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11090400000038

第38章 4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4个月龄的婴儿俯卧时能用前臂支撑抬头和胸部,直抱时头能保持平衡,逐渐能从仰卧位翻身到侧卧位或俯卧位,能从成人手里拿玩具,会注视自己的手,能抓住玩具和把玩具放入口中。

视觉机能比较完善了,能逐渐集中于较远的对象。开始出现主动的视觉集中,并开始形成视觉条件反射,如看到奶瓶会伸手去要。听到声音能愉快转头,能注意镜子中的自己,对逼近物体有明显躲避反应。研究证明,该年龄段婴儿已具有正确的颜色知觉了。开始积极地“倾听”音乐。比较喜欢听“愉快”的和“听起来比较美”的音乐。听音乐时总伴有身体的反复运动,运动和音乐还不能同步,还不协调。

自言自语,咿呀不停,对成人的话有反应。

向母亲伸手要抱,在成人逗引时能笑出声音。

运动

翻身(仰卧一俯卧)。4个月婴儿能在仰卧玩耍过程中,有机会不知不觉地俯卧过来,有时还不断地挣扎着要翻身,这时可以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放在他身旁,当他想把身体旁边的玩具拿到手时,就会翻过身来。开始时婴儿翻过身后一只手臂常常压在身体下面,家长可给一定的帮助,慢慢地训练婴儿自己将手放好,灵巧的翻身,自由的选择姿势。家长有意识地帮助宝宝向左右两个方向翻。通过翻身,变换姿势,使宝宝变更方向认识世界。

拉坐。经过了俯卧抬头、翻身等动作的进步,婴儿颈部、前臂及腰部等肌肉力量逐渐增强。宝宝要求改变姿势的主动性越来越明显,此时可试着将婴儿拉坐起。

方法是:婴儿在仰卧位,家长抓住宝宝的两只小手,让他自己用力配合,家长仅稍稍用力帮助,将婴儿拉到坐位。这种活动每日可做几次。家长用力逐渐减少,训练小儿仅握住家长的手指能主动坐起来,这样可以锻炼小儿肌力。

练习翻身和拉坐可通过做婴儿体操(第二套)进行。

认知

注视、倾听变机敏。此年龄段的婴儿已经会调节视焦距,能看远或近的物体。从视觉细胞发育上已经具备了分辨红、绿和蓝三种纯正颜色的能力。听觉也更加灵敏,头的转动更加自如,有助于捕捉更多的视听刺激。大脑的视听潜能通过训练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视听训练方法:

看人脸听人声。除经常面对面注视和说话外,可以变换方向或距离,吸引宝宝注视和倾听。注意他对熟人和生人有什么不同反应。

变换玩具花样。从大到小,使宝宝能注视较小的物体,如红色衣扣和小绿豆等,用不同的玩具吸引宝宝的视听兴趣。

经常到户外活动。丰富宝宝视听刺激。使宝宝多多接触大自然,看看初升的太阳,傍晚的月亮,看看红色的花、绿色的树木和青草,看车辆行驶,小狗奔跑,树丛中鸟儿飞翔,使他学习视觉追踪。边看边说,红花多好看,小汽车开过去了,等等。

看图片和画报。从画片或画报上补充实物的视听刺激不足,选择图画和书上的画要大一些的,色彩鲜艳,形象真实,有美感,一边看画,一边用最简单的词语讲图画的名称。

听婴幼儿录音带。看动画片。选择优美的音乐给宝宝听。据说莫扎特乐曲使宝宝聪明。

有的录音带中有各种动物的叫声,有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看动画片时间不能太长,每次数分钟,距电视机不能太近,至少2米以上。

反复教婴儿认识他熟悉并喜欢的各种日常用品的名称。如起床时教认识小被子、衣服,喂奶时教他认识妈妈,说:“我是妈妈,现在给宝宝喂奶了。”开灯时教他认识灯,坐小汽车时认识汽车。

结合当时的活动反复讲。如给婴儿戴帽子外出,不仅拿帽子给他看,还告诉他这是“帽帽”。在户外时看到车,就说这是“车”,“红色的车”。吃东西时,都要说明,这是大白菜,那是香蕉,等等。教认识物品时前边可加些形容词如颜色、大小形状和数量等。

玩耍时可以教他玩具的名称。玩娃娃时说这是娃娃。把娃娃藏起来逗引他找。玩各种玩具时,都要告诉他玩具的名称。

确认自己的名字。日常生活中成人多叫他的名字。如果婴儿回头或微笑,说明他已经确认了。宝宝偶然发出“妈妈”声音,就要亲吻他,搂抱他,说:“妈妈!我就是你的妈妈呀!”鼓励他重复发出这些有意义的名词语声。婴儿在咿呀作语阶段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始发生第一批词汇的最初“智能”。它还会给婴儿带来趣味和快乐,在与父母语音交流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语音发展为言语获得作了说和听的最初准备。练习手抓握。促进手眼协调。手的动作发展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手眼不协调到协调。初生的新生儿,手的动作是无意识的,到2~3个月逐渐发展为有意识的活动,如看到一个可爱的玩具,小手就活动起来,伸向玩具,好像要取的样子。开始手眼不协调,不能准确取到玩具,4~5个月就会取到玩具了,说明手眼协调了。

4个月的婴儿对周围的事物开始产生兴趣,对有响的玩具,如花铃铛,一抓握即响的小动物玩具,更加有兴趣。在宝宝觉醒时,用上述1~2种玩具逗引他抓取,经常练习,可使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能更快更加准确地抓握到玩具。随着会抓玩具,经常将抓住的玩具用嘴啃或用舌头舔,这是宝宝在用嘴和舌进行探索呢!家长不必紧张地将玩具从他口中取走。只要事前把玩具清洗干净,可以让宝宝拿进口内探索一下,以利于他感知能力的发展。

语言

咿呀作语。言语在婴儿智力开发中有特殊的作用,但言语是要经过训练才会听懂和表达,所以言语训练特别重要。言语训练从孩子出生后就可以开始,在4个月时更应该加强。因为4~8个月年龄段是咿呀作语阶段,这时期发音明显增多,在发元音基础上会发b、p、d、n、g和k等辅音,和da-da、ba-ba和na-na等重复音节,偶然出现ma-ma和pa-pa等声音,好像他们在叫“爸爸”、“妈妈”呢!

那么如何进行言语训练呢?除日常生活中多对婴儿说话外,可以将教说话和教婴儿认识环境活动结合起来。

生活与交往

自己扶奶瓶。婴儿手的动作开始发育了,这时就要在生活中让他体验手的工具作用。在吃奶、喝水时,可让婴儿自己扶着奶瓶,当然他尚不能自己拿住,那也要让他扶一扶,这样既锻炼了婴儿手的活动,又可使婴儿有触觉体验,同时还是婴儿生活自理能力最初的培养。

表情反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对人的需要表示出的主要态度,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的外在表现就是表情。在和婴儿玩耍时要有意识的对他(她)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如笑、怒、淡漠等等,训练婴儿分辨这些面部表情,使他逐渐学会对不同的表情有不同的反应,并学会正确表露自己的感受。

夫妻“搭档”育子女。父母在养育宝宝的作用上各有所长,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都是不可少的。母亲是婴儿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重要的人,但研究证明,父亲与婴儿间的交往和母亲与婴儿间的交往都有不同的独特性,“父婴交往”在婴儿心理发展上具有母亲不可替代的作用。

母亲通过喂奶和宝宝肌肤接触最多,对宝宝的抚摸、亲吻和搂抱也最多,向婴儿微笑、点头、逗引也最多,对宝宝的情绪情感的丰富和积极地、健康地发展均有着重大的影响。母亲也是宝宝最好的依恋对象。母亲比他人提供婴儿更多的语言刺激,给予丰富的表达内容,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妈妈在扶育宝宝过程中不断和宝宝说话、哼哼歌,是宝宝语言环境的主要来源。妈妈与宝宝游戏常常比较文静。如视觉注意的游戏像“藏猫猫”,如手的动作游戏像抓握、敲打和摆动玩具等,大大有利于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父亲在婴儿的运动、平衡和空间知觉能力方面起更大作用。爸爸常常把婴儿举得很高,来回悠、往下扔(请注意安全),逗得他们咯咯大笑。常常通过这种具有兴奋性、刺激性和变化多样的肢体运动的游戏,刺激婴儿,提高他们的兴奋性,使婴儿更加愉快、活跃、活泼、开朗。父亲常常具有独立、自信、坚毅、勇敢、勇于克服困难、富有进取心等特征,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婴儿成长过程中,父亲对婴儿的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更加显得重要。

父亲也是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源泉。父亲积极参予与婴儿交往,有助于他对男性和女性的作用与态度有一个积极、适当而灵活的理解,甚至认为儿童成年后性别行为和婚姻关系也更多地受早期与父亲关系的影响。通过对一些早年破碎家庭的研究发现,这些家庭中女孩长大后,常常拒绝做妻子和母亲,或在取得满意的两性关系上有困难。

因此,夫妻不但要在扶育儿女的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和体贴,营造一个和睦家庭的环境气氛,还应以自己的榜样去塑造孩子,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培育子女,其影响将持续一生。

看滚球。追视手电光,使视觉灵敏。抱婴儿坐在桌边,观看皮球从桌子一端滚向另一端。婴儿注视滚动的球,头也随着视线转动。在傍晚天渐渐黑时,抱婴儿坐在膝盖上,大人打开手电筒轻轻晃动,使手电筒照在墙壁移动,大人指着手电筒光说:“看!看!亮光在哪儿?在哪儿?亮光跑到那儿了!”

照镜子。观看面容。母亲抱孩子到大镜子前,指着镜子中母亲的影说“这是妈妈”,指着婴儿的影说:“这是宝宝。”孩子会伸手触摸镜子,对它笑,发出声音。经常照镜子的孩子会在镜子前做怪脸,看到镜子中人也做怪脸就会开怀大笑。

打哇哇。发音和动作配合。大人用手在自己的嘴上打哇哇,然后握住孩子的小手在他的小嘴上打哇哇。使他手的动作与发出的声音配合,孩子一面做一面笑,亲子同乐。

找朋友。发展交往能力。抱婴儿在户外活动时,让他看到有些小朋友在学习走。先让他在远处观察,渐渐走近。如果宝宝在笑,表示他同意小朋友接近,让他和小朋友握握手。如果宝宝扑到母亲怀中,表示他害怕,不要勉强,只让他在一旁观看,直到他出现笑容时才让他与别人亲近。此外,在户外活动中,让宝宝多和周围成人接触,习惯和更多人交往。

配乐摇摆,培养节律感。在优美音乐伴奏下,家长用双手放在宝宝的双腋下,悬空扶起宝宝,按着音乐节拍使宝宝左右摆动。渐渐减少往左右摆动的力量,观察宝宝能否自己使劲,使身体左右摆动。以后再按音乐节拍做旋转动作,使宝宝学习旋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