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大脑养生书:让大脑更健康的100个习惯
11109500000015

第15章 尽量多动,动身体也要动心智

聪明的秘诀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吃饭时少吃两口、适当减少以车代步、回家适当做点家务等,迟钝、肥胖和“三高”就会远离我们。

卫生部、全国爱卫办以及中国疾控中心共同发起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针对国民的健康状况,在行动第一阶段专家大力倡导“健康一二一”,其内涵为“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

运动。步行10分钟=游泳3分钟。很多人误以为锻炼一定要用整块时间,到健身房、公园才能起到健身效果,其实,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零碎时间,也能收到同样的健身效果。经常参加消耗体力的活动,发生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肿瘤的机会减少2-3成。每周5-7天,每天累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活动,如快走或其他相当于4000步的活动,就足以产生促进健康的作用。专家建议,每个人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步达到4000步、7000步乃至10000步的活动量。

提倡日行万步,并不是一定要走一万步,很多活动如做家务、爬楼梯、骑自行车都可以换算成运动量的。以中速步行1千步为一把尺,可度量你每天的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中等速度步行,走1千步大约需要10分钟。各种活动都可以换算为1千步的活动量,不同活动完成1千步活动量的时间不同。根据换算,步行1千步约等于中速步行10分钟、拖地吸尘8分钟、中速骑车7分钟、健身操6分钟、负重快走5分钟、慢跑3分钟、中速游泳3分钟。

每次活动量应在“千步”以上。要更有效地促进健康,需要进行每天4千步以上的中等强度活动,如快走、上楼、拖地等,每次活动应在1千步活动量或10分钟以上。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达到中等活动强度呢?中等强度活动时,会感到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随着呼吸的节奏连续说话,但不能唱歌。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运动起点不要强求一致,在开始参加锻炼或调整活动量时,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时间,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避免突然增加的活动量造成意外伤害。以步行为例,步行的速度和步数要逐渐增加,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

动身体强健体魄,动心智则强健大脑。大脑是心智功能的银行,预防保健应以“储存、开源、节流”的观念,管理自己的大脑。

储存方面,提高教育程度是为退休金作准备,不过,教育程度并不限定于学校教育,透过生活学习也能增进社会知能。而动心智则是“开源”的的良方,建议民众可以透过有氧运动、书报阅读等方式,维持身体、脑部与心灵的多样性活动。但是动心智也需要注意以下一些准则:

1.看电视是一种降低心智需求的活动,应该避免长期看电视。

2.以读书代替看电视读书能刺激思考,使大脑积极活动,防止细胞过早老化。看电视要有选择不要单纯从娱乐的角度出发或全套节目都看,而应多观看能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节目。阅读报纸每个离退休老人应订阅1~2份报刊,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参加讨论会积极参加社区、团体组织的学习讨论,在老年协会中起骨干作用,通过各种讨论,促进思维活动,锻炼心智。

3.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大脑反应能力。

4.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在参观时切忌“走马观花”,应细读说明,使大脑皮层建立新的有益的联系。

5.有计划地接受教育积极参加有关会议,不断地、自觉地接受新思维、新事物、新形势的教育,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6.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和兴趣如书法、绘画、摄影、钓鱼、种花、养鸟等等,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方面的科学知识。

7.多写信通过写信、写作、记日记、同亲友交流思想及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促进脑力活动。

8.独处时不要无所事事可以打打牌、下下棋,以增进心智。

9.听音乐、散步、运动、旅游、玩手球等,既可增强体质,陶冶情趣,又可促进思维,从而收到减慢记忆力衰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