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基础会计学
11098500000031

第31章 财务会计报告(2)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报告式和账户式两种。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按纵向顺序排列编报而成;而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以左方为资产项目、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形式列报的。我国企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一般采用账户式结构。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左方按资产的流动性强弱依次排列,并列示资产各项目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右上方的负债部分按其求偿权的先后顺序排列,右下方的所有者权益按资本的永久性长短顺序排列。右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样列示各项目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左方资产总额等于右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和。账户式资产负债表能较好地将资产负债表的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表现企业资产与其资金来源之间的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表”各会计要素的主要内容如下:

(1)资产类项目

1)流动资产。列入流动资产的项目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等。其中“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拥有的货币资金的余额,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有专门用途的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拥有的准备随时变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各项应收及预付账款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拥有的不同类别的应收债权的余额;“存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库存的各种存货的余额,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等;

2)非流动资产项目。列入非流动资产的项目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等。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拥有的不准备变现、而持有至到期日的债权投资余额;“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拥有的长期持有对外股权性投资余额;“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额,以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实际投入各项在建工程的成本余额等;“无形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拥有的无形资产净值、长期待摊费用及其他非流动资产余额。

(2)负债类项目

1)流动负债。列入流动负债的项目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等。其中“短期借款”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内的借款余额;应付及预收款项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承担的各种应付未付债务的余额;“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应付未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应交税费”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应付未付给国家的各种税费;“应付利润”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应付未付给投资人的现金利润;

2)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其他长期应付款”等。其中“长期借款”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借款余额;“应付债券”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且债券的到期日在一年以上的债券本金和债券应付利息余额;“其他长期应付款”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付未付的其他长期负债的余额。

(3)所有者权益类项目

所有者权益项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实收资本”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实际收到的各方投资人的资本投入余额;“资本公积”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由于特殊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资本余额;“盈余公积”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从税后利润中留存的公积金余额;“未分配利润”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历年积累的尚未分配的利润余额,或尚未弥补和亏损余额。

2.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分别设有“期初数”和“期末数”两栏。其中“期初数”栏内的各项数字应根据上期期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各对应栏内的数字填列;如果本期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上期不相一致,应对上期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期的内容进行调整,填入本期“期初数”栏内。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内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如下:

(1)根据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大部分项目都可根据对应的总分类账的余额直接填列。如“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待摊费用”、“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2)根据总分类账期末余额计算加总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可根据相关总分类账的期末余额计算加总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几个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存货”项目,根据“材料采购”、“原材料”、“周转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加总填列,其中;“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则应减去;

(3)根据相关总分类账期末余额相抵后的差额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可根据相关总分类账期末余额相抵后的差额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应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减去“交易性金融资产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后的差额填列;“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余额减去“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后的差额填列;“存货”项目应根据各存货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后的差额填列;“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借方余额分别减去“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有关明细账户贷方余额后的差额填列;“固定资产净值”项目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两个账户贷方余额后的差额填列;“无形资产”项目则根据“无形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账户贷方余额的差额填列;

(4)根据有关明细账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可根据相关明细账户的余额相抵后的差额填列。如“未分配利润”项目,应根据“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与“利润分配”账户借方余额的差额计算填列。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以号反映。

3.1 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是以“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为基础,将一定期间的全部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收入和利得等)与该期的全部支出(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各项期间费用和其他损失等)相配比,从而计算出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净利润。

利润表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作用:

(1)向会计信息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状况的信息

影响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状况的因素有很多,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利得,主营业务成本、各项期间费用和其他损失等。利润表按企业的不同经营环节,将这些因素予以排列,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状况信息。目前,我国企业编制的利润表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反映日常经营业务收入与其配比的日常经营支出的数量关系,确定两者对营业利润的影响;二是反映非日常经营业务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对利润总额的影响;三是反映所得税费用对净利润的影响;

(2)可以为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

利润表全面反映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状况,以及各个因素对最终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据此,企业决策层可概括地评价自己决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管理层则可概括地评价自己执行决策、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以便寻找企业在产品生产、价格制定、产品营销、成本费用控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或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正确的调整;

(3)可作为考核企业经营业绩和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依据之一

企业的投资人和潜在投资人要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债权人要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长期偿债能力进行评价,政府有关部门要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价,社会公众要对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评价等,都要依赖于利润表所提供的信息。通过利润表提供的相关信息,可以计算利润的绝对值指标;也可以计算各种利润率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投资报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标;通过不同时期同类指标的对比分析,还可预测利润的变动趋势等。

3.2 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

利润表的结构有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两种。单步式利润表是指以全部收入减去全部成本和费用而计算出的净利润;多步式利润表是指按净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分步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最终成果。我国企业的利润表,一般采用多步式形式,其基本关系如下: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

(2)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各会计要素的主要内容如下:

(1)收入类项目

收入项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日常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非日常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如转让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等;“投资收益”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而取得的收入;“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利得,如无法归还的应付账款等。

(2)成本和费用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