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随便问吧:关于孔子和《论语》的108个趣味问题
11095900000017

第17章 孔子与泰山有什么联系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孟轲这句话,成为千古名言,传遍中华大地。泰山也因此留下了胜迹多处,如红门附近的“孔子登临处”,天门东侧的“望吴胜迹”,岱顶玉皇阁下的“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开创了名人登泰山的先河。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影响,使后人竞起仿效,接踵而至。“登泰山而小天下”,成为历代文人名士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的文化中的一大景观。游人到达这些胜迹往往驻足浏览,抚今追古,增添了无限的遐想,更觉泰山神圣、宏伟、高大。

泰山位于我国东部,称东岳。历代帝王在改朝换代、并致太平以后,都要封禅泰山,以示受命于天,四海率从。《管子·封禅篇》中有“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的记载。封禅的内容,就是在泰山极顶筑土为坛来祭天,以报答天功,叫封;在泰山脚下梁父山祭地,以报地功,称禅。

这种隆重庄严的封禅大典有一套神圣而严格的仪式,这对十分重视礼乐制度的孔子有极大的吸引力。孔子一生以周公为榜样,以恢复周朝政治和礼乐制度为己任,准备随时辅弼国君实现这一主张,封禅大典则是必须掌握的重要国礼。

《韩诗外传》记载:“孔子升泰山,观易隆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孔子登泰山考察封禅制度,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他发现历代封禅的具体仪式差异很大,这为他掌握封禅礼仪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这是孔子晚年删定的《诗经》中对泰山的赞叹。泰山对孔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学习礼乐,由此得窥封禅大典全豹;登泰山而小天下,以开阔的眼界胸襟,审度自己德才学识的修养。孔子临终,孔鲤、颜回、子路相继死去,自知已日薄西山,遂唱出“泰山其颓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最后歌声,把自己的生死与泰山联在一起,足见泰山在孔子心目中不同寻常的地位。

泰山观日出为什么自古有名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是我国五大名山(五岳)的第一名,人们习惯上称它为东岳泰山。登泰山观日出,是古今游人最感兴趣的事。黎明,登上泰山日观峰,极目远望,茫茫云海翻腾滚动,东方地平线上逐渐透出一线晨曦,由灰变白,由白变黄,由黄变橙,由橙变紫,由紫变红,一轮红艳艳的朝阳破雾而出,缓缓离开地平线。开始它像一盏扁圆的宫灯,霎时变成了滚圆的火轮,高高升起,喷射出万道金光,给万物罩上了一层灿烂的霞彩。俗话说,名山不在高。泰山的最高峰海拔1524米,在我国众多的山峰中是比较低的一个。但是,泰山脚下是海拔只有25米的平原和海拔100~200米的丘陵地区,相比之下,泰山显得特别高峻。因此,登上泰山极顶观日出,也就越发感到气势磅礴了。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我国东部广大的平原之上,会有这样一座“高耸入云”的泰山呢?原来,泰山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山,它的形成至少已经有20万万年的历史了。泰山的岩石都是非常坚硬的变质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过长期风化侵蚀,不知有多少高山被夷为平地,而泰山是由坚硬的变质岩构成的,虽然历经沧桑,却仍旧巍然屹立。正因为泰山有这样悠久的历史,所以,人们常常把泰山当作崇高伟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