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优秀男孩的100个要领
11115800000031

第31章 031 谦虚能使孩子终生受益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让人进步。谦虚是一切美德之母。谁真正具有谦虚的美德,谁就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培养孩子,就要培养谦虚的孩子。

在西方国家,很多父母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做人要谦虚的良好道德品质。老威特如此,爱因斯坦也如此。

卡尔·威特在生下来时是一个智障儿,但他的父亲老威特运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小威特8岁时,就已经掌握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五种语言,同时,小威特还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

小威特在9岁时就考上哥廷根大学。当他未满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面对这样一位天才少年,父亲老威特有足够的理由为儿子感到骄傲,但老威特却没有这样做,相反,他不但自己不表扬儿子,也禁止任何人表扬儿子。老威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只有一个:防止儿子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因为不懂得谦虚的人,就很容易跌倒在骄傲上。

与老威特的教育方式相比,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则注重身教,他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要做一个谦虚的人。

爱因斯坦50岁生日时,全世界的报纸都发表了和他有关的文章。在柏林的爱因斯坦住所中,装满了好几篮子从全世界寄来的祝寿的信件。

但是,此时的爱因斯坦却不在自己的住所里,他在几天前就到郊外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躲了起来。

爱因斯坦9岁的儿子问他:“爸爸,您为什么那样有名呢?”

爱因斯坦听了哈哈大笑,他对儿子说:“你看,瞎甲虫在球面上爬行的时候,它并不知道它走的路是弯曲的。我呢,正相反,有幸觉察到了这一点。”

爱因斯坦用自己的行动向儿子也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句名言:“谦虚的人并不希望别人夸奖,尽管人们常常夸奖他。”

外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做人谦虚的良好道德品质,中国人也不例外,“满招损,谦受益”就是培养孩子做人要谦虚的古训。

任何孩子都有值得骄傲的一面,但是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孩子就会变得不求上进,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戒除骄傲的恶习。

晓晨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聪明好学,勤奋向上。在一次朗诵比赛中,他又获得了班上的最佳朗诵奖,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回到家后,他把朗诵稿交给保姆,得意地对她说:“你念一段给我听听,怎么样?”

这个善良的女人拿起朗诵稿,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结结巴巴地说:“晓晨,我不认识字。”

晓晨更加得意了,他快速地冲进客厅,得意忘形地对父亲喊道:“爸爸,保姆不识字,可是我这么小,就得了朗诵奖状,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再看看保姆,拿着一本书却不会读,这太可怜了,我不知道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父亲皱着眉头看了看晓晨,没有说一句话,他走到书架旁,拿下一本书,递给他说:“你看看这本书,就能体会到她心里的滋味了。”那本书是用法文写的,晓晨一个字也不认识,他的脸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爸爸仔细地看了看他,然后严肃地说:“没错,保姆不认识字,可是请记住,你不会念法文!”

晓晨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次的教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想在别人面前吹嘘的时候,他就马上提醒自己:“记住,你不会念法文!”

晓晨的父亲,用一本法文书,敲响了晓晨骄傲的警钟,让他懂得了谦虚。如果不是这样,不知道晓晨还会骄傲到什么时候。

培养谦虚的孩子,家长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孩子认识到骄傲的危害

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骄傲是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只能作为一个起点。在学习上,知识是无边的海洋,如果一时一事暂时领先就忘乎所以,则是知识不够、眼界不宽的表现。父母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介绍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大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2帮助孩子全面地认识自己

孩子产生骄傲的情绪,往往源于自己某方面的特长和优势,父母应该先针对孩子的这种骄傲做出分析:是学习成绩比较好、有某方面的艺术潜质,还是有运动天赋等,然后应让孩子认识到,他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若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就会失去这种优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进取,而不是骄傲懈怠;并且优势往往是和不足并存的,应该注意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3让孩子正确面对批评

正确面对批评和建议是终身的学问。批评往往直指一个人的缺点,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批评,他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对于孩子来说,他在评论自己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偏差,原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能经常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就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盲目骄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视野狭窄,自以为是,严重阻碍了自己继续前进的步伐。骄傲是对自己的不全面认识,是盲目乐观,常会让人不思进取。而谦虚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使人乐观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