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优秀男孩的100个要领
11115800000036

第36章 036 热爱劳动的男孩会办事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是有很多父母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或是不舍得孩子“受苦”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使孩子渐渐养成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从而造成孩子办事能力差的后果。

小马都11岁了,可是一点家务活都不会干。因为父母比较忙,他一直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除了督促他好好学习外,什么事都不用他做,衣服要奶奶洗,甚至手绢袜子也要奶奶洗,自己的房间也乱得不成样子,可他每次出门却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时奶奶没及时洗他换下的衣服,他还非常不高兴。

放暑假了,他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每天早晨起来被子一甩,先去刷牙,而牙膏早就由奶奶挤在牙刷上面了,随后奶奶会把被子叠整齐;吃早点时,奶奶早已把果酱抹到了面包上,只等着他来吃;做作业时,铅笔盒里早已摆满了奶奶削好的铅笔。下午学琴时,爷爷和奶奶一起把他送到老师那里……一天,奶奶对他说:“奶奶太忙了,你拿扫帚把地打扫一下吧。”他居然蹦出这样一句话来:“奶奶,这地要怎么扫呀?是横着扫,还是竖着扫?我不会呀。”

由此可见,如果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将会造成孩子办事能力极差的后果。而且根据有关调查发现,由于很多孩子没有经过劳动的磨炼,他们长大之后也难以胜任社会上的工作。

我国革命家朱德在《母亲的回忆》中说:“母亲最大的特点之一,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我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劳动能锻炼孩子的坚强性格,使孩子具有克服困难的技能和毅力。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回忆自己走过的路时曾说:“我总是感激我的父亲,是父亲给了我一双勤劳的手,他教会我如何过简单的生活,使我有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巴甫洛夫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收入很少,只有靠种蔬菜才能维持生活。巴甫洛夫的父亲费奥特尔十分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的培养,他教孩子们从小就学习种菜、种花、栽树。巴甫洛夫是家里最大的男孩,他经常在菜园里帮父亲干活,是父亲的好帮手。父亲干起活来很有毅力,受到父亲的影响,巴甫洛夫只要一看到父亲努力坚持的神色,总能坚持把活干完。

在父亲的影响下,巴甫洛夫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学习非常刻苦。他为丰富自己的知识而终日忙碌,看起书或做起实验总是忘记一切。后来,他潜心于生理实验的研究,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生理学家之一。

巴甫洛夫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往往都特别能干,也会取得很大的成就。从小不喜欢劳动的孩子,长大后大多吃不了苦,独立生活的能力差,工作上也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的劳动意识和习惯,这样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适合孩子做的劳动,通常是指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就应该让孩子从必要的家务劳动做起。

让孩子做家务,毕竟会占用他玩的时间,他会觉得辛苦甚至不情愿。那么,要让孩子乐意做家务,家长应如何把握呢?这里提供几点参考意见供家长选择:

1不要让孩子干太多的家务

让孩子做太多的家务或者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孩子无法完成,就会疲劳不堪,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和身心健康。一旦对做好某件事丧失信心时,以后他便不愿再尝试了。

2不允许孩子任意拖延

父母为孩子安排好家务后,常会听到孩子这样回答“等会儿做”,可是他们一拖就会很快忘记所要做的事。所以,父母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并坚持让孩子马上做家务。

3父母要做好模范

要想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做好家务,父母一定要更加勤劳,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家务给孩子以榜样,千万不能偷懒,否则自己就失去了说服力。

4耐心教给孩子做家务的要领

在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家长要示范给孩子看,教会他劳动的程序、方法及重点,让他仔细观察。如教他洗衣服时,家长可先将脏衣服按颜色分为深色、浅色、白色几类,教他看衣服的标签,把要干洗和特殊处理的衣服挑出来,再告诉他该怎么操作洗衣机、倾倒洗衣粉、事先处理污垢。

5检查完成情况,落实奖惩

父母要坚持按照事先指定的任务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符合标准一定要马上给予奖励;没完成任务的话,当然也要坚决惩罚。

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就会自动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