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生活中不可不知的285个错误常识
11091500000055

第55章 汤炖得越久,营养越丰富

中国人素来重视“进补”,而鸡汤、骨头汤就是国人最推崇的“补汤”。人们习惯长时间的熬汤,认为熬的时间越久,汤越有营养,越能达到“补”的效果,其实不然。

熬骨头汤一小时左右的浓度最为合适,这时骨头中的蛋白质(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已溶解到汤内,使熬出来的骨头汤味道鲜美。如果再长时间熬炖,骨头汤中会溶解更多的油脂,喝多了会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疾病。

如果熬骨头汤时加入海鲜、菇类、动物内脏等,久炖后还会使嘌呤含量增高,喝下后对人体有害,是“痛风者”的大忌。

炖汤中若加入绿色蔬菜,煮得太久会使蔬菜中营养素流失,而汤中钾含量和草酸盐都会增高,慢性肾病患者喝了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鸡汤也一样,其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即使只吃炖鸡不吃鸡皮,但皮脂早已溶入汤内,喝熬制较久的浓鸡汤会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不仅增加胃肠负担,导致消化道疾病,还会导致血脂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脂肪肝的形成。

所以,熬汤一个小时左右即可,熬汤前,先将洗净的骨头砸开,然后放入冷水,冷水一次性加足,在水烧开后可适量加醋,因为醋能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到汤内。

趣味链接:

一位新堂倌来到某饭店上班,约翰先生向来就在那饭店用午餐。一天,约翰先生对这位堂倌很生气。

“堂倌先生,”他喊道,“您把您的大拇指伸进汤里了!”

“不要紧,先生!”堂倌解释说,“这汤一点也不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