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俞敏洪教你创业
11094600000022

第22章 第二十二课 时时提高创业者个人的能力

运气永远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

--俞敏洪

运气绝不能决定的创业的成败,因为在创业中,一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至少要花2~3年的时间。当然,大多的商机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对于机遇,俞敏洪认为,对靠运气来创业的人来说,机会取向选择创业项目的做法,其成功几率是非常低的,也是很冒险的。因为即使是有商机,还需要把商机转化为日常商业经营,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太多了。即使你偶然成功了,你很容易把一些偶然的东西作为成功的经验奉为圭臬,这是很危险的。因此,对创业者来说,创业是需要500%的努力,现在的创业者不同于上个世纪的创业者,新一代的创业者,发现新的赢利空间,开展非一般的事业,是现代人的选择。因此,个人能力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对此,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在教育他的儿子时讲过这样一段妙语:"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剥光,一文都不剩,然后把我扔到大沙漠去,这时只要有一支商队经过,那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从"一文都不剩",到"成为亿万富翁",这是天方夜谭吗?对有的创业者来说,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对有的创业者来说,答案当然就是否定的。区别就在于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对个人能力较强的创业者来说,这并非神话。相反,哪怕已经拥有了亿万富翁的万贯家财,没有能耐,也会败得"一文都不剩"。无独有偶,俞敏洪也非常认同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的观点,对此,俞敏洪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点评时强调:"运气永远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

1993年,在只有10平方米漏风的违章建筑办公室里,新东方开始了充满艰辛的发展历程。1993年冬天,俞敏洪自己拎着糨糊桶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夜去贴广告,把糨糊刷在柱子上,广告还没贴上去,糨糊就冻成冰了。更要命的是,当新东方在1994年有一点发展的时候,就跟别的单位产生了竞争,一有竞争,就产生了麻烦。比如说新东方广告员拿广告去贴的时候,别的培训部就拿刀子在等着你,说你敢贴我就敢捅了你,新东方的广告员是被人捅过的,进医院缝了好几针。俞敏洪当时花了很多时间,找公安管理部门跟他们协商,最后终于跟他们交上了朋友。

经过这样的摸爬滚打,俞敏洪从一介书生成长为能打理方方面面的合格校长。到1994年底,学校同期有两千人在读。那时,他又有了出国的机会,但是终究舍不下苦心经营的学校,留了下来。

1995年,学生已经达到15000人。这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原来一心想出国的妻子也发现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事业,开始全力支持俞敏洪。此时俞敏洪已经能够感受到教育产业的魅力,办学校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钱。有了稳固的后方和明确的信念,新东方步入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美国《商业周刊》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上95%的富翁几乎都不是父辈财富的继承者,而大多继承其父辈巨额遗产的纨绔子弟,都把遗产败得精光。这就是:没能力的人,"有钱"也要变"无钱";有能力的人,"无钱"也能变"有钱"。因此,现在的世界大富翁们,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都纷纷宣布把自己绝大部分乃至全部财产捐献给慈善机构也不留给下一代。在以前,笔者对此举动非常不解,当对中国家族企业做过深入研究后,忽然发现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在200多年前的中国,同样有一位古人值得我们提起,他就是时任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的林则徐。

1840年,时任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这一抵抗英国鸦片入侵的壮举,赢得了国人的一片赞誉,却触犯了清廷主和派的利益。后来,1842年,道光皇帝在内外压力之下,将林则徐撤职查办,贬到新疆伊犁戍边。

1845年10月,道光皇帝在一些大臣的劝谏下,下旨将已经戍边3年的林则徐召回,让他待在甘州,协助陕甘总督布彦泰督署甘肃军务。1850年,咸丰皇帝即位后,将林则徐官复原职,让滞留在甘肃的林则徐担任云贵总督。

林则徐戍边新疆和滞留甘肃8年,其三子汝南和次子聪彝,一直随侍左右。现在,林则徐要当总督去了,考虑到手下已经有随侍人员,林则徐打发两个儿子回福建老家。布彦泰念林则徐在西北多年,少有积蓄,便以林则徐数年督署甘肃军务的名义,追加发放了一部分饷银,让汝南、聪彝二人带回家去。

当时,甘肃赈灾任务较重,林则徐留下这部分银钱,只让汝南、聪彝弟兄二人带着少许盘缠回去。布彦泰知道后,摇头叹息,他问林则徐:"这是你应得的,你为什么不让他们弟兄带走呢?"林则徐笑着说:"我的饷银已经领取,追加就不必了。再说,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捐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确实,个人的能力不是上天馈赠的,而是实事求是地干出来的,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要想创业成功,创业者比拼的就是个人的能力,对此,思科前CEO约翰·钱伯斯(JohnChambers)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特别强调个人能力的重要。他指出:"要问我创业者为什么能成功的话,我觉得创业者除了个人能力,还是个人能力。"俞敏洪多次指出,创业者要想创业成功,每个创业者就必须靠个人能力说话,因为个人能力才是创业者证明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只有个人能力,才能把人的差异越拉越大。同时创业的创业者,几个月就分出了差异:有的还没有开张就倒闭了,有的创业半死不活,有的则以超过火箭的速度发展。这还仅仅是开始。因此,俞敏洪强调,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决定创业成败,个人能力强的人则是事业和命运的主宰者。在这里,我们来看看耐克创始人菲利普·H·耐特是如何打败阿迪达斯的。

1960年,菲利普·H。耐特毕业了,期间他在一个调查报告中提到,很多体育名将和普通运动员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败阿迪达斯,让越来越多的运动员穿上日本生产的高质量低价格的跑鞋--Tigers(虎牌)。

毕业后的耐特决定到日本去寻找一个机会。在日本的展览会上,耐特碰到了日本的虎牌运动鞋厂家,他自称是来自美国的"蓝丝带运动公司",刚好虎牌需要一个代理商来打入美国市场,于是就把代理权给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

拿到代理权的耐特立即找到了鲍尔曼,他们两个人出资500美元,组成真正的蓝丝带运动公司,成为虎牌运动鞋在美国的独家经销商,开始了最初的创业。这个"蓝丝带"就是"耐克"的前身。

刚起步的时候,没有仓房,耐特把存货放在岳父家的地下室里,他和鲍尔曼两个人一个管财务,一个管设计,配合得十分默契。事实证明,他对市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种低价运动鞋销量很好,第一年便销售了价值8000美元的货品。1968年,经鲍尔曼改制过的Cortez鞋成为虎牌运动鞋的最畅销产品,而耐特为公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财务基础。公司的生意开始有了点起色。

不久,日本总公司察觉产品销路不错,便要求他们先汇款后发货。这样一来,鲍尔曼他们的成本就大大地提高了,只好加倍努力推销。但日本方面还常常不按期交货,甚至把一等品偷偷地留在日本销售,把次品送往美国。一次,鲍尔曼他们收到一批鞋,顾客穿了两个星期,鞋底鞋帮就分家了。他们只好忍气吞声,为了维护信誉,及时给顾客退换了。

更可气的是,虎牌又派代表来到尤金市,提出购买鲍尔曼公司51%的股份,并在5个董事中占两席,如果拒绝这个要求,立即停止供货。受尽日商刁难的鲍尔曼和耐特忍无可忍,断然拒绝这一非分的要求。

耐特和鲍尔曼决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他起名为耐克,这是根据希腊胜利之神的名字而取的。而NIKE这个名字,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很吉利的,易读易记,很能叫得响。他们很快推出了以"耐克"命名的运动鞋,并且设计了精美的商标。耐克那个著名的"一勾"商标十分醒目,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以及运动鞋和其他体育用品应具有的那种动感,象征力量和速度。

1976年,耐克的销售额从前一年的830万美元猛增到1400万美元。它像野火一样发展起来,公司为开发新样式跑鞋而花费巨资。在这些改进中,耐克气垫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随后的两年里,耐克的销售额紧跟着就翻了两番。到20世纪70年代末,耐克公司有将近100名研究人员,其中许多人有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学、工程技术、工业设计学、化学和多种相关领域的学位。这雄厚的研究力量开发出140余种不同式样的产品,其中不少产品是市场最新颖和工艺最先进的。这些样式是根据不同脚型、体重、跑速、训练计划、性别和不同技术水平设计的。

这些风格各异、价格不同和多种用途的产品,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跑步者,他们感到耐克是提供品种最齐全的跑鞋制造商,数百万各式各样、各种能力的跑步者都有了这种观念。靠着永不停息的企业理念,到了1979年,耐克通过策划新产品的上市及其强劲推销,市场占有率达到33%,终于挤进原来由阿迪达斯、彪马和Tiger所建的"铁三角",成为销售明星。到了1981年,其市场份额甚至达到50%,遥遥领先于阿迪达斯,而耐特本人也跑步进入了《福布斯》杂志令人垂涎的美国最富有的400人之列。

事实上,俞敏洪根本不相信运气能帮助创业者成功创业,他认为,对于那些创业的人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运气一说,只是创业者个人能力的体现。对此,英国剧作家、政论家乔治·伯纳德·萧伯纳曾撰文指出:"人们总是把自己的现况归咎于运气。我不相信运气。出人头地的人,都是主动寻找自己所企求的运气的,如果找不到,他们就去创造运气。其实,这其中的运气就是个人能力的具体表现。"

在谈到创业失败的原因时,俞敏洪认为,创业者失败的原因可以高度概括为不懂创业规律,不知道创业是有规律的。从前没有这种教育,可能得到的认识是创业无规律。毫无疑问这是错误的,不少创业者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缺少创业的基础,不具备创业的两个基本条件。这两个条件一个是创业者的能力;另一个是项目资源优势。俞敏洪强调,创业者个人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特殊能力往往影响创业活动的效率和创业的成功。创业者个人能力包括创业者的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交往协调能力。

1.决策能力

毋庸置疑,决策能力对于创业者能否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进入创业的门槛--项目、合伙人、知识--的时候,创业者应该做出正确的决策,创业者本就应该要有决策能力。那么何谓决策能力呢?决策能力就是指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正确地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具体选择实施方案的能力。决策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一个创业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决策者。创业者的决策能力通常包括: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

确实,正确的决策能力能够让创业者成功,对此,俞敏洪强调,分析决策能力是一个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另一项能力。在企业中,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需要领导人的决策能力,决定它能否成功。针对大多失败者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失败都是因为犹豫不决、不敢做决策所致。不敢做决策的表现是拖延,拖延使你一天又一天地丧失机会。一旦拖延主宰了你的心灵,成功就遥遥无期了。决策过程,换言之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信息-分析-决策。企业家要善于收集和筛选信息,拟定多种可行性方案,适时果断决策,其正确与否,小则决定一项投资、一笔买卖的盈亏,大则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创业者要创业,首先要对众多的创业目标以及方向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适合发挥自己特长与优势的创业方向和途径、方法。在创业的过程中,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出存在的真正问题,分析原因,从而正确处理问题,这就要求创业者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所谓判断能力,就是能从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找出因果关系,并善于从中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分析是判断的前提,判断是分析的目的,良好的决策能力是良好的分析能力加果断的判断能力。创业实际就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事业,所以创业者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有创新思维,无思维定势,不墨守成规,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提出新目标、新方案,不断开拓新局面,创出新路子。可以说,不断创新是创业者不断前进的关键环节。

2.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

确实,对于创业者来说,经营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非常出色的经营能力,自然会找到投资者,很多投资家天天都在找好项目投资。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时,过多地强调资金因素的影响力,其实不然。创业条件中资金虽然很重要,但最最重要的是创业者个人的经营能力,特别是业务能力。那么什么是经营管理能力呢?所谓经营管理能力就是指对人员、资金的管理能力。它涉及人员的选择、使用、组合和优化;也涉及资金聚集、核算、分配、使用和流动。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运筹性能力。

毋庸置疑,对于创业者来说,经营赚钱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创业初期,创业者个人的能力非常重要,事无巨细,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创业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创业者的个人能力中,业务能力、开发客户能力、综合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创业者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业务经理,能够拿到订单什么都好办了。很多创业成功者,都是做业务出身。有了客户,有了订单,自然事情都变得容易了。对于创业者而言,不断打造好自己的经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从学做业务开始,是一个好办法,当能力有了,创业机会自然就会很多,特别是今天,进入靠能力赚钱的时代,经营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对此,俞敏洪重点指出,经营管理能力的形成要从学会经营、学会管理、学会用人、学会理财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善于经营。创业者一旦确定了创业目标,就要组织实施,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善于经营。

第二,善于管理。在创业中,创业者必须善于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质量不仅是生产物质产品的生命,也是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生命,创业者必须树立牢固的质量观。要学会效益管理,要始终坚持效益最佳原则,效益最佳是创业的终极目标。可以说,无效益的管理是失败的管理,无效益的创业是失败的创业。做到效益最佳要求在创业活动中人、物、资金、场地、时间的使用,都要选择最佳方案运作。做到不闲人员和资金、不空设备和场地、不浪费原料和材料,使创业活动有条不紊地运转。学会管理还要敢于负责,创业者要对本企业、员工、消费者、顾客以及对整个社会都抱有高度的责任感。

第三,善于用人。事实上,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与进步是由核心的人才来完成的。技术的较量归根到底就是核心员工的较量。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市场、拥有顾客。一个学校没有品学兼优的教师,这个学校必然办不好;一个企业没有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这个企业就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创业者不吸纳德才兼备、志同道合的人共创事业,创业就难以成功。因此,必须善于用人。要善于吸纳比自己强或有某种专长的人共同创业。

第四,善于控制成本,让利润最大化。实际上,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份,中国很多企业也是赔本赚吆喝的。以IT业为例,全球20%的PC、超过60%的数码相机、70%的DVD、80%的扫描仪等,都是在中国制造的,然而,为什么低人力成本的中国IT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5%~10%,而高人力成本的戴尔、英特尔的利润率却高达70%~80%?为什么原材料价格稍稍抬头,整个行业的业绩就大幅跳水?为什么中国所有银行的利润相加仅略高于汇丰银行一家的利润?中国啤酒销售量世界第一,可全行业的利润只相当于一家世界中型啤酒厂的利润?除了品牌与技术层面的差距,还有一个被我们长期忽视的问题:成本管理。坦率地说,我们并不懂得如何去系统控制成本,一味以单一的人力成本优势去与世界500强竞争,浪费大、次品率高、单人效率低等通病直接抬高了中国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侵蚀了原本丰厚的利润区。因此,善于控制成本,让利润最大化首先要学会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培植财源,在创业过程中除了抓好主要项目创收外,还要注意广辟资金来源。节流就是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树立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的思想。大凡百万富翁、亿万富翁都是从几百元、几千元起家的,都经历了聚少成多、勤俭节约的历程。其次,要学会管理资金。一是要把握好资金的预决算,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把握好资金的进出和周转,每笔资金的来源和支出都要记账,做到有账可查;三是把握好资金投入的论证,每投入一笔资金都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有利可图才投入,大利大投入、小利小投入,保证使用好每一笔资金。总之,创业者心中时刻装有一把算盘,每做一件事、每用一笔钱,都要掂量一下是否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有没有效益,会不会使资金增值。因此,对于初期创业者,节约成本、保持充足的现金流是影响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此时,在租金、设备、材料都不可减少的情况下,减少成本的唯一途径是人力成本。在"借船出海"之际,重要的是要学会各项专业技术,成为技术熟手,然后用较低的成本招聘新人作为帮手。当然,也要提醒各位创业者,"借船出海"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精确的成本计算、合适的办公楼寻找租赁以及以最低成本找到最合适员工的招聘问题,还有创业者初期的辛苦以及压力承受问题。只有一一克服这些难题,你才真正可能走上成功创业的道路。

第五,要讲诚信。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急功近利表现得较多一些,从而忽视了诚信的力量,以致在他们创业失败以后才总结出来。然而,在阿里巴巴,诚信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以至放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对此,2003年11月26日,马云在《财富人生相约马云》栏目上谈道:"很多人都把赚钱看得很难。但我觉得,一个生意人或者一个商人、一个企业家,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赚钱。我觉得对财富来说,我自己怎么看都不是钱,而是你的诚信、你的朋友,尤其诚信特别重要。你说到做到,等你没有钱的时候,你出去跟朋友讲了,因为你以前说到做到,别人就会把钱给你。尽管你没有人,因为你有诚信,很多人都会跟着你去干。"从马云的话中,不难看出马云对诚信的重视。因此,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如不讲信誉,就无法开创出自己的事业;失去信誉,就会寸步难行。诚信,一是要言出即从;二是要讲质量;三是要以诚信动人。

3.专业技术能力

在创业企业中,绝大部分创业者都拥有专业技术,因此,这种专业技术能力更容易让创业者成功,比如微软的比尔·盖茨、王安电脑公司的王安等。那么什么是专业技术能力?所谓专业技术能力就是指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形成要把握好四个关键:一是专业基础知识要过关;二是重点专业课程要过关;三是关键技术要过关;四是职业技能要过关。专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要在实践中摸索,逐步提高发展、完善。因此,俞敏洪重点谈道,创业者要重视创业过程中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对于书本上介绍过的知识和经验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予以提高、拓宽;对于书本上没有介绍过的知识和经验要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认真分析,进行总结、归纳,上升为理论,形成自己的经验特色,积累起来。只有这样,专业技术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4.协调能力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就要做一个善于沟通和协调的人。哈佛大学拉克教授讲过这样一段话:"创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极具诱惑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但成功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任何一个梦想成功的人,都知道创业需要策划、技术及创意的观念,倘若他还知道沟通和协调比策划、技术及创意更重要,那么成功已离他不远了。"那么,何谓协调能力呢?所谓协调能力就是指能够妥善地处理与公众(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客户等)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协调妥善处理与上级、同级和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确实,工作中一个人需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这些人的身份、地位、交往需求、心理状况和掌管的工作性质是不尽相同的。创业者应该做到妥当地处理与外界的关系,尤其要争取政府部门、工商以及税务部门的支持与理解,同时要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求同存异共同协调地发展,做到不失原则、灵活有度,善于巧妙地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一个人能否与他人友好相处,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上下级相互沟通,同级相互信任,劲往一处使,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败。现实的领导活动中,一个人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是把握好四个环节。

第一,尊重下属及其建议。作为创业者,我们应尊重下属及其建议,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被别人尊重的欲望,尊重是对一个人的品格、行为、能力的一种肯定和信任。尊重别人也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表现,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言论、举止、习惯等。确实,在创业中,相互尊重是疏通、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打消组织成员对创业者的疑虑,博得组织成员的信任。在创业中,无论是和合伙人还是和组织成员接触,都必须尽量尊重对方,这是取得合伙人及组织成员信任、帮助和支持的前提。尊重合伙人,获得合伙人的信任和理解,避免和合伙人产生"心理屏障",有效地协调创业者与合伙人的关系,是合伙人愿意积极帮助和支持创业者工作的重要前提。

对组织成员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听取、采纳;对组织成员所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肯定;尊重组织成员的劳动,对组织成员的工作要给予支持。

第二,了解。所谓了解,就是应该尽可能周详地了解合伙人、组织成员的长处和短处,并在工作中,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这是使对方避免感到"为难",并能更加有效地给予其帮助和支持的重要一环。了解合伙人,就是要了解合伙人在宏观上和整体上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意图,以及与自己在微观和局部上的指导思想和意图上的差异;了解上级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扬其长,避其短;了解组织成员,就是要了解组织成员的工作需要得到什么帮助和支持,了解组织成员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变化,以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第三,给予。在工作中,按合伙人、组织成员最希望的方式,给予他们所希望获得的支持、帮助、信任是很重要的。创业者最希望组织成员圆满完成自己交办的工作任务;而组织成员最希望获得的是创业者的"信任",在困难时刻的有力支持,受到挫折时的热情鼓励,以及取得成绩后的及时奖励。

第四,索取。任何领导人才都不可能单枪匹马去开拓新局面。他必须尽可能取得组织成员的支持、帮助和合作。这就是说需要"索取"。在争取合伙人支持时,不能随意、盲目地向合伙人提出这样那样的非分要求,要了解合伙人能够提供什么,愿意提供什么,切忌强人所难,招之被动;要求组织成员完成任务时,要弄清组织成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单凭他的力量是否能顺利完成等。

毋庸置疑,创业者搞好内外团结,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创业的和谐环境,为成功创业打好基础。协调交往能力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它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不断积累总结经验。这种能力的形成,一是要敢于与不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敢于冒险和接受挑战,敢于承担责任和压力,对自己的决定和想法要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二是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复杂的人和事,在复杂的人和事面前要多观察多思考,观察的过程实质上是调查的过程,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的过程,观察得越仔细,掌握的信息就越准确。观察是为思考做准备,观察之后必须进行思考,做到三思而后行。三是处理好各种关系。可以说,社会活动是靠各种关系来维持的,处理好关系要善于应酬。应酬是职业上的"道具",是处事待人接物的表现。心理学家称:应酬的最高境界是在毫无强迫的气氛里,把诚意传达给别人,使别人受到感应,并产生共识,自愿接受自己的观点。搞好应酬要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尽量做到既了解对方的立场又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立场。协调交往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会在学校里就形成了,而是走向社会后慢慢积累社会经验,逐步学习社会知识而形成的。

5.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旋律,是企业化解外界风险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创新是一种对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索性活动。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是人才脱颖而出的摇篮。中科大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把创新人才的素质归结为六点:广博的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好奇心和兴趣,直觉或洞察力,勤奋刻苦,集中注意力,被社会接受的素质(包括诚实、责任感和自信心)。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是指创业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大脑活动的能力,即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独立性思维和捕捉灵感的能力;二是创新实践的能力,即人在创新活动中完成创新任务的具体工作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与人们的知识、技能、经验、心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心态的人容易形成创新能力,它取决于创新意识、智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等。

一个成功创业者首先必须具备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现在不管是经营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所以,作为创业者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就需要创业者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工作的多变性和动态性更加显著,形势复杂多变,机会转眼即逝。一个创业者如果不善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领域,就无法跟上形势的变化,就只能使自己的工作处于被动。

创业者在市场和商海中拼搏,不亚于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样的战场上,创业者如果没有旺盛的进取心,就可能遭到失败;如果没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就只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事业自然就没有起色。

创新的实质是通过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创造新的理念、产品或服务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论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人,创新的成果都要靠人来完成。创新能力是创业人才的核心。在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中,无论是发现新的创意、捕捉新的机遇、寻找新的市场,还是撰写一份有潜质的创业计划,以至创业融资、创办公司和企业运作、管理和控制,都包含着创新的内容。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必须具备市场、技术、管理和控制的创新能力。

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中,每一项基本素质均有其独特的地位与功能,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其他要素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乃至影响创业的成功。因此,一个未来的创业者,不仅要注意在环境和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而且要重视其整体结构的优化,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创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