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白孩子:如何塑造特立独行的艺术天才
11108600000006

第6章 父亲与母亲的栽培

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使其茁壮成长,父亲与母亲应该做些什么呢?

有的父亲和母亲可能会因为自己节衣缩食为孩子买了一架钢琴就心安理得了;或者认为不吝惜金钱与时间,把孩子早早送到艺术教育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的确,买钢琴、请一位好老师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还有更多的事情等待父母去做。父母都不可推诿的作用和职责有:

1.为孩子创造成长的机会

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水准忽高忽低,没有细致的教育方案,没有长远的打算,便不能使孩子的艺术活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应该尽量地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最科学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一岁的时候就可以握笔涂鸦了。将笔和纸交给孩子,特别是把颜色鲜艳的笔交给孩子,这不仅可以使孩子画画的要求得到满足,同时能够刺激孩子视觉的发育,使手指和胳膊得到运动与锻炼,促进小肌群的成长。假如此时父母看到孩子因画画而撕破了纸,把笔也扔在了地上,便训斥孩子,就会在孩子稚嫩的心灵里种下“笔与纸不可以随便乱动的种子”。那么,这个孩子长到可以不撕纸的年龄时,已经不喜欢这种最普遍的文化用品了。

2.关心孩子的各种兴趣

孩子对事物感兴趣时,也是最有指导效果的时候。错过这一时机,将给孩子带来终生缺憾。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幼儿教育家井深大先生指出:人的脑细胞网络是由于出生以后受到刺激,逐步发展与完善的,人从生下来就具有各种细胞,其功能起初是潜在的。如果不适当地给予刺激,它们便不能分裂增殖,发挥作用,很可能在发挥作用之前就告终结,其结果如同一开始人体就不存在这种细胞一样。

兴趣就是对这潜在的种种细胞有效的刺激。如果这种刺激持续而强烈,兴趣就会使细胞分裂增殖。孩子的兴趣容易转移多变。正是在童稚期,大脑细胞需要多种刺激,从而为具备多种功能作准备。兴趣的变化不是坏事,它是人自身才能增殖的表现,正因为如此,科学的智商值在它面前变得微不足道。

当孩子想知道事物的名称,或者想请父母为他们念书讲故事时,父母以“真讨厌”、“以后再说”的态度予以拒绝,与一个个地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在孩子没有失去兴趣之前提出“让我们一起谈谈看吧”相比,结果迥然不同。

3.让孩子自发地对艺术产生兴趣

父母想培养孩子某个方面的艺术才能时,不要过于性急。父母急于训练孩子,从而打乱孩子兴趣爱好的临界期,使孩子永远地失去某种能力发展的可能。父母急于求成的结果会使孩子逃避超负荷的训练,因为繁重的、强迫的刺激将使孩子产生厌恶情绪。

4.让孩子体会到进步的乐趣

切忌嘲笑孩子的努力。在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时,随时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的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高度的赞赏。即使是孩子提出大人不屑一顾的问题,父母也要表示关心,承认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在培养孩子艺术才能的工作中,父亲与母亲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父亲与母亲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理解与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发挥父亲与母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