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基础会计学
11098500000006

第6章 会计工作组织(3)

会计准则最早产生于美国。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完全是企业的独立行为,采用哪种会计政策和方法,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需要,企业会计核算极不规范,会计语言的内涵极不统一,不同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也没有可比性。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究其原因,会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实也是一个诱发的因素。在危机后,社会各界逐步意识到规范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必要性。193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了会计程序委员会,向社会各企业推荐公认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之后,会计程序委员会发展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委员会通过制定和发布财务会计准则,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美国的会计准则包括100多条。在美国制定会计准则后,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制定和发布了本国的会计准则,如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出现,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国际规范化。这种要求除来自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企业、会计人员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外,同时也来自政府机构、一些国际经济组织、证券管理者以及证券交易所。

1973年,由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9国的16个会计职业团体发起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该组织设立的目的在于发布符合公共利益的会计准则,并促进其在世界范围内共同承认和遵守;促使各国企业对财务会计报告使用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来编制;说服各国政府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所规范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有重要方面,都尽可能依据规范的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和揭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宗旨在于协调各国的会计准则,推动会计的国际规范化。

国际会计准则从1973年到2000年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01年取代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此后,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会计准则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1年4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宣布它会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前所发布的所有国际会计准则。目前,现行有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38个。

世界上一些国家的会计准则是由会计职业团体或会计学术团体制定发布的,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会计准则是作为会计技术规范来指导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有一些国家的会计准则是作为国家法律的一部分来规定的,如德国、法国等国。我国的会计准则作为国家会计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由财政部制定和发布的。

(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概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以《会计法》为依据,财政部于1992年11月制定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是我国首次制定的会计准则。此后财政部从1997年起陆续制定并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和16项具体会计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部对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和16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并新增了22项具体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并且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1)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①总则

基本准则的目标: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制定会计准则的依据:《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基本准则的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定的企业;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会计假设:亦称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指会计在一定条件下的适用范围和理论基础,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前提条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范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企业提供的各种会计信息应该具有的质量特征。《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范的会计信息应该具备的质量特征是:真实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和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③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指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类。

④会计计量基础

会计计量基础是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范的会计计量基础有五个: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⑤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一定时日的财务状况和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范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和其它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及其附注。其中,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日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2)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

具体准则是对各项具体会计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范。我国财政部目前已经颁布和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由三大类、38项准则构成。第一类:一般业务准则。一般业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交易或者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如存货、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资产减值、借款费用、收入、外币折算等项目;第二类: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中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如石油天然气开采、农业、金融工具和保险合同等项目;第三类:报告准则。报告准则是适用于各类企业通用的财务会计报告的规范,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

3.5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根据《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内部的具体情况和管理要求建立的有关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总称。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内部会计组织机构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在遵守国家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规范企业会计行为。通过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使企业的会计工作在国家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制度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双重约束下进行,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保证会计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重要名词

1.集中核算 2.非集中核算

思考题

1.《会计法》对会计机构设置是如何规定的?

2.《会计法》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是如何规定的?

3.我国会计规范、法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4.《会计法》从哪些方面对会计行为进行了规范?

5.简述国际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6.简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7.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几个层次?

8.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