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对的人做对的事
11113900000081

第81章 每天向成功进步一点点

有天,王老师正在办公室备课,此时门一声不响地开了。抬头就看到一个男生站在他面前,一副发呆的表情,也不说话,吓了他一跳。过了一会儿,男生忽然开口跟他说:“活着什么意思!”

这位男同学是从外地转来的。刚来的时候,可能由于不大适应教学方法,学习成绩很差。于是他写过一篇短文,记录了他的心理过程,他写着:

“记得2000年校庆时,我回到家里累得厉害。母亲一言不发,我不知为何,就试探着问她,那个时候她说出的话,是我从未听到的:‘我去过学校里了,你的成绩是属劣等生吧。以后学校的那些事情,你还是少做些算了!’”

“我顿时无言以对。那时父母很少有评论,常常只是淡淡地一句‘好好念书去啊’,就把我打发到屋里出了。他们并不是不指望什么,‘劣等生’的打击,对他们已是够大,现今又是倒数第一,更是当头一棒。”

“期中的成绩大抵还是可以,幸亏进了年级前五十,班主任对此也很是吃惊,劣等生自然是不该这样的。以后的二试,我就考得一塌糊涂了。每天下午的考试,我总是心不在焉,多次考试都没有及格,可也不至于是倒数第一。但出乎自己意料的是,我还是以300多分的总分,稳居最后了。”

倒数第一的考试分数,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心理科学以为,每个人都有心情沮丧时,这也是十分正常的。但是长期的心情沮丧,会导致心理的忧郁,从而导致绝望,那问题就严重很多了。

这位男同学说:“我自小体弱而生性优柔,而且喜静恶动,体育很不擅长,又愿与强势群体接触,对世事都十分敏感和在乎,不管受什么委屈,总会暗自落泪。之后我慢慢得不再爱哭了,获许那就是成熟吧。之前的朋友就说:‘明知很痛苦,可偏要大叫大喊,要告诉所有人,他很坚强很勇敢与无所谓。’这对我而言真的是再好不过的写照了。接着,我面临新的环境,不停受到外界的挫折,心境总是感到很压抑的。尽管有时好不容易处在领跑的方向,却还是不停地在怀疑自己,也觉得累得喘不过气来。我为人十分偏执,时常怀着雄心壮志,不太计较结果,由此混到崩溃的边缘。”

平时这个男学生就不苟言笑,个性有点孤僻,总是一副深沉的表情。他还有个特征,就是常常缺课,动不动就在教室里蒸发了。用同学的话说就是,“高中三年,不管何时,你要是朝他的座位瞥上一眼,可以看见他的概率,与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一样,而且绝对随机。上午第一节课能看见了他,谁也不能保证第二节能不能看见,下午或许就不见,没准统练前再次出现,真可谓是行踪飘忽。”

可这位男生说:“我上课的习性,大多是不为人所知的,又懒于奉告他人。”由此时常出现于人意想不到的时候,现身于人不可预料的地方,但和人并无恶意,只是来无影去无踪,所以在同学中得名‘幽灵’。用王老师的话形容尤为著名:“你仿佛就是在飘呀。”

2001年美国“9·11”事件前的教师节,这位男生从学校失踪半日,第二天恐怖惨剧就传来了,而且他在班中辩论时观点又较为偏激,大概还是因为他和拉登的的脸色相似,他还招致另一个外号就是“拉登”。

这位男生还有一个强项。他很喜欢参加学校的一些科技活动。但是,王老师从这位男生口中知道,他的家长不支持他参加这些科技活动。这位男生对自己喜好的科技活动,觉得参加也不是,不参加也不是;可老师呢,安排他也不是,不安排他也不是。学生有特长可是得不到发挥,无所适从,心情很是郁闷。

知道了这位男生的苦闷心理,这让王老师非常生气。学生走后,他就给这位男生父亲打电话,请他到学校来一趟。一般而言,碰到学生问题,王老师很少给家长打电话,可是学生的问题是出在家长身上,他就绝不含糊。过了一个小时,这位男生的父亲就来了。王老师对他父亲很不客气,质问说:“你们知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你们的孩子本来十分优秀,也有优势,可是孩子现在的心理状况如此让人担忧!你们给他一个宽松环境可以吗?你们试想,是学习成绩关键,还是一个健康身体关键?”

这位父亲默默地听着,就流泪了。实际,这位男生的家长很优秀,也很有学术造诣,为孩子更是煞费苦心。这位父亲,推心置腹地和王老师讲了他们做家长的一翻苦衷。老师说,“我们是成人,我们不承担谁来承担?”于是他就和这位父亲商量,最终达成共识,鼓舞这位学生,适当的参加那些他自己喜欢的科技活动,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希望使孩子摆脱心理重负。

后来,王老师又找这位男生谈,希望他可以多理解父母的难处。老师对他说:“我也是位家长,站在学生角度来讲,是一回事;可站在父母角度而言,又是另一回事了。目前的这种应试教育面前,孩子压力很大,家长压力也很大;学生难,家长也不容易。而家长的苦衷与付出又有谁能知道啊!”

这位男生点了点头,他也承认有时对父母的付出太过忽略了。后来他记叙了这样一件事:

在2002年,全国中学生物理初赛在开封举行。去开封的那天晚上,我动身前往北京西站,忽然天降暴雨,淋到我透心的凉。在列车中我只有捂在被子里,可一夜没有睡着。一抵达开封的时候就开始病,接着又熬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在参加理论考试时,我都是晕乎乎的,父亲一直跟在我后面,承担着随队教师的角色。以前每次参加竞赛,他不管有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把我送到考场,为我筑起一道隔绝喧嚣的屏障,使我能静下心来应考。时间就快要到了,我真的不愿意再看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为我忙来忙去,这让他更加疲惫不堪。我不敢去告诉他我头痛的感觉,真怕他再为我无谓地担心。

“不早了,进去吧!”父亲平静地对我说。我点了点头,与他说再见。

我在三楼教室的窗户上往下看,他还站在那里,仿佛在等着什么似的。我看见此刻天又下了雨,可唯一的伞却在我包中。考场上我丝毫不在状态,在一道题上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就是那题我得了零分。

在淅沥的秋雨里,我走到了驻地。父亲问我考得这样,我只是拼命地摇头,我想他会知道的。他就再也不问什么了,只是劝我想着明天。

第二天是考实验。我刚要进考场时,父亲忽然想起来什么,就赶紧跑上来塞了保温杯给我:‘喝点儿茶吧,可以清醒点儿的。’

“清香而和暖的气流在空气中飞散,熏在瑟瑟秋风里,熏在我的脸上,我脸颊上好像有泪珠淌过的痕迹一般。”

体会出父母的关爱,这位男生和父母沟通起来就比过去好很多了。他也能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科技实验活动,也拿过全国性奖项。2002年,中国与日本两国中学生举行远程教育交流活动,他们学校10个班出了8名学生,其见就有这位男生。

男生发展了自己的特长,也变得越来越有自信,渐渐的摆脱一些无谓的心理压力,个性开朗了很多,而他的学业更是后来者居上,先后获全国中学生全国赛区的数学、生物一等奖,还多次在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之后被保送上了北京大学。

在2005年春天,一高校的爱心社组织了一次捐助的活动,是为资助贫困地区学生。爱心社负责人正是这位男生,他把自己做家教挣来的一万元钱都赞助了一批贫困学童。“六一”节之前,还又把这些学童接到学校参观,王老师知道后也十分高兴并给予了一些赞助。

他认为:调查显示,32%的中学生都有心理上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关键表现为以下的十个方面:

(1)学习有巨大的压力感。

(2)偏执。总认为很多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

(3)敌对。常常和人抬杠或是有暴力倾向。

(4)人际关系十分敏感。

(5)抑郁。以为学业,前途、将来没有希望,整天没精打采。

(6)焦虑。心里十分烦躁。

(7)自我强迫现象。明知道没必要做还要去做。

(8)适应能量不良。

(9)情绪很不稳定。

(10)心理非常不平衡。对他人比自己强或是取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觉得不平。

学生心理问题,可以说是严重的。据刘校长观察,即使在他这个优秀学生汇集的学校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不低于30%。

反思:一个废品能够回炉,可心理问题是不能回炉的。海尔冰箱出现了质量上问题,砸了就砸了,这只是一个局部的小的经济损失。而学生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遭到了伤害,遭到心理打击,是难以愈合的,甚至可能一生都碌碌无为。说实话,有的时候,当老师的时间越长,就越感到有点儿后怕。

2005年“五一”节,山东一所中学的一个班搞了20年班庆。王晶带这个班带了三年,从1983年到1986年毕业。班上同学总是给他打电话,希望他回去。当时他想赶回去,可又有点犹豫。

为何呢?因为他认为,最对不起的就是那帮学生。那个时候他刚带班不久,年轻气盛,有时候控制不住情绪,也不太在乎学生的心理想法,认为只要把这个班抓好就行了。虽然这个班学生在各方面都很好,但王晶那时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比较马虎。

班庆那天总共回去了五十多个同学。20年后回去五十多个同学,想是多不容易的啊。可他们一直在等王刚,他不回去大家就都在等。最后他还是回去了。同学们让他讲话,他本来想讲点儿其他的,可他站起来后说的却是完全没有准备的话:“不瞒你们说,今天看到大家,我感到很愧对于同学们。要是时光能够倒流的话,再带你们班,我会做得更好一些,相信你们也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因此我今天见到你们既很高兴,也有一种愧疚。”

学生们齐声说:“老师,我们对你只有‘感激’两个字。”听他们的话,王晶心里真是百感交集啊。

老子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教学生亦如烹小鲜。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要是你不精心研究他们的心理,不精心采取适当的方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就会把他们推入心理歧途。虽然每个人都会犯错。谁也不能保证以后就不出错,可经历的越多,错误就会犯的越来越少。老师当久了,我在学生面前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常常都得想之又想。

上数学课时,有位学生看小说,这也是常有的事。老师发觉后,就走到学生跟前,他不会问:“你为何看小说?”因为如果这样问,他没法说,就只好说老师我没看,这样就不好处理了。老师就会这样说:“不瞒你说,我也十分喜欢看小说,可我是考完大学以后,而你还不行。你要先把这个小说借我看一段时间,等你考上大学了,我会把小说还给你,可以吗?”

你想,这个学生还说什么?他十分不好意思,大家也只是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也给了学生的面子。

目标:跳起来,就能够获得

老师跟同学说,面对激烈的竞争,首先你要搞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你不要管他人如何,他人的名次和你没关系。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关键的不是与别人比做得怎样,而是与自己的潜能比做得如何。你就依据自己现在的位置,给自己定一个实际的目的。不能太高,因为太高了高不可攀,要是摔下来就会把你的自信摔掉;可也不能太低,太低会使你失去拼搏的斗志。也就是说,这个目的对你而言应该是:跳起来,就能够得着。

从一楼到二楼,没有楼梯谁可以上去?有了楼梯之后,每个人都能上得去。

对学生而言,目的确定之后,你就要埋头努力。你可以完成很多个小目标,每次考试你都能享受成就感,每次考试你都有信心,你就有可能冲击更大的目的。那么到了最终的高考,你就会产生自信的心态了。

经过老师的开导以后,同学们都知道了制定一个合理目标的关键性。其间或许会有学生认为:“在这个群英荟萃的集体里,我为能和这些精英同班而感到荣幸,我不再苛求什么,只是希望每天向成功进步一点。以平和的心态来造就稳定的好成绩,这样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