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1094000000024

第24章 二、新生的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一)社会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它在发展中出现的曲折和动荡,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客观规律。这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我们考察当代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基本结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归根到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资本主义必然向更高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转化,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和美好设想,而是建立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这一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科学命题。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实现这种转化准备了物质前提,造就了实现这一根本变革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在阶级关系上体现和反映这一基本矛盾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社会主义在20世纪对世界历史进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总趋势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的历史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首先,这是从历史比较中得出的结论。近代历史,有两股潮流,一个是资本主义,一个是社会主义。它们在历史上都曾经先后以思潮、运动和制度的形态存在和发展,都经历从一国到多国,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过程。认真比较它们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出,社会主义无论作为思潮、运动、制度都要比资本主义滞后发生二三百年,但是社会主义潮流来势猛烈,发展迅速,造成今天世界“一球两制”的局面。

其次,这是从世界基本矛盾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当代世界矛盾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基本矛盾是四类: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尽管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但这无法掩盖和消除这些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将会在总体上窒息资本主义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这是社会主义潮流不可逆转的根本依据。

再次,这是从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得出的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加速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必然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手推磨产生了封建社会,蒸汽机产生了资本主义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电力技术革命把自由资本主义推向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必将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体相同的生产条件,从而把社会主义推向更大的胜利。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既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又具有导源于多种客观、主观因素的交互作用而难以避免的艰巨性、复杂性、曲折性,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经过复杂、艰巨、曲折的斗争,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也才能在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竞争中日益显示出优越性。这是我们观察当代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一个基本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诞生的崭新社会制度,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情,而是充满了艰难和曲折,甚至会出现反复和逆流,它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主要是因为:首先,这是由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纵观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不是旧制度自行瓦解的过程,而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经过新旧势力之间长期的、复杂的和激烈的斗争。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这样,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也是这样。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40年,在战胜国王后,又出现了旧王朝的复辟,直到1688年,资产阶级政党以政变方式从荷兰迎来了一个带着海陆军进入英国的国王,资产阶级政权才稳定下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爆发,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的成立,历时86年,中间还交织着进步与反动,共和与帝制,革命的恐怖与反革命的恐怖,内战和外战,征服外国和投降外国,动荡不宁。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讲,从建立到成熟先后经历了两三百年,如果从资本主义萌芽算起,则经历了五六百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不过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社会变革,尚且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和长期过程,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要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同传统的所有制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它面临的历史任务更艰巨、更复杂、更伟大。因此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及其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其次,这是由现实社会主义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现实社会主义不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最初设想的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建立,而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的。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由于起点低,物质基础差,因而比在发达国家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要繁重和艰巨的多。它们既要完成资产阶级革命遗留的任务,又要探求适应现代生产力水平的各种过渡形式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便能在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赶超并战胜资本主义,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长的时间。同时社会主义建设又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虽然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社会作过科学预测,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但建设社会主义依靠这些原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出现失误也是难免的。这种现实情况决定了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必然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漫长曲折的过程。

第三,这是由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决定的。当今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地球上两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与竞争,实际上是究竟谁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并在历史的选择中取胜的较量。由于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获胜,因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面对的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并形成两种制度长期对立的局面。自社会主义制度在地球上出现的第一天起,资本主义国家就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颠覆,而且不断变换手法和战略方针。目前在两种制度的较量中,基本态势是“资”强“社”弱、“资”大“我”小,这种状况还会延续很久的时间。在综合国力对比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占优势,独领风骚。同时还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在前进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加强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从目前世界形势看,资本主义虽然矛盾重重,但不会马上崩溃;社会主义不会消灭,但也不可能速胜;因此“一球两制”将是相当长时期内存在的历史现象。在这种历史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两大战略课题”,即在国内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社会主义建设搞好,以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在国际上,要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既矛盾斗争又借鉴合作的关系,善于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这两大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第四,20世纪末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再造辉煌,重振雄风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和曲折的过程。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来看,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20世纪上半期,社会主义有了很大发展,它从理论变为现实,从一国发展到多国,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威力。在20世纪下半期,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不断出现失误、连遭挫折,特别是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和1991年苏联的解体,使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到严重的挫折而跌入低谷,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很大影响。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旋涡,是暂时性的、局部性的倒退,但它最终改变不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对此邓小平明确地讲:“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目前在社会主义低潮时期,要研究和总结昔日的经验教训,并在实践中实现社会主义的振兴,也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总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它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性,又要充分认识这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既要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不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悲观失望,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忌在顺利和胜利时刻盲目乐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