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0秒看透对方:e时代数码相人术
11109300000007

第7章 说话也有表情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人类有两种表情,一种是出现在脸上的表情,另一种是出现在说话方式里的表情。”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当我们听见对方说话的状况时,大概就逐渐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了。

我想一般人都会有如下的经验,那就是用电话跟对方说话时,彼此当然看不见对方的容貌或姿态,不过,我们只要费时三十秒钟就可从对方的说话方式或语气里,猜出其大概来。例如对方现在刚刚起床,心情尚未稳定下来,或者对方刚从浴室出来,正拨弄着身上的衣服,甚至对方还在忙着某种工作……。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感情或意见,都在说话方式里表现得清清楚楚。当然,说话的感情也跟内容有关,不过,说话的快慢,以及抑扬顿挫等都能增加话中的意味和效果。我们常常在无意识中透过这些说话的方式,有意将言外之意传播给对方,或传给一般听众。此外,对方受到我们说话语气的影响。自然也会设法了解话中的意思。因此,有人说话的方式很呆板,口气很单调,完全如同电脑发出的声音一样,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不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倘若是重要问题,碰到这种说话语气的人,后果恐怕不堪设想了。

本来,在说话方式里也多少含有言外之意和某种重要的暗示。因此,只要读者能仔细揣摩,那么,弦外之音必能从说话的帘幕之下逐渐透露出来的。

首先,在说话方式的特征里,必然存有速度的快慢和说话的音调。凡是说话速度很快的人,我们称他为能言善;说话速度很慢的人,那他表示木讷迟钝。

虽然,说话的快慢是由本人的气质或性格而来,可以说是说话者本身所具有的条件特质。但从洞察心理学的观点看来,真正成为问题关键所在者,是某人的说话方式突破地异于寻常,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如何探测对方的心理呢?

例如某人平时能言善辩,现在突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相反地,某人平时说话没有一点要领,东拉西扯,或者是属于木讷型的人,但是,现在突然滔滔不绝地说出一大堆话,这时候,我们一定得注意这两种人到底怀有什么动机?因为前后的说话方式表现不同,一定事出有因。

1.说话快慢是突破深层心理的重要关键

一般说来,如果对于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的时候,许多人的说话速度变得很迟缓,而且稍有木讷的感觉。相反地,如果有愧于心,或者有意要撒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会变快起来,这是人之常情。

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人的深层心理中,如果怀有爱意,不安或恐怖的情绪时,说话的速度会变快。他总希望借着快速的谈吐,将自己内心潜伏的不安或恐怖得到解除。可惜,这时候,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冷静地反省或考虑,所以,谈吐的内容十分空洞,倘若碰到慎重与精明的人,马上就可以看穿他内心的动摇状况。

如果有人平时沉默寡言,但在某种状况下,他居然不大自然地能言善辩起来,那么,他内心里一定隐藏着某种不能与外人道出的秘密,这种猜测不会与事实相差太远。

有一次跟一家报社的总编辑在电话里谈话,本来这位总编辑的谈吐向来都是非常缓慢的,但是,这次谈话的声音却很大,而且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真是令人疑惑万分。待谈话告一段落之后,对方马上默默不语,隔了一会儿,这位总编才吐了一口气说:“老实告诉你吧!由于工作调换的关系,我似乎做错了什么事。”对方说完之后,又开始恢复了往常慢吞吞的谈话方式,可惜,在电话里看不见他脸上的表情,否则,他说话的表情必然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从音调的抑扬顿挫中洞察对方心理

日本著名作曲家神津善行曾经在某家杂志专栏里谈道:“反驳对方的意见时,一般人都会用很激扬的语调表达出来,因为这是最简便的方法。”诚然不错,当一个人提高说话的音调,即表示他想要压倒对方。此外,他的音量也会同时扩大,结果很容易使双方的情绪激动,以致陷入口角与争执的状态里。

说话的音调高昂,这本来是属于幼儿期的现象,也是表现任性的一种形态。一般来说,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说话的音调反而会降低。这种变化行为无疑表示人类的精神构造不断地在成长,内心里有一种抑制任性的情绪在活动着。不过,也有很特殊的例外,那就是成人说话的音调有时也会突然显得很高昂。这时候,很显然他竟返回到幼儿期的境界里去了。总之,这表示他无法抑制内心里任性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之下,别人的任何谈话,他都听不进去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座谈会,其间也有女性职员参加,有一位出席者侃侃发言,批评某位女职员。结果,这位女性发出一阵尖锐之声,几乎震痛我们的耳朵,也使得整个会场立刻陷入紧张的状况。这时候,根本失去互相交换意见的气氛,彼此更不能冷静地检讨得失与利害。因此,高昂的音调只有象征精神的不成熟。

此外,关于说话方式的问题,尚有一种抑扬的特征。有人说的抑扬程度非常激烈,也是颇具癖性的说话方式之一,这种情形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日本关西地区的腔调,乃是日本各地有数的方言之一,因为它的抑扬程度非常厉害,所以,生长在东京附近的人,只要一听到关西地区的腔调,立刻会怀有一种奇异的念头。

由此可见,心怀某种企图的人倒另当别论,否则,在我们的身边一定会有几个人说话的抑扬程度很强的。如果这是一种说话的癖习,那么,我们倒不能从中推测任何深层心理的秘密。因为在这种人的说话方式里,会有某种想把对方的注意吸引过来的欲望。换句话说,这种人总想利用说话的抑扬强度,把自我显示欲隐隐约约地透露出来。

3.由说话的节奏突破对方心理

在谈话方式里,除了含有声音的感性和腔调之外,说话的节奏也是相当重要的。凡是自信心很旺盛的人,一定具有决断性的说话节奏,反之,有些缺乏自信心的人,或略带女性的性格者,他们说话的声调里缺乏决断性的节奏。这种人他一面说:“话虽如此;不过……”接着他又一面在暗地说话。有些人虽然悄悄地谈论别人的缺点,或评述某人的花边新闻,其实,在他的内心时,却常常期待自己的话题能够传播得更广或更远。

有一种人话题始终说不完,即使想要告一个段落,也得花费相当的时间,哪知在说话者的内心里,却潜伏着一种惟恐话题即将说完的恐怖与不安。如果碰见这种人,他一定怀有想要说个没完的高压态度或欲望。相反地,有些人却想尽量快一点导出结论来,这是恐怖被人提出反驳的证明,他似乎有一种错觉以为不提出结论的话,情况必然会相当严重。

很多人喜欢在句尾里加入某种暧昧不明的语气,其实,一般语言的构造,其语尾都能导出结论来,倘若含有含糊不清的意思时,就很容易变成一种莫名其妙的文句了。因为凡是喜欢采用这种说话方式的人,乃是有意逃避自己的言论责任。此外,有人喜欢说:“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而已。”或者说:“真是一言难尽。”其实,喜欢说此类话的人,又何尝不具有跟上述的人怀有同样的想法呢?许多神经质的人,就很喜欢套出这一类的限定句子。

4.由听话的姿势洞察对方心理

只要有说话者存在就自然会有听话者,而说话者也会根据听话者的反应,在有意无意中改变说话的方式。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当然也可以根据对方对自己说话后的各种反应,就能洞察出对方的深层心理。

如果一个人很认真地在听话,他大致都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一直瞪着正对方。反之,如果他内心有了厌倦的感觉,那他的视线必须会散乱,指尖显得跃跃欲动,甚至他也可能斜着身体,全身不断在蠕动,这是有意将厌烦的心情传递给对方。

这些动作虽然是很自然的,大家都会表现重复询问,点头称是,以及随便说些应酬话。这是三种不同的倾听方式,只要我们能够仔细体会,依然可以洞察对方深层心理。

首先,我们谈到听话者反复询问对方说话的情形,关于这一点,表示听者有意潜入说话者的内心里去,想要进一步打听说话者的真实动机、或者有意探听讲述者的心声。这是一般性的心理状态。有时候,听话者会不断表示:“我正在倾听你的话呢。”言外之意,想要拆除对方的心理障碍。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例举一位推销员与一位主妇的对谈,借此说明这一主题的意义。

“如果是化妆品,我倒拿了不少来喔。”“你现在手上果真有这些货?”“这是××牌的口红,我现在手头上倒真不少。”“你说是××牌的口红吗?”“不错,但是,这种货我不大出手。”“你是说不想出手吗?”“是啊,不过,到了我这种年纪,常常会被人招待去参加结婚典礼的。”“你受人招待的机会很多吗?”“不错,所以,我想应该要打扮得更漂亮才好。”“你想要更漂亮、更迷人?”……由此可见,这两个人的一问一答很快就会接近对方的心底秘密。

有些人会仔细倾听对方的每一句话,等到讲述者快把话说完时,他也会透露出自己的心声,由此看来,这位视听者完全依靠坚强的耐心,而且配合了一股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时常会碰得见某人颔首称是的情景,这就表示他很仔细在听话,而且也很慎重地采取肯定的反应。不过,也有人一面点头称是,一面东张西望,从外表看来,这位视听者好像很认真地在听话,事实上,在他的内心里,根本就没有和讲述者所谈论的内容发生共鸣,或者说,视线不集中无疑是表示不赞成的信号。

关于点头的次数问题,我们发觉女性方面的表现比较积极,而且,女性常常会一面点头,一面另加补述:“是呀!”“我明白了!”借此表示自己很热心倾听对方的谈述。事实上,这种动作表现并不等于听话者完全了解对方的谈述内容,她们只是正在进入谈述者的说话气氛里,在感觉上表示赞同的意思。

总之,这是接受暗示的信号,曾经有位大学教授说,当他上课讲述的时候,每说完一个段落,就发现有些女学生一定会点头称是,其实,这位大学教授反而认为那些女学生根本不懂得自己所讲述的要旨。

此外,还有一种很滑稽的“点头与应答”的类型。这是一位讲述者同时也兼任了听话者的角色,很明显地表现他既是讲述者,又是听话者。例如日本前首相福田纠夫,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一次,福田首相居然这样说:“……同时要很细心地照顾孩子,这也是女性的特权。是喔!是这样的范围,这不是有一定的范围吗?是,是,是的。”由此可见,他一面对自己的谈话点头称是,一面从事说话者与听话者的交替身份,一面进行自我结束的场面,事实上,这种动作无异于表示不允许对方提出反对言论的一种顽固性。

5.根据说话方式突破对方心理的实例

(1)有人说话的速度忽然比平常缓慢,那就表示对方怀有不满或敌意的意思。

(2)说话的速度忽然比平时加快,那就表示对方有弱点存在,或者表示说话的内容不确实。

(3)凡是平时沉默寡言的人,忽然变得能言善辩,那就表示他内心含有一种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

(4)说话声调很高昂的人,表示他自己任性的性格。

(5)有人说话的抑扬程度非常激烈,大部分都属于自我显示欲很旺盛的人。

(6)说话很有决断的人,对于谈论的内容满怀坚定的信心。

(7)无缘无故小声说话的人,主要是对于事物缺乏信心,大部分都带有女人的性格。

(8)希望把一种话题拉得很长,故意说个没完,这是害怕别人提出反驳的证据。

(9)有意立刻引出结论来的人,也是害怕别人提出反对的表示。

(10)有人喜欢在文句末尾,补添暧昧或含糊的词语,这是因为逃避责任的心理作祟。

(11)有人常喜欢采用限定句的说话方式,很显然地他是属于神经质的人。

(12)有人不断把视线脱离说话者,或拨动手指,这表示他对于话题已感到厌烦了。

(13)反复探询对方所说的话意,这是很有耐心,而且也是好奇心很旺盛的人。

(14)一面仔细倾听,一面点头称是,这是认真听话的证据。

(15)一面听话,一面点头,但不把视线集中于说话者的身上,那就表示他对于话题不发生共鸣。

(16)表现太多不必要的点头,或者胡乱答话的女人,大部分对方谈话的内容都不太明白。

(17)一面说话,一面称是者,大部分是不愿对方提出反对论调的顽固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