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口腔保健专家谈
11103800000115

第115章 缺牙的原因及预防

造成牙列缺失的原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大类。

(1)先天因素:先天性个别牙缺失,多见于下切牙、上侧切牙、尖牙及第三磨牙。先天性多数牙缺失亦偶尔可见。先天因素发生在胚胎时期,有遗传因素,也有的不具有遗传特性。

牙齿的发育过程较长,从胚胎40d左右开始,直到20岁左右第三磨牙萌出时才完成。牙齿发育过程和机体的内外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胚胎期中由外胚叶产生牙板而形成牙胚,若在发育过程中,使外胚叶受影响,牙板不发育或被破坏,就会造成牙齿缺失。在胎儿阶段,母亲的营养不良,缺少在胎儿生长发育时需要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都可造成胎儿发育不良或发育异常。母亲在妊娠中患的一些疾病,如风疹、结核、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失调也可能导致畸形。

(2)后天因素:①龋病是口腔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患龋病时,牙体的破坏由浅变深,若不及时治疗,则牙齿硬组织不断破坏,以致发生牙髓炎、根尖周炎,造成牙冠缺损,成为残冠或残根。如果形成根尖脓肿,患牙可出现松动、触痛,最终因损坏严重无法治疗而被拔除。这是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②牙周病。患牙周病后,牙周组织逐渐被破坏、龈沟加深、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或被拔除。③外伤。前牙或后牙均可因受伤而折断或脱落。外伤严重者还可伴有颌骨、牙槽骨、软组织的缺损。④颌骨的骨髓炎、肿瘤等也是造成牙列缺损的原因。⑤错牙合导致不均匀磨耗,进而产生牙折,有时无法治疗而拔除。⑥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牙槽骨等牙周组织发生生理性退变、牙龈萎缩,牙槽骨进行性吸收,导致牙齿脱落,但不是缺牙的主要原因。

为预防缺牙,应从胎儿期开始注意,母亲在怀孕时,要加强营养,特别要摄取足够的钙、磷等矿物盐以及各种维生素,同时要预防各种传染病,以保障胎儿牙齿的正常发育,出生以后,从小就应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加强口腔保健,防止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