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基础会计学
11098500000009

第9章 会计学基本理论(3)

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各种应收债权、存货等。其中货币资金指以货币形态表现的企业资产,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存放在银行的各种存款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各种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包括可随时进行交易的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等;应收债权指企业各种应收而未收的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存储的各种资产,包括各种尚未加工的原材料、各种周转性材料、在产品、以及尚未销售的库存商品等。

2)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投资人以债权人身份所进行的、不准备随时变现或提前收回的债权投资,包括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人以所有者身份,将资产投资于被投资单位、取得相应股份,按所持股份比例分享被投资单位权益并承担相应风险的股权投资;

3)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等;

4)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5)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6)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不能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其中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备期内发生的不应计入有关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

7)其他资产:其他资产是指除上述各项目之外的资产。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时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满足负债定义的同时,应同时满足: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的计量,才可确认为负债。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以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预计负债等;

2)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所有者权益包括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1)投入资本:投入资本是投资人实际投入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股份制公司发行股票,应当按照股票面值作为股本入账;

2)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投资人或者他人(或单位)投入到企业、归属于投资人、并且在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包括资本溢价、股票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

3)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按照规定的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包括有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收入只有在未来经济利益很有可能增加且经济利益增加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对象化的费用构成产品或者劳务成本;无法对象化的费用直接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费用又可分成:

1)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构成产品实体的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2)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有助于产品的制造完成、各种产品共同发生的费用。间接费用要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

3)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指不计入产品成本、应从本期收入中直接扣除的费用。制造业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指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各种费用;财务费用指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银行手续费等;销售费用指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广告费等销售费用。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

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各种流转税及附加税费、期间费用,加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营业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3)净利润:净利润是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

以上六大会计要素完整地反映了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它们分别从静态和动态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六类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也是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基本依据,同时还是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又称会计计量基础,下同)主要包括:

(1)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下,资产按照购买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买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基础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基础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在现值计量基础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

重要名词

1.会计假设 2.会计要素 3.会计计量基础

4.资产 5.负债 6.所有者权益

7.收入 8.费用 9.利润

10.历史成本 11.重置成本 12.可变现净值

13.现值 14.公允价值

思考题

1.会计假设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3.什么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哪几类?

4.什么是资产?企业资产包括几大类?各类资产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什么是负债?企业负债包括几大类?各类负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6.什么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7.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8.会计计量基础包括有哪几种?各会计计量基础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