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11107200000013

第13章 爱的眼睛(5)

要觉得家庭是丈夫的,也是妻子的一个会持家的妻子,会让丈夫觉得在家里像个国王,而不是让他觉得到处不顺眼,当个笨拙的破坏专家。要达到这种境界,妻子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当家里确实需要一件新家具,或是应该重新装饰的时候,妻子应该询问丈夫的意见,共同决定,不要只是把付款单交给他就算完事。

男人对于家庭的关心程度,绝不会比女人小——他需要一种感觉,觉得他是家庭的主要支柱。

有一位浪漫的女孩,她擅长花费很少的钱来装饰屋子,所以她的房子非常精致、迷人,近乎完美的味道:柔软温和的色调,易碎的摆饰品,精巧设计的风格。可是,这个女孩子却嫁给了一个高大的、浓眉粗发的、烟斗不离口的标准男性。她的丈夫在这个女性化的仙镜里,完全格格不入。他爱他的妻子,但是他在自己的家里觉得非常不自在,所以他招待他的朋友和同事去钓鱼,或是到他可以表现自我的森林小屋里去玩。这个女孩子对丈夫的这种生活态度非常失望,但是她却不知道改变自己以迎合丈夫的爱好。

做为妻子,绝不可陷进庞杂单调的家务里,而忘了家事的真正目的:为自己心里最爱的丈夫创造出一个充满爱情的、安全的和舒适的港湾。

自制不仅是人格的保证,也是信誉的保证。

做自己情感的掌控者——卡斯罗尔

“他是自己情感的掌控者,由此,他获得了统治他人的伟大力量。”这是克莱登对英国国会领袖汉普登的评说。自制不仅是人格的保证,也是信誉的保证。在商场上,自制往往会赢得别人的信任。银行会支持那些能够自控的年轻人,因为他们值得信任。商人们会选择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年轻人做为合作伙伴,因为他们相信,要想管理好别人的事物,首先必须管理好自己。一个年轻人可能在封闭无知、极度虚弱的条件下成功,但绝不会在没有自制能力的情况下成功,是自制的力量支持他一路披荆斩棘冲到了最前面。

“伯利克里是那样的冷静,站在权力和职位的巅峰依然纯洁无瑕,俨然是尊敬的‘奥林匹斯山神’,”希腊着名历史学家普卢塔克说,“每当伯利克里走上讲坛之前,都会默默向神祈祷,希望不会不经意说出不恰当的词句。一个年轻人曾紧紧跟着伯利克里,不停地骂他,以至追到他家门口去高声叫嚷,伯利里克没有驱赶他,只是叫仆人拿来一盏提灯给他,让他照着亮回家休息。”

费边·迈克斯是罗马历史上的功臣,他的“费边政策”在危机时刻拯救了伟大的罗马。“费边政策”即指“一种精巧的以静制动”。当时,费边是罗马军队的司令官,被派到强大的迦太基和平谈判,经过一场并不愉快的讨论后,他站起来,对那些迦太基的贵族们说:“我们之间要么是战争,要么是和平,要哪一个,你们选择吧。”当那些人告诉他,说他可以决定结果时,他愤怒地大喊:“那么,战争将属于你们!”和谈宣告失败。

很快,迦太基的汉尼拔发动了大规模战争,他带领军队一鼓作气占领了西班牙,控制了意大利,并在斯瑞门湖大败罗马军队。一时间,罗马人心混乱,指责费边无能。但此时不是冲动的时候,费边稳住心神,毅然决定采取“拖延”策略,决不以软碰硬,他也因此背上了“拖延者”的丑名。当时,汉尼拔的军队洗劫了意大利最富有的南部地区,但费边没有立刻举兵前往,他知道对手正张开大网等着他往里钻。他采取了一系列技巧性的转移,避开敌网,寻找漏洞,伺机进攻。

费边带着军队在山间移动,而汉尼拔的战马在这里根本派不上用场。随后,费边巧妙地截断了敌人的供给。除正面接触外,费边还利用一切时机来扰乱敌人的部署。他对自己的计划胸有成竹,无论是谁都不能让他改变,至于人们错误地说他想拖延司令官的任期,他并不放在心上,他坚信,终有一天人们会给自己平反的。费边政策对当时的罗马人来说是全新的,所以人们还不能很快予以接受。

战争进展得很慢,这时米鲁斯领导军队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于是,费边分出一半的军队给他,结果差点全军覆没,多亏费边及时出兵才解了围。一晃半年过去了,费边期满卸任,临走前,他再三叮嘱新的司令官要冷静、机智,千万不可轻易出击。但是他的警告被当成了耳边风,以致造成恺撒一役的惨败局面,80名老议员被处死,战死的士兵不计其数。实践让罗马人的头脑清醒过来,他们把费边请了回来,重新委以重任。费边没有因此趾高气扬,他和米鲁斯一起指挥罗马军队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他们二人也被人们誉为“共和国的盾和剑”。

许多名人都写下字句来告诫人们要学会自我克制。詹姆士·博尔顿曾说:“一句不加思索的话、一个未经思考的词,都可能点燃一个家庭、一个友邻或一个国家的怒火,而这样的事情又时有发生。多数的官司和对立都是因为言语而引起的。”乔治·艾哈特说:“如果主妇们都能把那些她们知道无用的话关进死牢,那么她们多半的痛苦都可以避免。”

“我欣赏这样一种人,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与训练,他身体的真正主宰者是非凡的意志力。

对于意志力下达的命令,他的身体都能很好地完成。他灵敏机智、条理清晰,他身体所有的机能和力量就如同机车一样,随时准备根据其精神的指令去完成任何工作,无论是编织蛛纱这样的精细活,还是打造铁锚这样的体力活。”赫胥黎说。

里奇特的话至今警示着我们,他说:“如果摆在人们面前的仅仅是重大过失的诱惑,他们可能一直会很清醒,但是,每天都要防御细微的过失,人们却难免要头昏脑胀了。”

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悼念乔治·桑——雨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后,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

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米,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象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象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象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象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灭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象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真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米谢莱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全。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你虽然已去,而实未去,不管你现在何处。你留给了他你炯炯的双眸与多情的心。

甜美的体验——爱默生

在爱的世界里,个人就是一切,因此即使最冷静的哲学家在叙述一个在自然界漫游着的幼稚心灵从爱情之力那里所受到的恩赐时,他都不可能不把一些有损于其社会天性的话语压抑下来,认为这些是人性的拂逆。因为虽然降落自高天的那种狂喜至乐只能发生在稚龄的人们身上,虽然那种令人迷惑到如狂如癫,难以比较分析的冶艳丽质在人过中年之后已属百无一见,然而人们对这种美妙情景的记忆却往往最能持久,超过其它一切记忆,而成为鬓发斑斑的额头上的一副花冠。但是这里所要谈的却是一件奇特的事(而且有这种感触的非止一人),即人们在重温旧事时,他们会发现生命的书册中最美好的莫过于其中某些段落所带来的回忆,在那里,爱情仿佛对一束偶然与琐细的情节投射了一种超乎其自身意义并且具有强烈诱惑的魁力。

在他们回首往事时,他们必将发现,一些自身并非符咒的事物往往给这求索般的记忆带来了比曾使这些回忆免遭泯灭的符咒本身更多的真实性。但是尽管我们的具体经历如何千差万别,一个人对于那种力量对他心神的侵袭总是不能忘怀的,因为这会将一切重新造就;这会是他身上一切音乐、诗歌与艺术的黎明;这会使整个大自然紫气溟溟,雍容华贵,使昼夜晨昏冶艳迷人,大异于往常;这时某个人的一点声音都能使他心凉肉跳,而一件与某个形体稍有联系的卑琐细物都要珍藏在那琥珀般的记忆之中;这时只要某个人稍一露面就会令他目不暇接,而一旦这人离去又将使他思念不已;这时一个少年会对着一扇彩窗终日凝眸,或者为着什么手套、面纱、缎带,甚至某辆马车的轮轴而系念极深;这时地再荒僻,人再稀少,也不觉它荒僻稀少,因为这时他头脑中的深情厚谊、音容笑貌比旧日任何一位朋友(不管这人多纯洁多好)所能带给他的都更丰富和甜美得多;因为热恋对象的体态举止与话语并不像某些影像那样只是书写在水中,而是像浦鱼塔克所说的那样,“釉烧在火中”,因而成了夜半时分爱人梦想的对象。这时正是:

“你虽然已去,而实未去,不管你现在何处。

你留给了他你炯炯的双眸与多情的心。”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孔子的着作——托尔斯泰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他们有四亿五千万,几乎是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的总数的一倍以上。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他们不想占有别人的东西,他们也不好战。中国人是庄稼汉。他们的皇帝自己也种田。因此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

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夸耀他善于打仗,那么这个人就是大罪人。

中国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不像我们欧洲人。他们知道我们为何生活,但不仿照我们的生活。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好些。不论法国人、俄国人、德国人、土耳其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在劳动中比得过中国人:吃得那么少,干得那么多。而且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比得过中国人那样善于耕种土地并靠土地养活自己。一俄亩土地能养活一个俄国人,两个德国人,而这同一面积的土地却能养活十个中国人。

中国人现在也开始到美国去,而美国雇工们却不知所措了。

中国的劳力比美国的劳力更便宜,更好,更诚实。他们索取得少,以至所有工种的报酬都下降了。一些美国人说,应该雇他们。另一些美国人说,应该赶走他们。而不管你愿意与否,反正取得工作的总是那些工作好的人。并且总是那些不对别人做坏事,自己要得少,给予别人多的人更好些。中国人不干坏事,不和任何人争吵,总是给予而少索取。所以,他们更好。而果真是好,就该知道他们的信仰是什么。

请看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先师孔丘是这样说的:

所有的人都是天父生的,因此没有一个人心中不是蕴藏着爱、善、美、礼仪和智慧。但是尽管在所有的人身上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善,却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使这种善在自己身上培养成熟。所以往往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自身发现这种善并加以哺育,只有具备巨大的理性、聪明和天赋的智者才能培植起心灵的善,他们是人群中的杰出者。于是天父委命他们当领路人、为人师表,为此一代代委命他们管理并教导人们,为使所有的人返回到自己固有的纯朴中去。

伏羲(神农)、颛顼、高辛(帝喾)及尧、舜等五帝就是这样受命于天父的。他们的助手们也就是这样执行他们的命令的。于是他们的教导传遍各地。

这样终于发展到帝王的宫廷到最偏僻的农村大家都要学习。一个男孩一旦满九岁——不管他是帝王的、公侯的,或者是普通农民的儿子——都要进初级学堂,那里教他们耕种、灌溉、挖掘、清洗;教他们如何进堂入室问候长辈,教他们如何迎送宾客,教他们骑马、射箭,教他们读、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