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生活中不可不知的285个错误常识
11091500000270

第270章 粽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很多人认为粽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屈原是生活在当时的楚国。

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

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最让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说,就是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经过40万年的时间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

趣味链接:

男粽子看到新生的孩子后,“啪”地给了老婆一耳光,暴跳大骂道:“我们都是红枣馅的,怎么我的儿子,就是猪肉馅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