燕语明快如剪。

[29]缱:留恋不舍。

[30]十二:为虚指。

[31]“开我西阁门”二句:《木兰辞》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句。

[32]映山紫:映山红的一种。

[33]沉水香:即沉香。

[提示]

《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的杰作。它出现在新兴思潮鼓荡的明万历年间,像一朵领得春消息的奇葩。小女子杜丽娘追求爱情而生生死死的际遇,不知使得多少人为之迷醉,为之痴狂,为之黯然销魂。几百年了,它的光华始终闪耀在舞台和人们的心灵深处。《游园惊梦》又是全剧最华彩的段落。

游园的角色只有两个,真正意义的角色只一个,即女主角杜丽娘。杜丽娘身份为太守千金,养在深闺,受着标准而刻板的大家闺秀的教育,长到十六岁了,生活的世界中只有父母、婢女和迂腐的塾师。她慵懒而愁闷,却又不知何以慵懒而愁闷。有一天她石破天惊地从《诗经·关雎》中读出别意:“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何以人而不如鸟乎?”同时婢女春香向她报告后花园的发现,前所未有的冲动下,她决意瞒着迂执的父亲私自游园。

《游园》首先展示了杜丽娘生命和青春的觉醒。“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诗经》里的一丝天光,在这里扩展为耀眼的光明。那是一个睛和得让人心醉的日子。“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而主人公的心也如这盛满春光的庭院。杜丽娘之前,崔莺莺唱着“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杜丽娘之后,林黛玉吟咏着“镇日无心镇日闲”,所谓“闲”,暗示着这些贵族少女精神空间隐隐的失落和朦胧的憧憬。现在杜丽娘心中正升起一种新鲜而神圣的情感,她郑重地开始主持自己的精神典仪,她吩咐人打扫花径,吩咐婢女春香侍妆,她精心地打扮着自己,并且仿佛第一次从镜中窥到了自己的美丽,“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这是美的宣言,觉醒的宣言,而觉醒是苦痛的开端,不是吗?她马上就意识到了:“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一俟杜丽娘走进园林,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好姐姐》两支曲子,展开了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自然美景,而在自然春色与主人公的青春中,分明有着一种呼应,主体与客体的界限消泯了,思绪随春光漫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在怜花还是自怜?“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遗憾的是花期迟迟的牡丹呢,还是颜色如花却幽闭深闺的自己?在这姹紫嫣红却鲜有游踪的后花园,杜丽娘第一次真正发觉生命的缺憾,生生燕语,呖呖莺歌,她却从繁华热闹的春色中生出无边的寂寞,“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满怀期待开始的游园,不料平添了惆怅和幽怨,但,她也藉此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深层的检阅,这何尝不是走向新的追求的起点?

古典戏曲常被称作剧诗,是剧也是诗,抒情色彩浓郁,《牡丹亭》全剧即闪烁着奇情异彩,《游园》尤其诗意盎然。这段戏没有任何外在冲突,其戏剧张力来自人物内心,尽管男主角还没有出现,我们知道故事必将进行下去,因为,平静被打破了,而精神世界的失衡正是戏剧发展的原动力。杜丽娘寻找着对青春和美好的感应,这种寻找将指向爱情,“爱情是从爱自己的人身上获得自己的存在的证明……不能获得证明的存在未必是真实的更不是有意义的存在。失去了对自己的青春和美好的感知亦即失去了美好与青春”。

但是就全剧的主旨而言,就全剧的感发力而言,《牡丹亭》涵括的绝不仅仅是爱情,而是更广阔的范畴——“情”。情是什么呢?汤显祖说“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情代表的应是被千年礼法社会压制着的自然的世界与自然的生命个体,这种压制在濒临封建末世的晚明终于受到了喷张,因此杜丽娘的游园实则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同李泽厚所言,它“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它呼唤一个个性解放的近代世界的到来”。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1]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顾曲散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早年生活放荡不羁,出入青楼妓馆,广泛接触社会现实。崇德三年57岁时考取贡生。曾任丹徒县训导,福建寿宁县知县。64岁离任回乡。清兵入关时曾进行抗清宣传,后忧愤而死。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家,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通俗文学作品,涉及小说、戏曲、散曲、民歌、通俗小品等各个方面,他编订的话本集“三言”,代表了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言”是《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的总称,共收入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120篇。内容主要反映市民阶层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话中单表万历二十年间[2],有户部[3]官奏准:目今兵兴之际,粮饷未充,暂开纳粟入监之例[4]。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5]。自开了这例,两京[6]太学生,各添至千人之外。

内中有一人,姓李,名甲,字干先,浙江绍兴府人氏。父亲李布政[7],所生三儿,惟甲居长。自幼读书在庠[8],未得登科[9],授例于北雍。因在京坐监[10],与同乡柳遇春监生同游教坊司院内[11],与一个名姬相遇。那名姬姓杜,名媺[12],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

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13],分明卓氏文君[14];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15]。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16],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院中传出四句口号来,道是:

坐中若有杜十娘,斗筲之量饮千觞;院中若识杜老微,千家粉面都如鬼!

却说李公子风流年少,未逢美色,自遇了杜十娘,喜出望外,把花柳情怀,一担儿挑在他身上。那公子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18],帮衬的勤儿[19],与十娘一双两好,情投意合。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20],久有从良之志[21];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奈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虽则如此,两下情好愈密,朝欢暮乐,终日相守,如夫妇一般,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

恩深似海恩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再说杜妈妈,女儿被李公子占住,别的富家巨室,闻名上门,求一见而不可得。初时李公子撒漫用钱,大差大使,妈妈胁肩谄笑,奉承不暇。日往月来,不觉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手不应心,妈妈也就怠慢了。老布政在家闻知儿子闝院[22],几遍写字来唤他回去。他迷恋十娘颜色,终日延捱。后来闻知老爷在家发怒,越不敢回。

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那杜十娘与李公子,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妈妈也几遍教女儿打发李甲出院,见女儿不统口[23];又几遍将言语触突李公子,要激怒他起身。公子性本温克[24],词气愈和。妈妈没奈何,日逐只将十娘叱骂道:“我们行户人家[25],吃客穿客,前门送旧,后门迎新,门庭闹如火,钱帛堆成垛。自从那李甲在此,混帐一年有余,莫说新客,连旧主顾都断了。分明接了个钟馗老[26],连小鬼也没得上门。弄得老娘一家人家,有气无烟,成什么模样!”

杜十娘被骂,耐性不住,便回答道:“那李公子不是空手上门的,也曾费过大钱来。”妈妈道:“彼一时,此一时。你只教他今日费些小钱儿,把与老娘,办些柴米,养你两口也好。别人家养的女儿,便是摇钱树,千生万活;偏我家晦气,养了个退财白虎[27]。开了大门七件事[28],般般都在老身心上。到替你这小贱人白白养着穷汉,教我衣食从何处来?你对那穷汉说,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个丫头过活却不好?”

十娘道:“妈妈,这话是真是假?”妈妈晓得李甲囊无一钱,衣衫都典尽了,料他没处设法,便应道:“老娘从不说谎,当真哩!”十娘道:“娘,你要他许多银子?”妈妈道:“若是别人,千把银子也讨了,可怜那穷汉出不起,只要他三百两,我自去讨一个粉头代替[29]。只一件,须是三日内交付与我,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银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30],那时莫怪老身!”十娘道:“公子虽在客边乏钞,谅三百金还措办得来。只是三日忒近,限他十日便好。”妈妈想道:“这穷汉一双赤手,便限他一百日,他那里来银子?没有银子,便铁皮包脸,料也无颜上门。那时重整家风,儿也没得话讲。”答应道:“看你面,便宽到十日。第十日没有银子,不干老娘之事。”十娘道:“若十日内无银,料他也无颜再见了。只怕有了三百两银子,妈妈又翻悔起来。”妈妈道:“老身年五十一岁了,又奉十斋[31],怎敢说谎?不信时与你拍掌为定。若翻悔时,做猪做狗。”

从来海水斗难量,可笑虔婆意不良;[32]料定穷儒囊底竭,故将财礼难娇娘。

是夜,十娘与公子在枕边。议及终身之事。公子道:“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33],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十娘道:“妾已与妈妈议定,只要三百金,但须十日内措办。郎君游资虽罄,然都中岂无亲友,可以借贷。倘得如数,妾身遂为君之所有,省受虔婆之气。”公子道:“亲友中为我留恋行院,都不相顾。明日只做束装起身,各家告辞,就开口假贷路费,凑聚将来,或可满得此数。”起身梳洗,别了十娘出门。十娘道:“有心作速,专听佳音。”公子道:“不须分付。”

公子出了院门,来到三亲四友处,假说起身告别,众人到也欢喜。后来叙到路费欠缺,意欲借贷。常言道:“说着钱,便无缘。”亲友们就不招架。他们也见得是,道李公子是风流浪子,迷恋烟花,年许不归,父亲都为他气坏在家。他今日抖然要回,未知真假。倘或说骗盘缠到手,又去还脂粉钱,父亲知道,将好意翻成恶意,始终只是一怪,不如辞了干净。便回道:“日今正值空乏,不能相济,惭愧!惭愧!”人人如此,个个皆然,并没有个慷慨丈夫,肯统口许一十二十两。

李公子一连奔走了三日,分毫无获,又不敢回决十娘,权且含糊答应,到第四日又没想头,就羞回院中。平日间有了杜家,连下处也没有了,今日就无处投宿。只得往同乡柳监生寓所借歇。柳遇春见公子愁容可掬,问其来历。公子将杜十娘愿嫁之情,备细说了。遇春摇首道:“未必,未必!那杜媺曲中第一名姬[34],要从良时,怕没有十斛明珠,千金聘礼!那鸨儿如何只要三百两?想鸨儿怪你无钱使用,白白占住他的女儿,设计打发你出门;那妇人与你相处已久,又碍却面皮,不好明言,明知你手内空虚,故意将三百两卖个人情,限你十日。若十日没有,你也不好上门。便上门时,他会说你笑你,落得一场亵渎[35],自然安身不牢,此乃烟花逐客之计,足下三思,体被其惑。据弟愚意,不如早早开交为上[36]。”

公子听说,半晌无言,心中疑惑不定。遇春又道:“足下莫要错了主意。你若真个还乡,不多几两盘缠。还有人搭救;若是要三百两时,莫说十日,就是十个月也难。如今的世情,那肯顾‘缓急’二字的?那烟花也算定你没处告债,故意设法难你。”公子道:“仁兄所见良是。”口里虽如此说,心中割舍不下,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

公子在柳监生寓中,一连住了三日。共是六日了。杜十娘连日不见公子进院,十分着急,就教小厮四儿街上去寻。四儿寻到大街,恰好遇见公子。四儿叫道:“李姐夫,娘在家里望你。”公子自觉无颜,回复道;“今日不得工夫,明日来罢。”四儿奉了十娘之命,一把扯住,死也不放,道:“娘叫咱寻你。是必同去走一遭。”李公子心上也牵挂着婊子,没奈何,只得随四儿进院。见了十娘,嘿嘿无言。十娘问道:“所谋之事如何?”公子眼中流下泪来。十娘道:“莫非人情淡薄。不能足三百之数么?”公子含泪而言,道出二句:

“不信上山擒虎易,果然开口告人难。

一连奔走六日,并无铢两[37],一双空手,羞见芳卿。故此这几日不敢进院。今日承命呼唤,忍耻而来。非某不用心,实是世情如此。”十娘道:“此言休使虔婆知道。郎君今夜且住,妾别有商议。”

十娘自备酒肴,与公子欢饮。睡至半夜,十娘对公子道:“郎君果不能办一钱耶?妾终身之事,当如何也?”公子只是流涕,不能答一语。渐渐五更天晓,十娘道:“妾所卧絮褥内,藏有碎银一百五十两,此妾私蓄,郎君可持去。三百金,妾任其半,郎君亦谋其半,庶易为力。限只四日,万勿迟误!”

十娘起身将褥付公子,公子惊喜过望。唤童儿持褥而去。迳到柳遇春寓中,又把夜来之情与遇春说了。将褥拆开看时,絮中都裹着零碎银子:取出兑时,果是一百五十两。遇春大惊道:“此妇真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吾当代为足下谋之。”公子道:“倘得玉成,决不有负!”当下柳遇春留李公子在寓,自出头各处去借贷。两日之内凑足一百五十两,交付公子道:“吾代为足下告债,非为足下,实怜杜十娘之情也。”李甲拿了三百两银子,喜从天降,笑逐颜开,欣欣然来见十娘。刚是第九日,还不足十日。十娘问道:“前日分毫难借,今日如何就有一百五十两?”公子将柳监生事情,又述了一遍,十娘以手加额道:“使吾二人得遂其愿者,柳君之力也!”两个欢天喜地,又在院中过了一晚。

次日,十娘早起、对李甲道:“此银一交,便当随郎君去矣!舟车之类,合当预备。妾昨日于姊妹中借得白银二十两,郎君可收下为行资也。”公子正愁路费无出。但不敢开口,得银甚喜。说犹未了,鸨儿恰来敲门,叫道:“微儿,今日是第十日了!”公子闻叫,启户相延道:“承妈妈厚意,正欲相请。”便将银三百两放在桌上。鸨儿不料公于有银,嘿然变色,似有悔意。十娘道:“儿在妈妈家中八年,所致金帛不下数千金矣。今日从良美事,又妈妈亲口所订,三百金不欠分毫,又不曾过期。倘若妈妈失信不许,郎君持银去,儿即刻自尽。恐那时人财两失,悔之无及也!”鸨儿无词以对。腹内筹画了半晌,只得取天平兑准了银子,说道:“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平时穿戴衣饰之类,毫厘休想!”说罢,将公子和十娘推出房门,讨锁来就落了锁。此时九月天气。十娘才下床,尚未梳洗,随身旧衣,就拜了妈妈两拜。李公子也作了一揖。一夫一妇,离了虔婆大门。

鲤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来。

公子教十娘且住片时:“我去唤个小轿抬你,权任柳荣卿寓所去,再作道理。”十娘道:“诸姊妹平昔相厚,理宜话别。况前日又承他借贷路费;不可不一谢也。”乃同公子到各姊妹处谢别。姊妹中惟谢月朗、徐素素与杜家相近,尤与十娘亲厚。十娘先到谢月朗家。月朗见十娘秃髻旧衫,惊问其故。十娘备述来因,又引李甲相见。十娘指月朗道:“前日路资,是此位姐姐所贷,郎君可致谢。”李甲连连作揖。月朗便教十娘梳洗,一面去请徐素素来家相会。十娘梳洗已毕,谢、徐二美人各出所有,翠钿金钏。瑶簪宝珥,锦袖花裙,鸾带绣履,把杜十娘装扮得焕然一新,备酒作庆贺筵席。月朗让卧房与李甲、杜微二人过宿,次日,又大排筵席,遍请院中姊妹。凡十娘相厚者,无不毕集。都与他夫妇把盏称喜,吹弹歌舞,各逞其长,务要尽欢,直饮至夜分。十娘向众姊妹,一一称谢。众姊妹道:“十姊为风流领袖,今从郎君去,我等相见无日。何日长行[38],姊妹们尚当奉道。”月朗道:“候有定期,小妹当来相报。但阿姊千里间关[39],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40]。此乃吾等之事,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众姊妹各唯唯而散。是晚,公子和十娘仍宿谢家。至五鼓,十娘对公子道:“吾等此去,何处安身?郎君亦曾计议有定着否?”公子道:“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展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十娘道:“父子天性,岂能终绝,既然仓卒难犯,不若与郎君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41]。郎君先回,求亲友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然后携妾于归[42],彼此安妥。”公子道:“此言甚当。”次日,二人起身辞了谢月朗,暂住柳监生寓中,整顿行装。杜十娘见了柳遇春,倒身下拜,谢其周全之德:“异日我夫妇必当重报。”遇春慌心答礼道:“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窭易心[43],此乃女中豪杰。仆因风吹火[44],谅区区何足挂齿[45]”三人又饮了一日酒。次早,择了出行吉日,雇请轿马停当。十娘又遣童儿寄信,别谢月朗。临行之际。只见肩舆纷纷而至,乃谢月朗与徐素素拉众姊妹来送行。月朗道:“十姊从郎君千里间关,囊中消索,吾等甚不能忘情。今合具薄赆[46],十姊可检收,或长途空乏,亦可少助。”说罢,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47],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须臾,舆马齐集,仆夫催促起身,柳监生三杯别酒,和众美人送出崇文门外,各各垂泪而别。正是:

他日重逢难预必,此时分手最堪怜。

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48],舍陆从舟,却好有瓜洲差使船转回之便[49],讲定船钱,包了舱口。比及下船时,李公子囊中,并无分文余剩。

你道杜十娘把二十两银子与公子,如何就没了?公子在院中闝得衣衫褴褛,银子到手,未免在解库中取赎几件穿着[50],又制办了铺盖,剩来只勾轿马之费。

公子正当愁闷,十娘道:“郎君勿忧,众姊妹合赠,必有所济。”乃取钥开箱。公子在傍,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只见十娘在箱里取出一个红绢袋来,掷于桌上道:“郎君可开看之。”公子提在手中,觉的沉重,启而观之,皆是白银,计数整五十两。十娘仍将箱子下锁,亦不言箱中更有何物。但对公子道:‘“承众姊妹高情,不惟途路不乏,即他日浮寓吴越间,亦可稍佐吾夫妻山水之费矣。”公子且惊且喜道:“若不遇恩卿,我李甲流落他乡,死无葬身之地矣!此情此德,白头不敢忘也!”自此每谈及往事,公子必感激流涕,十娘亦曲意抚慰。一路无话。

不一日,行至瓜洲,大船停泊岸口。公子别雇了民船,安放行李,约明日侵晨[51],剪江而渡[52]。其时仲冬中旬,月明如水,公子和十娘坐于舟首。公子道:“自出都门,固守一舱之中,四顾有人,未得畅语。今日独据一舟,更无避忌。且已离塞北,初近江南,宜开怀畅饮,以舒向来抑郁之气,恩卿以为何如?”十娘道:“妾久疏谈笑,亦有此心。郎君言及,足见同志耳。”

公子乃携酒具于船首,与十娘铺毡并坐,传杯交盏。饮至半酣,公子执[53]卮对十娘道:“恩卿妙音,六院推首[54],某相遇之初,每闻绝调[55],辄不禁神魂之飞动。心事多违,彼此郁郁,鸾鸣凤奏,久矣不闻。今清江明月,深夜无人,肯为我一歌否?”十娘兴亦勃发,遂开喉顿嗓,取扇按拍,呜呜咽咽,歌出元人施君美《拜月亭》杂剧上“状元执盏与婵娟”一曲,名《小桃红》。真个:

声飞霄汉云皆驻,响入深泉鱼出游。

却说他舟有一少年,姓孙,字善赍,徽州新安人氏。家资巨万,积祖扬州种盐[56]。年方二十,也是南雍中朋友。生性风流,惯向青楼买笑,红粉追欢,若嘲风弄月,到是个轻薄的头儿。事有偶然,其夜亦泊舟瓜洲渡口,独酌无聊。忽听得歌声嘹亮,凤吟鸾吹,不足喻其美。起立船头,伫听半晌,方知声出邻舟。正欲相访,音响俱已寂然。乃遣仆者潜窥踪迹,访于舟人,但晓得是李相公雇的船,却不知歌者来历。孙富想道:“此歌者必非良家,怎生得他一见?”展转寻思,通宵不寐。挨至五更,忽闻江风大作,及晓,彤云密布,狂雪飞舞。怎见得,有诗为证:

千山云树灭,万径人踪绝。扁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57]。

因这风雪阻渡,舟不得开,孙富命艄公移船,泊于李家舟之傍。孙富貂帽狐裘,推窗假作看雪。值十娘梳洗方毕。纤纤玉手,揭起舟傍短帘,自泼盂中残水,粉容微露,却被孙富窥见了,果是国色天香,魂摇心荡,迎眸注目,等候再见一面,杳不可得。沉思久之,乃倚窗高吟高学士《梅花诗》二句道[58]: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李甲听得邻舟吟诗,舒头出舱,看是何人。只因这一看,正中了孙富之计。孙富吟诗,正要引李公子出头,他好乘机攀话。当下慌心举手,就问:“老兄尊姓何讳?”李公子叙了姓名乡贯,少不得也问那孙富。孙富也叙过了,又叙了些太学中的闲话,渐渐亲热。孙富便道:“风雪阻舟,乃天遣与尊兄相会,实小弟之幸也。舟次[59]无聊,欲同尊兄上岸,就酒肆中一酌,少领清诲[60],万望不拒。”公子道:“萍水相逢,何当厚扰?”孙富道:“说那里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喝教艄公打跳[61],童儿张伞,迎接公子过船,就于船头作揖。然后让公子先行,自己随后,各各登跳上涯。

行不数步,就有个酒楼。二人上楼,拣一副洁净座头,靠窗而坐。酒保列上酒肴。孙富举杯相劝,二人赏雪饮酒。先说些斯文中套话,渐渐引入花柳之事。二人都是过来之人,志同道合,说得入港[62],一发成相知了。

孙富屏去左右,低低问道:“昨夜尊舟清歌者何人也?”李甲正要卖弄在行。遂实说道:“此乃北京名姬杜十娘也。”孙富道:“既系曲中姊妹,何以归兄?”公子遂将初遇杜十娘。如何相好,后来如何要嫁,如何借银讨他,始末根由,备细述了一遍。孙富道:“兄携丽人而归,固是快事,但不知尊府中能相容否?”公子道:“贱室[63]不足虑。所虑者老父性严,尚费踌躇耳!”孙富将机就机,便问道:“既是尊大人未必相容,兄所携丽人,何处安顿?亦曾通知丽人,共作计较否?”公子攒眉而答道:“此事曾与小妾议之。”孙富欣然问道;“尊宠[64]必有妙策。”公子道;“他意欲侨居苏杭,流连山水,使小弟先回,求亲友宛转于家君之前,俟家君回嗔作喜[66],然后图归。高明以为何如?”孙富沉吟半晌,故作愀然之色道:“小弟乍会之间,交浅言深,诚恐见怪。”公子道:“正赖高明指教,何必谦逊?”孙富道:“尊大人位居方面[66],必严帷薄之嫌[67],平时既怪兄游非礼之地,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况且贤亲贵友,谁不迎合尊大人之意者?兄枉去求他,必然相拒。就有个不识时务的进言于尊大人之前,见尊大人意思不允,他就转口了。兄进不能和睦家庭,退无词以回复尊宠,即使流连山水,亦非长久之计。万一资斧困竭[68],岂不进退两难!”

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到资斧困竭,进退两难,不觉点头道是。孙富道:“小弟还有句心腹之谈,兄肯俯听否?”公子道:“承兄过爱,更求尽言。”孙富道:“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公子道:“但说何妨?”孙富道:“自古道‘妇人水性无常’,况烟花之辈,少真多假。他既系六院名姝[69],相识定满天下;或者南边原有旧约,借兄之力,挈带而来,以为他适之地。”公子道;“这个恐未必然。”孙富道:“即不然,江南子弟,最工轻薄,兄留丽人独居,难保无逾墙钻穴之事[70],若挈之同归,愈增尊大人之怒。为兄之计,未有善策。况父子天伦,必不可绝。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71],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兄今日不可不熟思也!”

公子闻言,茫然自失,移席[72]问计:“据高明之见,何以教我?”孙富道:“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枕席之爱[73],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公子道:“兄诚有良策,使弟再睹家园之乐,乃弟之恩人也,又何惮而不言耶?”孙富道:“兄飘零岁余,严亲怀怒,闺阁离心,设身以处兄之地,诚寝食不安之时也。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继承家业耳!兄今日空手而归,正触其怒,兄倘能割衽席之爱,见机而作,仆愿以千金相赠。兄得千金,以报尊大人,只说在京授馆,并不曾浪费分毫,尊大人必然相信。从此家庭和睦,当无间言[74],须臾之间,转祸为福。兄请三思。仆非贪丽人之色。实为兄效忠于万一也。”

李甲原是没主意的人,本心惧怕老子,被孙富一席话,说透胸中之疑,起身作揖道:“闻兄大教,顿开茅塞。但小妾千里相从,义难顿绝,容归与商之。得其心肯,当奉复耳。”孙富道:“说话之间,宜放婉曲。彼既忠心为兄,必不忍使兄父子分离,定然玉成兄还乡之事矣。”二人饮了一回酒,风停雪止,天色已晚。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却说杜十娘在舟中,摆设酒果,欲与公子小酌,竟日未回,挑灯以待。公子下船,十娘起迎。见公子颜色匆匆,似有不乐之意,乃满斟热酒劝之。公子摇首不饮,一言不发,竟自上床睡了。

十娘心中不悦,乃收拾杯盘,为公子解衣就枕,问道:“今日有何见闻,而怀抱郁郁如此?”公子叹息而已,终不启口。问了三四次,公子已睡去了。十娘委决不下,坐于床头而不能寐。

到夜半,公子醒来,又叹一口气。十娘道:“郎君有何难言之事,频频叹息?”公子拥被而起,欲言不语者几次,扑簌簌掉下泪来。

十娘抱持公子于怀间,软言抚慰道:“妾与郎君情好已及二载,千辛万苦,历尽艰难,得有今日。然相从数千里,未曾哀戚;今将渡江,方留百年欢笑,如何反起悲伤?必有其故。夫妇之间,死生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讳也!”

公子再四被逼不过,只得含泪而言道:“仆天涯穷困,蒙恩卿不弃,委曲相从,诚乃莫大之德也。但反复思之,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恐添嗔怒,必加黜逐,你我流荡,将何底止?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日间蒙新安孙友邀饮,为我筹及此事,寸心如割!”

十娘大惊道:“郎君意将如何?”公子道:“仆事内之人,当局而迷。孙友为我画一计颇善,但恐思卿不从耳!”十娘道:“孙友者何人?计如果善,何不可从?”公子道:“孙友名富,新安盐商,少年风流之士也。夜间闻子清歌,因而问及。仆告以来历,并谈及难归之故。渠意欲以千金聘汝,我得千金,可藉口以见吾父母,而恩卿亦得所天[75]。但情不能舍,是以悲泣。”说罢,泪如雨下。

十娘放开两手,冷笑一声道:“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那千金在哪里?”公子收泪道:“未得恩卿之诺,金尚留彼处,未曾过手。”十娘道:“明日快快应承了他,不可错过机会。但千金重事,须得兑足,交付郎君之手,妾始过舟,勿为贾竖子所欺[76]。”

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香风拂拂,光采照人。

装束方毕,天色已晓。孙富差家童到船头候信。十娘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催公子快去回话,及早兑足银子。公子亲到孙富船中,回复依允。孙富道:“兑银易事,须得丽人妆台为信。”公子又回复了十娘。十娘即指描金文具道:“可便抬去。”孙富喜甚,即将白银一千两,送到公子船中。

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77]。乃手把船舷,以手招孙富。孙富一见,魂不附体。十娘启朱唇,开皓齿道:“方才箱子可暂发来,内有李郎路引一纸[78],可检还之也。”

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79]。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80],约值数百金。十娘遽投之江中。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其他祖母绿、猫儿眼[81],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众人齐声喝彩,喧声如雷。十娘又欲投之于江。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那孙富也来劝解。

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馋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之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尚妄想枕席之欢乎!”又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82],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娣妹相赠,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住中馈[83],得终委托,生死无憾。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感于浮议[84],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85],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86],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

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幸。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十娘包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三魂渺渺归水府,七魄悠悠入冥途。

当时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慌得李、孙二人,手足无措,急叫开船,分途遁去。李甲在舟中,看了千金,转忆十娘,终日愧悔,郁成狂疾,终身不痊。孙富自那日受惊得病,卧床月余,终日见杜十娘在旁诟骂,奄奄而逝。人以为江中之报也。

却说柳遇春在京坐监完满,束装回乡,停舟瓜步[87]。偶临江净脸,失坠铜盆于水,觅渔人打捞。及至捞起,乃是个小匣儿,遇春启匣观看,内皆明珠异宝,无价之珍。遇春厚赏渔人,留于床头把玩,是夜梦中见江中一女子,凌波而来[88],视之,乃杜十娘也。近前万福[89],诉以李郎薄幸之事。又道:“向承君家慷慨,以一百五十金相助,本竞息肩之后[90],徐图报答。不意事无终始;然每怀盛情,悒悒未忘。早间曾以小匣托渔人奉致,聊表寸心,从此不复相见矣。”言讫猛然惊醒,方知十娘已死,叹息累日。

后人评论此事,以为孙富谋夺美色,轻掷千金,固非良士;李甲不识杜十娘一片苦心,碌碌蠢才,无足道者。独谓十娘千古女侠,岂不能觅一伴侣,共跨秦楼之凤[91],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投于盲人,以致恩变为仇,万种恩情,化为流水,深可惜也!

[注释]

[1]杜十娘的故事是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的一个真实故事。明宋幼清《负情侬传》记述甚详。冯梦龙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写成这篇拟话本小说,收在《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小说问世后广为流传,并被后人改编成传奇、京戏、鼓词、弹词、评剧等。

[2]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1573—1619)。

[3]户部:封建王朝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户口、财赋。

[4]纳粟入监:通过捐纳粟米(或折合银两)来取得监生(国子监生员)资格。有了监生资格,即可考举人。监:国子监,当时的最高学府。

[5]援例:引用成例。这里指“纳粟入监之例”。太学生:监生。

[6]两京:北京和南京。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两京都设立国子监,在南京的叫“南雍”,在北京的叫“北雍”

[7]布政:即布政使。明初分全国为三十个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三十个省,每司设一布政使,作为最高行政长官。

[8]在庠:已经进了学。庠:古代乡学。

[9]登科:这里指中举。

[10]坐监:正式在国子监里读书叫坐监。纳粟入监取得监生资格后并非一定要到国子监读书。

[11]教坊司:原为古代主管音乐歌舞的机关,明代的教坊司专管乐舞承应,属于礼部,也管娼妓。院内:此指妓院。

[12]媺:“美”。

[13]莲萼:莲花的瓣。

[14]卓氏文君:即卓文君。汉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人。富豪卓王孙女,有文才,通音乐。后嫁文学家司马相如。

[15]白家樊素:唐白居易的歌妓。白居易有“樱桃樊素口”的诗句。

[16]破瓜:古代诗文中习称女子十六岁为破瓜之年,因瓜字可剖为两个“八”字。这里是指女子破身。

[17]斗筲之量:斗,量器;筲,竹制盛器。斗、筲容量都很小,故常用“斗筲之量”比喻人气量小,这里指酒量小。

[18]撒漫:任意挥霍。

[19]帮衬:巴结讨好,献殷勤。

[20]鸨儿:又称老鸨、鸨母,妓院女老板。

[21]从良:妓女脱离乐籍,嫁作良家妻妾。

[22]闝:同嫖。

[23]不统口:不开口,不答理。

[24]温克:温和谦恭。

[25]行户:与下文“行院”都是妓院的隐称。

[26]钟馗老:民间传说中专捉鬼的神。

[27]退财白虎:意为不让钱财上门的凶神。白虎:星辰名,迷信说法主凶。

[28]七件事:指每日的七种生活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

[29]粉头:与下文“烟花”都是指妓女。

[30]孤拐:脚踝骨。这里是敲打脚踝骨的意思。

[31]十斋:信佛的人每月有十天不吃荤腥,称为十斋。

[32]虔婆:本意盗贼之妻,这里指鸨母。

[33]教坊落籍:从教坊除去名籍。妓女脱了籍才能嫁人。

[34]曲中:曲,本是里内小巷。唐时长安平康里一带的三曲是妓女聚居之处,后用曲中指妓女居住之处。

[35]亵渎:侮辱、轻慢。

[36]开交:丢开、断绝来往。

[37]铢两:二十四铢为一两。形容钱数很少。

[38]长行:远行。

[39]间关:关山间隔,指路途遥远崎岖。

[40]约束:此作准备解。

[41]浮居:暂住。

[42]于归:古代称女子出嫁为于归。

[43]贫窭(jù):贫穷。

[44]因风吹火:意为顺势相助,费力不多。

[45]区区:微少,指所助的银两。

[46]赆:送人的路费。

[47]挈:手提。描金文具;这里指绘着金色花纹的箱子。

[48]潞河:即白河(今为潮自河),在今北京市通县境内,为大运河的北端。旧时从北京南下,在这里开始乘船。

[49]瓜洲:镇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长江和大运河在此交会。

[50]解库:典当铺。

[51]侵晨:凌晨。

[52]剪江而渡:横渡过江。

[53]卮:酒器。

[54]六院:明初南京的妓院。其后成为妓院代称。

[55]绝调:绝妙的音调,

[56]积租:祖传。种盐:制盐。因用盐田晒盐,故称种盐,此处指作盐商。

[57]“千山”四句:出自唐人柳宗元《江雪》诗,有改动。“云村灭”原作“鸟飞绝”,“人踪绝”原作“人踪灭”,“扁舟”原作“孤舟”。

[58]高学士:指明初诗人高启,曾任翰林院编修,故称高学士。

[59]舟次:住在船里。次:停留。

[60]清诲:高明有益的教诲。

[61]打跳:安放跳板。

[62]入港:此处指言语投机。

[63]贱室:对人称呼自己的妻子。这里指李甲在家的妻子。

[64]尊宠:称呼对方的小妾或情人。

[65]家君:对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回嗔:消除愤怒。

[66]位居方面:古时封疆大臣,独当一面称方面官。李甲的父亲是布政使,在明代是一省的最高官,故谓位居方面。

[67]必严帷薄之嫌:意谓必定严肃地维持男女之间的封建礼防。帷即幔,薄即帘,都是障隔内外之物。封建时代女子居内室,不与外界男子接触。

[68]资斧:盘缠、旅费。

[69]姝:美女。

[70]逾墙钻穴:跳墙钻洞。指偷情、幽会之类的事情。

[71]同袍:这里指同事、朋友。

[72]移席:移过座位去。

[73]枕席之爱:与下文“衽席之爱’都是指夫妻之爱。

[74]间言:挑拨离间之言。

[75]所天:丈夫。

[76]贾竖子:骂商人的话,意为市侩。贾:商人。竖子:对人的蔑称。

[77]爽:差错。

[78]路引:相当于今天的通行证,

[79]抽替:即抽屉、抽斗,

[80]充牣:充满。

[81]祖母绿:宝石名,即绿柱玉,色纯绿晶莹透明。猫儿眼,又名猫睛石,因其光彩变化似猫睛而得名。

[82]风尘:指妓女苦难屈辱的生活。

[83]中馈:进食于尊长叫馈。旧时妇女多在家料理饮食之事,故称妇职为主持中馈。于是中馈便引申为妻子的代称。佐:辅佐。佐中馈:即为妾。

[84]浮议:没有根据的流言议论。

[85]椟:匣子。

[86]不辰:生不逢时。

[87]瓜步:瓜步镇,在今江苏省六合县东南瓜步山下。

[88]凌波:在水上行走。

[89]万福:旧时妇女行礼,一边作揖,一边说“万福”。

[90]息肩:放下担子。这里指过安定的生活。

[91]共跨秦楼之凤:传说春秋时萧史擅长吹箫,秦穆公把女儿弄玉嫁给他。萧史常教弄玉吹箫,夫妇十分恩爱。一日正在楼上吹箫,招来了赤龙、紫凤,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一同飞升成仙去了。此处用这一典故比喻美满的婚姻。

[提示]

这篇古代小说是思想价值、艺术成就都很高的一部杰作。它通过官僚子弟李甲和风尘妓女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歌颂了杜十娘为追求纯真爱情和自由幸福的生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强性格和反抗精神;猛烈抨击了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

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聪明、美丽、忠于爱情的妓女杜十娘的光彩夺目的形象。它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善于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烘托对比等手法,渲染悲剧气氛,表现人物性格。

本篇小说故事情节头尾完整,脉络分明又曲折生动,以杜十娘与李甲之间的关系变化为主线,结构紧凑而井然有序,情节发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三国演义(梗概)

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月不详,元末明初人。有关罗贯中生平思想的材料,保存下来的很少。据他的朋友贾仲名在《录鬼簿续编》中说他性格孤介,“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南北漂流,“不知其所终”。根据有关材料及其著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抱负、有理想并且有一定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

在创作上,罗贯中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相传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他又是一位杂剧作家,今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到西晋统一,其间大约100年的社会政治生活。

东汉政权,在汉末黄巾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摇摇欲坠。各地诸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新的军阀割据的局面。当时朝中宦官弄权,朝政黑暗,何太后之兄大将军何进召外兵入京,谋诛宦官。怀不臣之心的西凉刺史董卓趁机拥兵入京,擅兴废立,独揽朝中大权,滥杀无辜,无恶不作。有“命世之才”的曹操位卑志高,谋刺董卓不成,发矫诏联合十七路诸侯,汇聚洛阳共讨董卓,公推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袁绍为盟主。但因各路诸侯各怀私心,彼此攻伐,讨卓之事未果。后董卓被手下吕布等人诛杀。曹操听从手下谋士建议,迎奉献帝移驾许都,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海内。此举招来袁绍嫉恨,遂起兵七十余万攻夺许都,双方在官渡展开决战。当时曹兵只有七万,但曹操出奇制胜,袭击了袁绍的军粮重地乌巢,使袁绍军心动摇,一败涂地。曹操又接连消灭了其他几个割据的军阀,控制了黄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基本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在讨卓联军彼此攻伐之际,东吴孙策以其父孙坚所得传国玉玺为质,向军阀袁术借兵回江东。经过多年征战,稳居江东。孙策死后,其弟孙权继父兄之业,在周瑜等辅佐下,借长江天堑这一地利称霸江东。

靠“斩黄巾”起家的刘备在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后,曾参加讨卓联军,先是依附曹操、刘表,后三顾茅庐,请得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出山,军事上迅速强大起来。诸葛亮提出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决策。为了蜀汉利益,诸葛亮只身前往江东,舌战群儒,缔结吴蜀联盟,共拒曹操。双方在赤壁决战,周瑜、诸葛亮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兵败后退踞中原,孙权踞江东,刘备踞荆州,发展到四川,三国鼎足之势已成。

脆弱的吴蜀联盟因共争荆州而破裂。荆州守将关羽败走麦城被俘遇害。张飞急于报仇怒责部下,为部下所杀。刘备为二弟报仇心切,出兵攻吴,彝陵决战西蜀大败,刘备病亡。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竭忠尽智,精心治国,先后率军南征,七擒七纵孟获,举兵北伐六出祁山。由于种种原因,北伐没有成功,诸葛亮身心交瘁,病死五丈原。蜀后主刘禅投降曹魏。曹操死后,子曹丕篡夺汉位,重用司马懿,国势日盛。东吴孙权死后孙皓即位,国势日衰,终为司马炎所灭。最后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三分天下归于统一。

[提示]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产生在元末明初之际,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代表古代历史演义小说最高成就的不朽巨著。它是作者在有关三国的史书和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

水浒传(梗概)

施耐庵

施耐庵,生平事迹及生卒年月均未考定。据零星资料记载,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元至顺进士,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成《水浒传》这部巨著。

北宋末年,宋徽宗昏庸无道,蔡京、童贯、高俅等专权误国,恶霸豪绅横行州县,为非作歹,整个社会暗天无日,民不聊生。其时山东济州方圆八百里的梁山水泊,易守难攻,成为天下落难英雄的汇聚之地。这里不仅有出身社会底层的雇农李逵,渔民阮氏三兄弟,猎户解珍、解宝,而且也有像柴进那样的贵族后裔,史进那样的庄园主的儿子,林冲那样的禁军教头。他们或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或不满社会现实,纷纷“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保正晁盖,聚集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等英雄豪杰智劫大名府梁中书送给岳父蔡京的生辰纲。事发后官府追捕无处安身,反上梁山,成为众好汉首领。山东郓城押司宋江行侠仗义,结交江湖好汉,人称及时雨。后因行凶杀人,成为朝廷罪犯,梁山好汉多次相救,拉他入伙,怎奈宋江不愿反叛朝廷,对朝廷还抱有幻想,不肯入伙。后因酒后题“反诗”,被判斩刑,梁山好汉劫法场才不得已入伙梁山。适值原头领晁盖在与曾头市的官军战斗中中箭身亡,宋江被众人推为首领。宋江当上梁山首领后,率众攻城夺府,屯粮积草,三打祝家庄,破高唐,克青州,取大名,下东平,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打得官军落花流水,迫使朝廷招安求和。由于宋江忠君思想根深蒂固,骨子里“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加上后来陆续加入梁山的一些朝廷将领关胜、呼延灼等以及地方首户李应、卢俊义等也无心反抗朝廷,水泊梁山的英雄逐渐易调改弦,以至走上招安受降的道路,成为朝廷的鹰犬。此后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替朝廷剿灭别的农民起义军,征辽,平田虎,灭王庆,擒方腊。虽然在无数次血战中,梁山英雄所向无敌,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封官授职,但众好汉却一个个殒命沙场,死伤殆尽。轰轰烈烈的梁山农民革命风去云散,宋江被高俅等毒死后,被朝廷敕封烈侯。

[提示]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揭示了“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社会现实,肯定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和正义性,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们“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的正义斗争;描写了起义军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发展过程;反映了起义军受招安后的悲剧结局,是一部宏伟壮阔的农民革命史诗。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编织出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开中国文学史上白话长篇小说的先河。

西游记(梗概)

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出身于一世代书香而没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少时即以才名闻于乡里,但科场屡遭挫折,40多岁得补贡生。曾任长光县丞,不久即挂冠归乡,绝意仕进,闭门著书,贫老以终。

吴承恩创作的诗、文、词数量很多,遗稿很多散佚,现存作品除《西游记》外,还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

孙悟空原系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个破石而生的石猴。他四海求师,学得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能翻出十万八千里,修成了“与天地同寿的真功夫”。接着又大闹龙宫,强索如意金箍棒为武器;又大闹冥府,勾销了生死簿上的猴类名籍。玉皇大帝震惊之下两次将孙悟空骗上天庭想把他“拘束此间”,但这激起了他更猛烈的反抗。他偷蟠桃,盗御酒,窃仙丹,败天兵,多次大闹天宫。后来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后,如来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取经人,来西天取经,劝化众生。僧人陈玄奘奉命西行求经,唐太宗认玄奘作御弟,赐号三藏。在西天取经的十万八千里路程上,唐僧先收孙悟空,又收白龙马,再收高老庄的猪八戒,最后收流沙河的沙和尚,悟空、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共赴西天。取经途中,孙悟空虽然被如来佛套上了“紧箍咒”,但他那蔑视天庭神将的战斗风采不减当年。他经常驱使值日功曹、四海龙王、山神土地为他效劳。为保护唐僧,也是为民除害,他降妖伏怪,智盗紫金铃,三打白骨精,三盗芭蕉扇,保护唐僧历经宝象、乌鸡、车迟、西梁、祭赛、朱紫、比丘、灭法、天竺等9国,沿途历经81难,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西天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真经。最后唐僧只好把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给了他们,才求得真经35部5048卷,返回东土。唐三藏等把佛经送回大唐首都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师徒四人和白龙马,俱成正果,归了本位,共享极乐。

[提示]

《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神话小说。它通过幻化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歌颂了被压迫者不畏强暴、反对强权、蔑视封建统治以及摧毁一切邪恶的斗争精神。《西游记》成功地运用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神话世界,创造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古典小说名著。

全书一百回,主要叙述孙悟空等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宝玉挨打[1]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约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祖居辽阳,很早就入了满籍。从他曾祖父起,三代任江宁织造。祖父曹寅,颇有文才,是有名的藏书家,曾主持刊印《全唐诗》,深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少年时代,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富贵奢华生活。到雍正初年,因受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其父被免职,产业被抄,举家迁居北京,从此家道衰落,生活日趋艰困。晚年移居北京西郊,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贫病而卒,时年不到五十。

雪芹素性放达,嗜酒健谈,能诗善画,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家族的盛衰变迁,使他深深地感受到封建贵族阶级的腐朽残酷和内部的倾轧离析,遂以毕生精力,创作《石头记》(即《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终因贫病早逝,只留下前八十回的定稿,未能完成全书。

曹雪芹生平所处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末世”。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已经产生。《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歌颂了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反映出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民主思想,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语言优美生动。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看,《红楼梦》都达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今流行本为一百二十四,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却说王夫人唤他母亲上来,拿几件簪环当面赏与,又吩咐请几众僧人念经超度。他母亲磕头谢了出去。

原来宝玉会过雨村[2]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的走着,信步来至厅上。刚转过屏门,不想对面来了一人正往里走,可巧儿撞了个满怀。只听那人喝了一声“站住!”宝玉唬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他父亲,不觉的倒抽了一口气,只得垂手一旁站了。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咳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宝玉素日虽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如今见了他父亲说这些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着。

贾政见他惶悚,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方欲说话,忽有回事人来回:“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贾政听了,心下疑惑,暗暗思忖道:“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一面想,一面令“快请”,急走出来看时,却是忠顺府长史官,忙接进厅上坐了献茶。未及叙谈,那长史官先就说道:“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3],皆因奉王命而来,有一件事相求。看王爷面上,敢烦老大人作主,不但王爷知情,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贾政听了这话,抓不住头脑,忙陪笑起身问道:“大人既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何见谕,望大人宣明,学生好遵谕承办。”那长史官便冷笑道:“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4],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5],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下官辈等听了,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王爷亦云:‘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故此求老大人转谕令郎,请将琪官放回,一则可慰王爷谆谆奉恳,二则下官辈也可免操劳求觅之苦。”说毕,忙打一躬。

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即命唤宝玉来。宝玉也不知是何原故,忙赶来时,贾政便问:“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6],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宝玉听了唬了一跳,忙回道:“实在不知此事。究竟连‘琪官’两个字不知为何物,岂更又加‘引逗’二字!”说着便哭了。贾政未及开言,只见那长史官冷笑道:“公子也不必掩饰。或隐藏在家,或知其下落,早说了出来,我们也少受些辛苦,岂不念公子之德?”宝玉连说不知,“恐是讹传,也未见得。”那长史官冷笑道:“现有据证,何必还赖?定当着老大人说了出来,公子岂不吃亏?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心下自思:“这话他如何得知!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他不过,不如打发他去了,免的再说出别的事来。”因说道:“大人既知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那长史官听了,笑道:“这样说,一定是在那里。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说着,便忙忙的走了。

贾政此时气的目瞪口歪,一面送那长史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一直送那官员去了。才回身,忽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政喝令小厮“快打,快打!”贾环见了他父亲,唬的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贾政便问:“你跑什么?带着你的那些人都不管你,不知往那里逛去,由你野马一般!”喝令叫跟上学的人来。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7],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喝令快叫贾琏、赖大、来兴。小厮们答应了一声,方欲叫去,贾环忙上前拉住贾政的袍襟,贴膝跪下道:“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我听见我母亲说……”说到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意,将眼一看众小厮,小厮们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毒;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8]!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们只得齐声答应,有几个来找宝玉。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9]。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10],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毫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王夫人与凤姐等解劝了一会,方渐渐的止住。早有丫鬟、媳妇等上来,要搀宝玉,凤姐便骂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11]。”众人听说连忙进去,果然抬出春凳来,将宝玉抬放凳上,随着贾母、王夫人等进去,送至贾母房中。

彼时贾政见贾母气未全消,不敢自便,也跟了进去。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再看看王夫人,“儿”一声“肉”一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数落一场,又哭“不争气的儿”。贾政听了,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先劝贾母,贾母含泪说道:“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此时薛姨妈同宝钗、香菱、袭人、史湘云也都在这里。袭人满心委屈,只不好十分使出来,见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自己插不下手去,便越性走出来到二门前,令小厮们找了焙茗来细问:“方才好端端的,为什么打起来?你也不早来透个信儿!要你们跟着作什么?”焙茗急的说:“偏生我没在跟前,打到半中间我才听见了。忙打听原故,却是为琪官、金钏姐姐的事。”袭人道:“老爷怎么得知道的?”焙茗道:“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唆挑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袭人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12],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然后回来,只见众人都替宝玉疗治。调停完备,贾母令“好生抬到他房内去”。众人答应,七手八脚,忙把宝玉送人怡红院内自己床上卧好。又乱了半日,众人渐渐散去,袭人方进前来经心服侍,问他端的。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13]。宝玉略动一动,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往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座。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竞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14],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我那哥哥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15],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16],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况已是活来过。”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里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若被他看见,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

至掌灯时分,宝玉只喝了两口汤,便昏昏沉沉的睡去。接着,周瑞媳妇、吴新登媳妇、郑好时媳妇这几个有年纪常往来的,听见宝玉捱了打,也都进来。袭人忙迎出来,悄悄的笑道:“婶婶们来识了一步,二爷才睡着了。”说着,一面带他们到那边房里坐了,倒茶与他们吃。那几个媳妇子都悄悄的坐了一回,向袭人说:“等二爷醒了,你替我们说罢。”

袭人答应了,送他们出去。

[注释]

[1]本文选自《红楼梦》(山东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和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标题是编者加的。

[2]雨村:贾雨村,一个与贾府有密切关系的封建官僚。本是个潦倒文人,中进士后当了县官,不久因“贪酷”而被革职。后借助贾府势力,得到“起复”,升任应天府尹。

[3]造:到。潭府:旧时对别人住宅的尊称。

[4]琪官:即蒋玉函,一位唱小旦的优伶。风雅能诗,与贾宝玉交往甚厚;后娶花袭人为妻。

[5]十停人:把总数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叫一停。

[6]草芥:低贱的意思。

[7]克夺之权:决定弃取的定夺之权。

[8]冠带家私:指官爵、财产。

[9]焙茗:贾宝玉的贴身男仆,原名茗烟。

[10]门客:指投靠士族官僚门庭的文人清客,以陪伴主人聊天玩乐为业。

[11]春凳:长条的比较宽大的凳子。

[12]对景:由于情景恰相吻合,使人猜出其中的联系。

[13]中衣:内裤。

[14]沉心:指往心里去,造成不愉快。

[15]造次:鲁莽、轻率。

[16]栉沐:梳洗头发。

[提示]

本文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写宝玉挨打的起因,二是写挨打的经过,三是写挨打后众人探望宝玉的情景。

宝玉与戏剧演员平等交往,同情被逼跳井的丫头,贾环出于嫡庶间的嫉恨而挑拨是非,只是宝玉挨打的导火线。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是一个鄙弃仕途经济、背离封建礼教的贵族叛逆者,与封建卫道士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宝玉挨打实质上是在贵族大家庭中封建正统势力对叛逆者的一次镇压,它反映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尖锐。

作品将众多人物置于同一尖锐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他们对宝玉挨打这一典型事件的各种不同态度的具体描绘,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入木三分地披露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贾政是一个为了消除“弑父弑君”的后患、以至于要打死自己亲生儿子的忠实的封建卫道士;贾宝玉是一个鄙弃封建礼教、虽惨遭毒打仍不思悔改的贵族叛逆者;薛宝钗是一个八面玲珑、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贵族少女;林黛玉则是一个感情纯真、与贾宝玉有着相通的叛逆心性的贵族少女。

作者通过言语、动作、表情、心理的白描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不同的人物有各自不同的言语、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这就使人物形象有了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的个性特点。此外,在叙事有条不紊、行文有张有弛、情节起伏跌宕、语言生动传神等方面,本文也都表现出很高的艺术造诣。

长相思[1]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客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十八岁中举,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康熙身边。虽出身豪门,却淡于名利。精于骑射之外,也擅书法,能诗文。好读书,与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严绳孙等文人交往,失意之士多得其助。词以小令尤工,其中又以描写出塞、男女之情和纪念亡妻诸作最著名。所作思深情挚,结构奇妙,语言朴素,风格俊逸,为天才型词人,在清代自成一家。由于生活领域有限,其词总体而言题材、风格略嫌单一。有《通志堂集》,词名《纳兰词》,一名《饮水词》。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2]那畔[3]行。夜深千帐灯[4]。

风一更,雪一更,聒[5]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1]长相思:词牌名。此词是作者追随康熙出巡盛京(今辽宁沈阳)时所写。时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

[2]榆关:即山海关,在今河北省;为万里长城的东端,是我国古代东北与中原地区交通的咽喉。

[3]那畔:那边,那个方向。

[4]千帐灯:“千”为约数,非确指。

[5]聒:吵闹。

[提示]

此词写边塞行旅,作于从康熙东巡盛京的途中。

词分为上下两片,整体采取历时性结构。上片写过去,下片写现在。上片先以“山一程,水一程”概括了行程的遥远艰苦,以“身向榆关那畔行”概括了行程的大致方向,再以“夜深千帐灯”点出当时的境况:夜间野外宿营,支起了无数的帐篷,帐中的灯光多如繁星。上片写所见,下片写所闻。上片写到歇拍时,已由白日行程转到深夜歇宿,下片承之。在边塞的风雪声的喧嚣声中,作者痛苦地思乡,以致不能成眠,因为“故园无此声”。由“风一更,雪一更”及其声之“聒”,我们不难想象风雪的肆虐。作为皇帝的高级侍从,作者在帐篷中休息时不至于因御寒设备不足而受冻,但敏感的他却为风声雪声深深惊扰了。夜间尤其是睡下后目见非常有限,作者就自然地换用了耳闻这个角度,并加强词中抒情的成分——夜里人的内心活动也容易活跃。

此词字面质朴淡净,若不经意,但很耐咀嚼。这首词雄放为主,不失柔美,写出了我国北方边地风光的雄壮苍凉与康熙出巡的宏大气势,却也流露了作者个人内心难抑的烦闷无聊,婉转细腻,且都比较率真感人;它善于将含蓄与明白结合起来。这是一首小令,向例要写得含蓄。作者似乎在行云流水般地直写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但其实字里行间还有些不是一下就能发现的言外之意。作者的情感是较少加以直抒的。作者没有听任自己的情思在白天喷薄而出,而把它们压缩到夜间入寝后才有所现形。小令形制本来短小,《长相思》一调又必须用一些复沓的句式,作者就很巧妙地把这种形式规定与内容表达完美地加以结合。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就很好地把日间所见与夜间所闻之边地严冬事物的特征极简练地勾画出来,它们无非是山、水与风、雪,但都循环往复,连绵纠缠,暗示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厌倦和抑郁。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1]

秋 瑾

秋瑾(1875—1907),字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辛亥革命烈士,我国著名的女革命家、诗人。她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次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1906年4月创办《中国女报》并兴办女学,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07年与烈士徐锡磷共谋组织反清起义未果被捕,在绍兴英勇就义。其诗、词、文由近人汇编为《秋瑾集》出版。

万里乘风去复来[2],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3]?肯使江山付劫灰[4]!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注释]

[1]本诗选自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版《秋瑾集》,又据《秋瑾史迹》,此诗题为“日本银澜使者索题,并见日俄战地,早见地图,有感。”则此日人即银澜。

[2]“万里”句:秋瑾曾自谓“吾以弱女子,只身走万里求学”,往返者数次。又据传记材料,她曾于甲辰年(1904)夏初赴日,是年终返国,次年又东渡,故云去而复来。

[3]“忍看”句:不忍心、不容许我国大好河山被日俄帝国主义者侵略与瓜分。

[4]劫灰:劫乱以后的灰烬。佛教的新译《仁王经》,有“劫火洞然、大千俱坏”语,意谓天地历遭焚毁的劫难。这里形容我国东北地区遭到日俄战火的破坏。

[提示]

发生于1904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侵略者与沙皇俄国争夺在东亚的霸权而进行的一次军事上的较量。双方都企图通过这次战争,重新瓜分我国东北和朝鲜领土。但清王朝对这样严重侵犯我国主权,并以我国领土为战场的战争,竟不敢抗议,不加干涉,反而宣布持“中立”的立场。

日俄之战以俄国失败告终,经美国出面调停,双方于1905年9月签订了《朴资茅斯和约》,协议将沙皇俄国对中国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帝国主义。这是对我国主权的进一步侵犯。

据1898年中俄签订的《旅顺大连湾租借条约》,清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专为俄国租用。租期以25年为期,期满后亦可相商展期”。并规定:“在所定限内,在俄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中国无论何项陆军不得驻此界内。”此外还允许俄国在旅顺口、大连湾自行盖造水陆各军所需处所,建筑炮台,安置防兵……修建灯塔,以及保护航海无虞之所需各种标志。这是对我国领土和主权的公然践踏。爱国女侠秋瑾,因此有“忍见图画移颜色”的愤慨。在诗人流下沉痛的忧国之泪的同时,她禁不住向有志之士呼吁,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奋起救亡图存。最后诗人又强烈地表现了自己力挽狂澜,重振中华雄风的豪情壮志:即使要付出最大的牺牲,但为了民族的荣誉、国家的主权,那也是在所不惜的。此诗可谓是反抗日、俄帝国主义者的一篇战斗檄文。

元明清及近代文学概述

元朝的统一带来了农业、手工业的恢复,交通运输的便利和都市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和新的文学样式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而统治者所实行的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以及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抗,自然成为文学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作为案头文学的诗、词,这时已不能满足人们、特别是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元曲由此应运而生,成为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开辟了我国戏曲史的黄金时代。现存作品有一百五十种左右。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他多才多艺,熟悉戏院歌场,一生写了六十多种杂剧,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鼓舞人民为反抗压迫而斗争。他的杰作《窦娥冤》,描写窦娥冤屈致死的悲惨遭遇,歌颂她善良正直的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艺术形象光彩照人。王实甫也是颇负盛名的杂剧作家,代表作《西厢记》讴歌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势力,追求爱情自由的斗争热情,曲词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关、王而外,元朝前期较知名的杂剧作家有康进之、高文秀、纪君祥、石君宝、白朴、马致远等人,他们以《李逵负荆》、《赵氏孤儿》、《秋胡戏妻》、《墙头马上》、《梧桐雨》、《汉宫秋》等优秀作品,为杂剧的繁荣作出贡献。

元朝后期,杂剧中心南移,出现了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等作家和《倩女离魂》等佳作。但是,杂剧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大为减弱,而对封建道德的宣扬则有增无减,终于走向衰微。与此同时,始于南宋的南曲戏文兴盛起来,并在元末南方农民起义的政治形势下广为流行。南戏的著名作家有高明、施惠等,《琵琶记》、《拜月亭》等有影响的南戏的创作,为明清传奇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散曲是元代新兴的诗体,它吸收了宋词、民间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的成就,是以当时流行的曲调清唱的一种抒情韵文,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又叫做“叶儿”,是单个的曲子;套数则是由两个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的套曲。散曲作为通俗文学,富有民间风格和地方色彩是它的主要特色。它多以叹世、归隐、写景、咏史和诉说恋情为题材,思想性低于同时代的杂剧。

元前期的散曲朴素自然,著名的作家仍推关汉卿和马致远。关的代表作[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以生动的比喻和泼辣的语言,描写了一个戏曲行会作者的浪漫生活。马擅长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天净沙]《秋思》情景交融,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白朴也有一些较好的作品。元后期的散曲讲究格律词藻,趋于典雅工丽,成就不如前期,佳作有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张养浩的[山坡羊]《憧关怀古》和张鸣善的[水仙子]《讥时》等。

元代诗文比较衰落,卓有成就的作家、作品甚少。

明朝开国以后,加强中央集权,提倡程朱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并实行以八股取士的制度,使文学的发展受到限制。明中叶起,城市工商业逐渐繁荣,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发展,小说和戏曲成了文学的主流。

明代的长篇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其他话本和演唱材料,由文人整理加工而产生的。明初章回巨著的开山之作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与之媲美的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前者反映魏、蜀、吴封建统治集团的复杂矛盾和激烈斗争,后者描写北宋末年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中叶以后,出现了《西游记》、《新列国志》(即清代印行的《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和《金瓶梅》等作品。吴承恩的《西游记》通过神话故事表达人民摆脱压迫、征服自然、主宰自己命运的迫切愿望。这些长篇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不乏鲜明的个性。故事情节曲折,语言通俗生动,各以现实主义或浪漫生义的艺术特征取胜。

短篇小说拟话本也是文人创作的,供案头阅读,艺术上更加完美,主题集中,情节曲折,人物心理活动刻画细致,篇幅也比话本长得多。明代拟话本的繁荣与冯梦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选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三言”。内有经过他加工的明代拟话本七八十篇。“三言”对明代社会、特别是对市民生活的描写绘声绘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塑造了一个向往自由和幸福、与黑暗势力作宁死不屈抗争的妇女形象,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凌蒙初受“三言”影响而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虽不乏描写公案和爱情的佳作,但封建思想和黄色描写的糟粕亦不少。

明朝前期杂剧,思想消极,内容贫乏,趋于衰微。后期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作品,如徐渭的《四声猿》,体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浪漫的风格,并打破了杂剧的体例而有所创新。

取代元杂剧而兴起的明传奇,开辟了戏曲发展的新阶段。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汤显祖是最杰出的传奇作家。他才情横溢的浪漫主义杰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他们蔑视旧礼教、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主的顽强斗争,情深意切,曲辞优美,艺术境界神奇,富有极大的感染力。明传奇作品甚多,《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等,都以曲折的或直接的方式,对现实的政治斗争作了艺术的反映。

在诗文创作方面,明初刘基以寓言的形式写的《郁离子》一书和宋濂的《秦士录》、《记李歌》等散文,较有影响。此后,由宰辅权臣为歌功颂德而作的“台阁体”诗文,雍容典雅而衰靡不振。起而反对“台阁体”的前后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与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末流完全陷入拟古主义的歧途。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反对前后七子主张的艺术教条主义,着重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创作具有自己面目的散文,被称为“唐家派”。茅坤通过《八大家文钞》的选评传播唐宋文。归有光创作成就较大,他的散文记述日常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不足的是多写身边琐事,缺乏深广的现实内容。《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是颇为动人的名篇。以公安(今属湖北)人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为首的“公安派”,也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文学要自然地抒写性灵,但对社会实践不免忽视。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同样反对以剿袭为复古,而文风流于幽深孤峭。卓越的思想家李贽,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以充满强烈的战斗性的散文,向伪道学开火。晚明写景小品文,如张岱的《陶庵梦忆》,语言明丽,风格清新。总的来说,明代诗文虽没有出现杰出的作家和作品,亦有其一定的特点。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统治阶级不断加强对人民的思想钳制,文化上也实行高压政策,八股取士的制度更加腐朽,因此,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各种体裁的作品所取得的成就极不平衡,小说甚为出色,戏曲亦有佳作,受拟古主义影响的诗、词、散文,则未免逊色。

清代的小说创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主要描写青年男女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揭露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压榨和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颂扬劳动者反抗压迫的斗争。《聊斋志异》构思奇妙,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其中的《促织》、《席方平》、《画皮》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文学的巨著,它以嬉笑怒骂的巧妙文笔,刻画了各类士人虚伪无耻、丑态百出的可憎面目,抨击了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也塑造了一些正面人物的形象,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爱憎。“范进中举”一回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曹雪芹的《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盛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揭示封建社会行将就木的结局,谴责剥削阶级的腐化堕落和他们对下层人民的凌辱;对于叛逆的贵族青年和勇于反抗的奴仆,深情地予以赞美。

于元、明崛起和兴盛的杂剧和传奇,到了清代,气势已大不如前。以李玉为代表的清初戏剧家,写出了一些反映明、清之际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作品。传奇《精忠谱》揭露明末统治的黑暗,歌颂市民反抗暴政的斗争。此后,清传奇的杰作当推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长生殿》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桃花扇》塑造了一个被压迫而有民族气节、忠于爱情而坚贞不屈的光辉的女性形象。在戏曲创作的基础上,戏曲理论也得到发展。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戏曲的结构、音律、语言和演唱技术等,作了认真的论述和有益的探讨。清中叶以后,文人创作的戏曲,渐趋衰落。产生于民间的地方戏曲则逐渐兴盛起来,为近代京剧和地方戏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诗、词、散文、骈文的领域中,清代出现了众多的作家和各种流派,但缺少重要的创新和突出的成就。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诗文,充满了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诗人以力主“神韵说”的王士慎较为著名,词人较有成就的是朱彝尊、陈维崧和纳兰性德。乾嘉时期,由于清政权大兴文字狱,很多文人被迫躲进故纸堆,专攻考据之学,诗风、文风随着出现了拟古和形式主义。郑燮反其道而行之,以奔放的诗文自由地抒写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袁枚的诗歌直抒性情,格调颇为清新,但反映社会生活不够。桐城派因其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和姚鼐均出自安徽桐城而得名,他们总结了《左传》、《史记》到唐宋八大家、直至归有光的古文写作经验,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但内容比较单薄贫乏。恽敬(阳湖人,今江苏武进)、张惠言为首的阳湖派,渊源于桐城派,文风较为恣肆。清代的骈文家,以江中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哀盐般文》颇有名。

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宣扬封建思想、抗拒新文化的“正统”的诗、词、文依然存在,但是,充满反帝爱国和民主主义精神的作品,以强大的声势代表着这一时代文学的主流。通俗化成了一大特色。

龚自珍是近代文坛上极有影响的人物,著名的《己亥杂诗》三百一十五首,冲破格律的束缚,以浪漫主义的笔调抨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提出改革内政、抵抗外侮的主张。与龚齐名的魏源,也有呼吁变革图强的爱国主义的诗文。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们主于纪实的朴质明晓的诗文,成了鼓舞人民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而战斗的有力武器。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诗文鼓吹维新改良。黄遵宪打出“诗界革命”的旗帜,主张“我手写我口”,以自己的诗作反映社会的重大事变,洋溢着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热情。辛亥革命时期,邹容的《革命军》以思想尖锐、感情澎湃、语言通俗而成为强有力的战斗檄文。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大声呐喊,激动人心。秋瑾的诗歌,笔调雄健,《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一诗,慷慨激昂地发出拯救祖国危亡的战斗誓言。章炳麟锋芒毕露的散文,矛头直指国内外反动势力;但由于取法魏晋,文字古奥,不易理解。

近代小说创作颇为繁荣,侠义公案小说价值不高,而谴责小说却富有批判现实的精神。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揭开官场的黑暗内幕,讽刺清末政治的腐败。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刻画贪官污吏、买办洋奴的种种丑态和肮脏灵魂。此外,影响较大的有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谴责小说立足于改良主义,消极地暴露黑暗,辞气浮露,夸张过度,是其不足之处。林纾以古文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名作,在当时颇有影响。

近代戏曲方面的成就,首推京剧的形成和发展,现存传统剧目有一千二百多种。其他地方剧种也受到群众的欢迎。辛亥革命前后,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话剧,并在革命宣传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