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11090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饮水思源,我能奉献这本书给读者,首先要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出国进修的机会,其次要感谢我的老师周华康教授的指导,使我能通过全国统考,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奖学金,于1983年赴美进修。又经籍孝诚教授的指点,学习了新生儿行为测查方法,1984年春,我在美国哈佛大学儿童医院取得贝利一布雷寿顿(B。Brazelton)教授授予的测查合格证书,成为中国惟一获得此项证书的医生。从学习新生儿行为测查开始,我对新生儿具有如此奇妙行为能力感到震惊。回国后,立即开展了新生儿行为测查的研究。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家长很欢迎这种展示新生儿行为能力的测查方法。为了适合我国国情,在引进国外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制定了一套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的测查方法(NBNA)。申请卫生部重点课题的资助后,由全国12个省市儿科工作者展开协作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这种方法较简便,节省了测查时间,又能有效发现新生儿的异常。这种方法现在已被儿科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也便于家长了解新生儿的能力。

从国外技术发达的国家获得的信息,了解到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如果从新生儿开始进行早期教育,就可以开发他们的潜能。1989年开始,我和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的同事们开展了0~2岁婴儿的早期教育研究,通过每月家访指导和开家长会等方式,使受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接受早期教育的婴幼儿智力发展显著优于常规育儿组,而且免除了由于家长不重视早期教育造成的智力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儿童心理学家茅于燕教授、孟昭兰教授和学前教育专家陈帼眉教授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991年,我与现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与我共同申请“八五”国家攻关课题“婴幼儿早期干预和智力开发研究”,对100多个窒息儿和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的全国协作研究。结果也令人鼓舞,2岁后测查结果显示,他们的智力水平达到甚至超过正常儿,没有一个智力低下儿发生,而对照组(常规育儿)中有8%~9%发生智力低下,平均智力也低于正常儿组的水平。此项研究也被国内其他单位的研究结果多次证实。我也十分感谢董奇教授的合作与支持。

因此,我们有信心地说,通过全国参加协作的数十个单位,近百名儿科同道们的辛勤劳动和老一辈儿科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取得的研究成果,说明了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意义是多么重要。它可能使我国因精神社会因素和窒息、早产等因素所致的约占全部智力低下儿童的20%(约60万)通过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得到了预防,至少可以减轻他们的伤残。由于我是一个医生,经常看到家长带着智力低下的儿童来就诊,我深深同情家长的痛苦和负担,因感到无力帮助他们而内疚。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早期教育减少智力低下的发生率,但是最关键的是早期预防,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

欣喜得知2001年9月联合国大会将召开儿童特别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本次会议将围绕3个预期目标进行讨论。其中第一个就是“每个儿童应该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具体解释了“人生开端”是指出生至36月。因为这段时期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大脑科学研究证明早期良好的育儿刺激,对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在生理、生化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早期发展的影响可持续终生。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是0~3岁教育成为国家的法规。没有想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想得那么周到,最近公布母婴保健法第四章婴儿保健第二十六条中,提到了给婴儿“提供促进智力发育等科学知识”。北京市率先对学前教育制定法规,倡导和支持3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并强调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应当从婴幼儿开始。教育部也在全国试点开展3岁以前早期教育的研究。

为了推动婴幼儿早期教育,将我们的研究成果献给父母、儿科医生、幼教工作者和所有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同志们,我们于1995年出版了《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一书,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收到了成千封家长来信。这些信代表着千万父母相同的心愿,希望培养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因此促使我们写一本更加通俗的版本,于1998年出版了《挖掘儿童潜能始于零岁》,在短短3年中印刷了5次,但仍有很多家长来信说买不到此书,因此,我们现在又编著了《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一书。此书特点为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增加了最近的社区开展早期教育的研究成果和近年来积累的早期教育经验。还编人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和法国阿米尔桑0~1岁神经运动测查的表格,供儿科医生和儿保工作者应用,家长阅读时可省略。希望本书对于渴望自己的宝宝有一个最佳人生开端的父母有所启示和指导,对于为儿童优生优育辛勤工作的同行们有所帮助,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第一篇 新生儿的惊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