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女孩2
11114300000009

第9章 让女儿体会劳动的辛苦

当孩子已经掌握一定的家务技能时,可以试着让他做一周的主人,比如由他决定做什么饭菜、负责采购等,当然父母也要由他支配。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体会父母平日的辛苦,对家庭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

故事1

我的女儿现在已经上初中二年级了。可是,她在家几乎是什么都不会做,让她盛饭她就洒在锅边、碗边、桌子上,到处都是。让她倒垃圾,她总是把盘子里吃剩的东西倒得垃圾筒里里外外都是,没有一次能够倒准在垃圾筒里。而且,她倒完了就没事人似的,根本不管洒在筒外面的垃圾。让她下一碗面条,她更是弄得一片狼籍。扫地就更是把扫帚和簸萁都拿得别扭。这么大的人了,连照顾自己的简单生活都做不了、做不好,以后怎么能够独立生活呢?

我常常想,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都能够帮父母做饭、洗衣服了,如果是放假在家,父母下班就可以吃饭了。我也与其他同学的父母交流过,大家都说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我真的担心她以后怎样自食其力。

故事2

周末,我把上初中的女儿叫到身边。

“今天我和你爸爸会出门一天,有几件事交代给你。”

女儿听了很兴奋:“好啊,你说。”

“你今天要把房子的地拖一遍,怎么拖之前我有教过你;午饭我放在冰箱里了,你自己放进微波炉加热,吃完记得洗碗;再就是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洗了,但要记得把内衣和外套分开洗,洗完以后晾好。”

“就这些吗?很简单嘛!就放心交给我吧。”女儿开心地答应了。

其实,我们并没有走远,这次所谓的出门只是为了锻炼女儿,检查一下平时我们教她做家务的成果。

交代完女儿要注意安全后,我们就离开了家,去了附近的一个朋友家里。

午饭后不久,我们回到家里了,女儿就把今天的感受告诉了我们:

“爸爸,妈妈,以前我不知道做家务有这么辛苦,还经常让你们为我操心,我知道自己错了。”

“你没有错,只是缺乏切身的体验而已,妈妈今天把家务交给’你,就是要你知道我们持家的不容易,要的是你的体谅和尊重。”我说。她爸爸也接过话:“是啊,女儿,你已经是中学生了,很多事情你自己都能明白,相信通过这次锻炼,你能体会家务劳动的辛苦。”

女儿认真地点点头。

打造心经

1. 让孩子参加家庭劳动。

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劳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逐步学会穿衣服、系鞋带、洗手洗脸洗脚、洗手绢袜子、叠被褥、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图书、玩具等,孩子稍大后可教孩子逐步学会洗小件衣物、收拾屋子、倒垃圾、捡菜、洗菜等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幼儿园及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如三、四岁的孩子可以做一些如整理报纸、给下班的爸爸妈妈拿拖鞋等简单的劳动;四、五岁的孩子可做一些较为固定的家务,如打扫房间时让他抹桌椅、吃饭时让他收放餐具等;五、六岁的孩子劳动技能有较大提高,可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些家务活,如洗碗筷、洗手绢等。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曾研制了7条小学生生活处理能力的标准:

(1)自己整理衣物和床位的能力。主要是自己穿脱衣服,把衣服摆放整齐,学会叠被,逐渐学会整理房间。

(2)学会安排课余生活。主要是养成回家主动做作业的习惯;学会收看电视、收听广播节目。

(3)学会随天气变化安排衣着。

(4)学会准备简单的食物,协助父母做饭前的辅助劳动,学会做简单的饭菜,学会识别食物保质期。

(5)学会做一些简单家务劳动,自己洗头、洗脚、洗小件衣物,学会使用洗衣机。

(6)学会独立上下学,独立出行。

(7)学会购买简单物品。

2.从孩子感兴趣的劳动做起。

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什么都想尝试,很想模仿大人的劳动。对孩子感兴趣的,又是努力一下能成功的劳动是孩子最愿干的事。如当孩子看见父母洗衣服,搓出肥皂泡很有趣时,可以教孩子怎样洗,并让他们动手洗自己的手帕、红领巾和袜子等;当孩子看见大人扫地感兴趣时,父母就可以教他怎样扫地才会扫干净;当孩子对上街买东西感到很神秘又愿去尝试时,就可以让孩子去买点油、盐、酱、醋等零星东西,并可以教孩子算数、付钱。告诉孩子衣服怎么洗、怎样扫地、怎么买东西,让孩子从中体会劳动的乐趣,而且还会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就会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劳动。

孩子是非常喜欢和家人一起做家务的,如和妈妈一起择菜洗菜、收叠衣物,和爸爸一起清扫房间、整理花木;节假日和全家人一起包饺子、打扫卫生等。家长和孩子一起劳动,可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融洽家庭气氛,密切亲子感情,还能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在与孩子一起劳动时,家长应以身作则,以自己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来感染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4.让孩子快乐地做家务。

让孩子做家务,毕竟会占用他玩的时间,他会觉得辛苦甚至不情愿,那么,要让孩子乐意做家务,家长应如何把握呢?这里提供几点父母应该注意的事项:

不要在孩子玩耍时提出。孩子玩得兴高采烈或聚精会神地做某件事时,父母不宜要求孩子做家务,因为孩子也需要尊重,不希望别人中途打断自己的活动。

不要让孩子干太多的活儿。让孩子做太多的家务或者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孩子无法完成,孩子就会疲劳不堪,这样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社交和身心健康。一旦对干好某件事丧失信心时,以后他便不愿再尝试了。

不能允许任意拖延。父母安排家务后,常会听到孩子这样回答“等会儿做”,可是他们一拖就会很快忘记所要做的事。所以,父母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家务并坚持让孩子马上做。

5.父母做好督促工作。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做事情时往往耐力不是很强,即使任务分配得很明确、奖惩也很清楚,他们偶尔也会偷懒,抱有侥幸心理。所以在孩子具体做家务的时候,父母要注意指导、监督他们。

首先,父母要做好模范。要想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做好家务,父母一定要更加勤劳,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家务给孩子以榜样,千万不能偷懒,否则自己就失去了说服力。

其次,耐心教给孩子做家务的要领。在孩子开始时,注意示范,教会他劳动程序、方法及注重点,让他仔细观察。如教他洗衣服时,先将脏衣服按颜色分为深色、浅色、白色几类,教他看衣服的标签把要干洗和特殊处理的衣服挑出来,再告诉他该怎么操作洗衣机、测量洗衣粉、事先处理污垢。

如果孩子显出不耐烦,千万不要迁就孩子。因为孩子缺乏耐力会偶尔偷懒,或者因为任务有难度就“罢工”,这个时候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是躲不掉的。

再次,检查完成情况,落实奖惩。父母要坚持按照事先指定的任务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符合标准一定要马上给予奖励;没完成任务的话,当然也要坚决惩罚。

当孩子已经掌握一定的家务技能时,可以试着让他做一周的主人,比如由他决定做什么饭菜、负责采购等,当然父母也要由他支配。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体会父母平日的辛苦,对家庭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

教子箴言

面对不愿做家务的孩子,中国的大多数家长会采取一味的迁就和溺爱,但我们也看到许多家长开始反悔。尤其是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逐渐意识到孩子自理能力差带来的危机感。所以,给孩子补上“家务劳动”这堂课是绝对必要的。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实际是两个生命的碰撞。应该说,碰撞所产生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它所达到的高度也是没有止境的。每一位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上,不能满足于初见成效,而应该学习教育的艺术,不断提高沟通的层次,使亲子关系达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