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优秀男孩的100个要领
11115800000062

第62章 062 让男孩对过失负责

孩子自己的行为,应由孩子自己负责,孩子的过失更应该由孩子自己负责,这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好多家长总是护着自己的孩子,孩子有什么过失,都是自己揽过来帮孩子解决,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负责。

有一天,小凯和几个小伙伴在院子里踢足球,一不小心把球踢到了王爷爷家的窗户上。

啪地一声,玻璃被球撞了个粉碎。小凯怕王爷爷怪自己,赶紧跑回家中去找爸爸。小凯的爸爸听了事情的经过后,不以为然地对小凯说:“儿子,不要怕,走,爸爸和你去买块玻璃,到王爷爷家说说,再把玻璃给他装上。”

于是,小凯的爸爸领着小凯买了块玻璃,一起来到王爷爷家。小凯的爸爸对王爷爷说:“王大爷,对不起,小凯刚才踢足球时不小心把球踢到了您家窗户上,把您家的玻璃打破了,这不,我买了块玻璃来帮您装上。”在爸爸说这些话的时候,小凯始终站在爸爸的身后,只露出一个小脑袋,一句话也不说。

只听王爷爷笑着说:“我就说呢,是谁家的调皮鬼把我家的玻璃踢破了,而且球也不要了,原来是小凯。小凯,不要怕,来,到爷爷这来,把球拿去,去玩吧。”听了王爷爷的话,小凯看了看爸爸,爸爸说:“小凯,快谢谢王爷爷,拿着球玩去吧。”

小凯一听,接过王爷爷手中的球就跑了出去,留下爸爸给王爷爷装玻璃。

小凯闯了祸后,心里害怕,回家找爸爸解决,可是父亲并没有让孩子拿上玻璃自己去道歉。真不知道这样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家长不要老替孩子承担过失,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永远帮助他们,做父母的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日本著名文化人类学者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期间,曾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比邻而居。

有一天,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的家门上,把一块玻璃打碎了。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高桥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东方人的思维习惯,认为那对美国夫妇会很快登门赔礼道歉,然而他们想错了。

那对美国教授在儿子闯祸之后,根本就没有出现。第二天一大早,那个闯祸的孩子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一块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礼地说:“叔叔,对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为商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没能及时赔偿。今天商店一开门,我就去买了这块玻璃。请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以后,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请您相信我吧。”

理所当然地,高桥夫妇不仅原谅了这个通情达理的孩子,而且还很喜欢他,并招呼孩子吃了早饭,临走的时候又送给他一袋日本糖果。

在美国的家庭中,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不管孩子多么小,大多数父母都会让他自己承认错误。他们认为,要让孩子从小学会为自己的过失埋单,这样长大以后,孩子才能勇敢地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

据心理学家研究,孩子不敢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是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害怕责罚。如果对孩子的过失不是责罚,而是原谅孩子,给他讲明白道理,让孩子不去犯同类的错误,那么孩子是会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在这一点上,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是我们的表率。

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孩子王友正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马上制止了王友砸同学的行为,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经等在门口了。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不打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和蔼地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王友感动得哭了,他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你也可以走了!”

由此可见,对孩子的过失,只要不是一味地责罚,那么孩子是会主动承担责任的。

培养孩子能够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

许多家长喜欢对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揽,长此以往,不仅使孩子丧失了自己做事的能力,而且助长了他们对家长的依赖性,更为严重的是会让孩子失去责任感。

2允许孩子有过失

好多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不能怎么怎么样”,“你要是把什么怎么样了,看我怎么收拾你”……这在无形中就给了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丝毫没有减少孩子的过失,反而增加了孩子的过失。孩子形成了有了过失而不敢面对的心理,也不敢和父母说,总是一味逃避。

3鼓励孩子面对自己的过失

孩子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失,就是因为家长一而再再而三地吓唬孩子不许有过失。面对孩子的过失,家长要理性地去对待,要鼓励孩子去面对、去负责。这样孩子才不会逃避。

中国有句古话:好汉做事好汉当。既然孩子做了错事,就让他自己向人家道歉、赔偿损失。这样不仅是为了取得别人的原谅,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言行切实负起责任来,这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律精神、谨言慎行,以及将来独立和全面地承担人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