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森林资源社区共管脆弱性研究
11096600000031

第31章 研究结论

社区共管起源于社区林业,是社区林业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也是一种新兴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通过国际援助项目引入我国。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实践与研究尚不够深入,大都是为了完成国际援助项目而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本研究在深入学习国内外社区共管、脆弱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森林资源社区共管脆弱性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共管脆弱性的测度指标体系,并以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社区共管脆弱性的综合测度,最后提出了减少脆弱性的对策和措施。本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和结论:

(1)总结了脆弱性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脆弱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水资源、区域经济系统等方面,没有关于社区共管脆弱性的相关研究;已有研究多偏重对自然系统的研究,对人文系统的研究偏少,不同领域给出的脆弱性不同,至今没有形成普遍公认的脆弱性概念;有部分研究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但过于偏重学术性,且计算方法复杂,不易推广;对克服脆弱性的研究相对薄弱,提出降低脆弱性的措施理论性太强,实际效果令人质疑。

(2)本研究在归纳总结社区共管和脆弱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次将脆弱性运用到社区共管研究中,对森林资源社区共管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森林资源社区共管脆弱性具有动态属性、负反馈性和时滞性特点,并阐述了社区共管脆弱性的四个研究领域:社区共管效果可持续性、实施社区共管面临的风险、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及社区共管运行机制之间的联系;描述了内部累积型脆弱性和外部冲击型脆弱性的表征;从社区农户因素、森林资源利用方式两个角度阐述了内部累积型脆弱性;从相关政策因素、社区共管持续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外部冲击型脆弱性。在查阅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实施社区共管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3)详细分析了森林资源社区共管脆弱性的成因。提出影响森林资源社区共管脆弱性的内部因素包括社区内部经济脆弱性、社区共管参与因素、社区精英领导力影响、共管项目本身影响。社区村民拥有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的严重不足是造成社区内部经济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农户经济状况、家庭构成、社区群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村民参与共管的程度。在对社区精英领导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时,指出社区精英人物既可以是共管实施的推动者,同时也可能成为社区共管的阻碍者。本研究从管理部门层面、政策法规层面及政府层面分析了影响共管脆弱性的外部因素。政府部门对自然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可及在制定相关政策上存在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区共管是否可以顺利开展。

(4)构建了森林资源社区共管脆弱性的测度指标体系。遵循指标选择的科学性、主导性、系统性及层次性四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树状目标体系构建了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包括以下15项指标:社区公众参与程度、社区精英领导能力、社区经济可持续性、公众参与公平性、处理冲突能力、项目信息透明度、项目资金管理效率、人力资源充裕度、政策法规充足性、政策法规完善性、政策法规执行情况、项目设计合理性、资金分配率、后续资金来源、应对项目风险能力。本研究采用专家评分和社区群众参与评分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值,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专家评分法的缺陷,确保了权重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本研究运用森林资源社区共管脆弱性的测度指标体系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阳尕山、迭堡寨和李子坝三个自然村实施的社区共管进行了综合实测,脆弱性测度结果分别为 5.5805、8.5915和3.8475.把研究区域的实测结果与社区共管脆弱性的判别标准进行对比发现:阳尕山属中度脆弱、迭堡寨属强度脆弱、李子坝属轻度脆弱。

(6)本研究针对导致社区共管脆弱性的关键因素,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依据可靠性、经济性和公平性原则,提出了整治脆弱性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