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优秀男孩的100个要领
11115800000073

第73章 073 关爱他人,使自己更快乐

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会使人变得快乐;关心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设法去帮助别人减轻或消除痛苦和不幸,会使人变得高尚;时常为他人着想,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涵养。

所以,父母必须让孩子懂得“爱人者,人也爱之”,鼓励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列宁的父亲就非常重视对孩子们关心他人意识的培养。

他经常告诫孩子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论别人身份高低贵贱;小朋友要是说话发音不准确,不要讥笑他,而要帮助他纠正,平时要多体谅别人,多替别人着想;要乐于助人,给老人妇女让座;别人帮了忙,一定要道谢;自己有了错,也一定要请求别人原谅……正是在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列宁从小便对别人以礼相待,真心相助。他小时候经常到乡下外公家去玩,和贫苦的农村孩子们相处得如同和自己表兄弟一样亲密无间。

有一次,他见到一位农民的大车陷到了泥里,赶忙上前,不顾泥泞帮着把车推了出来,把这位农民掉在地下的手套拾起来,恭恭敬敬地递过去,很尊敬地和人家交谈,最后还愉快地握手道别。

……

列宁的父母以身作则地教导列宁要关心他人,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并取得世人尊敬的先决条件,正是因为这样,列宁才能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支持,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孩子天生都是善良的,他们也很乐于去关照他人,但是由于孩子年纪还小,很多经验都不足,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勤加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关照他人的方式。

姨母到哈里家做客,哈里叫出自己9岁的儿子泰迪,让他向老人问好。随后的几天,哈里将照顾老人的任务交给了泰迪。泰迪是个很懂事、很听话、会办事的男孩,也很乐意照顾老人。但问题是,他以前从来没有照顾过老人,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泰迪终于学会了如何关照老人。姨母在泰迪家玩得很开心,走的时候摸着泰迪的头,不住地夸他是个好孩子,是一个会关照人、有爱心的孩子。

对于孩子感到生疏的方面,父母要多加指导,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见”、“谢谢”、“请慢走”等),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日积月累,孩子就能更好更自觉地付出爱心,使自己更快乐。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孩子的“养”,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这就会导致孩子情感体验贫乏,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现麻木、无知的状况。所以,父母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让他们真正能够健康成长。

培养孩子用爱心关照他人的品质,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父母应以身作则

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因此,父母在与老人(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父母还可利用英雄模范人物、现实生活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2利用有关节日启发诱导孩子

可借助老人生日、重阳节(老人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谈话、点拨、暗示,诱发良好行为。如询问孩子:“明天是××节(××日子),你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使爷爷(奶奶)高兴呢?”孩子就会认真地说:“我帮爷爷切蛋糕,祝爷爷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我送奶奶一件礼物”、“我给爷爷、奶奶拜年”……3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如对老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成人一定要舍得管教,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严格把关。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4尽量让老人与孩子多交往

有些孩子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在交往中,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随之行事,非常被动,如给老人搬凳子,说“再见”等。为此,作为老人,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缩短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不能因兴趣迥异,居高临下。对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听从老人教导,努力做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5让孩子在接触邻居中学会与人交往

家长积极鼓励孩子摆脱“孤独”、“自我”的情绪,可让孩子到邻居家“串门”,邻居要借东西让孩子热情地送去,邻居家有困难应尽力去关心和帮助。邻居家有病人尽可能去探访慰问,遇到喜事可以相互祝贺。

6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教育孩子体谅别人的处境,把别人的不幸作为自己的不幸,随时准备从道义上支持别人,行动上帮助别人。如关心残疾人,有可能扶一扶、帮一帮,不要围观,不要有意无意地用恶语和动作伤害他们。

让孩子用美丽的心灵传递真情,把关爱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把关爱放到每一件事情中,成为孩子思想道德中的一部分。让孩子用自己的真心关爱他人,用自己的诚心温暖周围的人,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