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从头到脚的健康信号
11108900000016

第16章 夜盲症值得注意起来

自我识病

夜盲症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一种到黄昏后看不清外界事物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白天视觉几乎正常,但眼睛对弱光的敏感度下降,黄昏时由于光线渐暗而看不清物体。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夜盲症为民间的叫法,中医称为“高风雀目”,西医称为“夜盲症”。

夜盲症为一种遗传性进行性慢性眼病,近亲结婚之子女多发生,以10~20岁发病较多,常双眼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一家中可数人同患此病。发于晚年者,进行则较缓慢;发生愈早,进展愈快,终至完全失明。

夜盲症主要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引起,夜盲症的临床表现,早期有夜盲,即在白天可以看见东西,一到夜晚看东西不清楚。初期视野慢慢缩窄,晚期形成管状视野,只看见前中央部分的东西,看不见周边的东西。眼底检查,最初视网膜周边部有骨细胞样色素堆集,以后渐向中央部扩散,最后波及黄斑区而失明。

夜盲症大体有以下几种:

(1)全身疾病性夜盲

摄入不足或营养不良性疾病、消耗性疾病、人工喂养的婴幼儿、肝病、消化道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维生素A缺乏,早期即出现夜盲,继而发生结膜、角膜干燥,严重者角膜糜烂、溃破、穿孔。

(2)屈光间质性夜盲(假性夜盲)

病变在周边或周边较重的角膜病,则夜视力不佳;晶状体周边部的混浊如花冠状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早期等,夜间或暗光下视力较差。

(3)虹膜瞳孔异常所引起的夜盲

虹膜前后粘连、瞳孔变形,仅中央残存小空隙者、药物性瞳孔缩小等。

(4)眼病性夜盲

先天性者如视网膜发育不良,视网膜色素变性。后天性者如进行性青光眼、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等。

健康主张

夜盲症是我国农村中发生比较普遍的眼科疾病,主要和缺乏维生素A有关。茶树鲜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其含量为每100克干茶含17~20毫克,这种含量可与胡萝卜和菠菜中的含量相比拟。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在肝脏和小肠中可转变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可与赖氨酸作用形成视黄醛,增强视网膜的辨色力,因此多饮茶,尤其是绿茶,对预防治疗夜盲症有一定疗效。

在治疗方面,夜盲症是眼科疑难的眼底病变,目前西医尚缺乏较好办法,但只要通过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可以控制夜盲症病情之恶化并加以改善,甚至治愈。

(1)治疗眼力日渐萎缩,取位于头部之视三针,或百会穴透向目窗穴,然后加上电针刺激30分钟。

(2)治疗视野日渐缩窄,取目窗穴朝向丝竹空穴,再以丝竹空穴透向瞳子髎穴,然后加上电针刺激30分钟。

(3)配穴:亮点穴、盲点穴、睛明穴、东明穴、正明穴、万里穴、头光明穴及足光明穴。

食疗小提示

方法一:辣椒蛋

辣椒蛋若干个。将产蛋期母鸡喂以1%的辣椒粉、苜蓿粉和少量植物油配成的饲料,10天后所产的鸡蛋即为辣椒蛋。日服2~3个,蒸、炒、煮或做蛋汤均可。此蛋呈橙红色,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适用于夜盲症。

方法二:朱砂蒸鸡肝

鸡肝1~2具,朱砂0.3~0.5克。将鸡肝洗净,与朱砂放碗中加水适量,隔水蒸熟。每日1剂。适用于夜盲症、视力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