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历史名人(上)
11089100000049

第49章 杨朵儿只

杨杂儿只(1279~1320),元朝大臣。河西宁夏(今宁夏银川)人,党项族。他于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期间,历任礼部尚书、宣徽副使和御史中丞等要职,以敢于直谏和弹劾权贵重臣而闻名,被誉为“魏征式”(唐朝著名宰相)的人物。

朵儿只很早就失去父母,与幼年的哥哥相依为命,但他年幼而“知自立,语言仪表如成人”,处处显示是一个早熟的好少年。当爱育黎拔力八达还在亲王位上时,他就在藩邸做事,很受王爷的器重。

大德九年(1305年),元成宗多病,不能亲理政务,皇后卜鲁罕便操纵了朝政,爱育黎拔力达与母亲答已都被皇后排挤出京城,迁往怀州(今河南沁阳)居住。朵儿只与亲王一家患难与共,一直追随在身边。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成宗病故,因为皇太子也已早亡,一时帝位虚悬。安西王阿难答、左丞相阿忽台等,策划了一个曲线夺取帝位的计划,即第一步先以成宗晚年“居中用事”的卜鲁罕皇后“垂帘听政”,先稳住政局;第二步再拥立阿难答登帝位,并定于本年三月二日发难。爱育黎拔力八达得到情报之后,也积极准备北上抢夺帝位。他命令朵儿只先期返回京都,与右丞相哈刺哈孙等商讨制定出一个武装夺权的计划:即先把手握兵权的哥哥怀宁王海山从大漠北迎接回京。在海山未赶回之前,由爱育黎拔力八达先到大都,秘密进行准备工作。朵儿只负责“讥察禁卫,密致警备”。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议定,由哥哥继承皇位,哥哥去世后,再由弟弟继位。结果夺权成功,海山先当上皇帝,即元武宗,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海山死后,他也顺利的当上皇帝。朵儿只被视为功臣,授予太中大夫、家令丞。

朵儿只的哥哥死得早,他敬重寡嫂,把侄儿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武宗认为杨朵儿只善良,并亲自接见他,夸讲他。爱育黎拔力八达也经常在武宗那里称赞他说:“此人诚可任大事,然刚直寡合。”

武宗在位时,生活奢侈,挥霍无度,又经常大量赏赐诸王、宗亲、勋臣,弄得国家财政拮据,廪藏空虚;同时他还三次设立尚书省,重用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人,肆意变更钞法,搞得全国经济困难,政治非常黑暗。至大四年(1311 年),武宗病逝,爱育黎拔力八达以太子身份合法继承帝位,史称元仁宗。仁宗一登位就宣布罢尚书省,并“以脱虎脱等变乱旧章,流毒百姓,凡误国者,欲悉按诛之。”朵儿只进谏说:“为政而尚杀,非帝王治也。”仁宗接受了他的意见,只杀了首恶,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诛杀。有一次,仁宗与中书平章李孟讨论朝中的人才问题,李孟认为朵儿只为第一,仁宗赞同李孟的看法,任命朵儿只当礼部尚书。

罢尚书省之后,仁宗又下令要作废武宗朝尚书省发行的“至大银钞”和铜钱。朵儿只再劝谏说:“法有便否,不当视立法人为废置。”他认为钱钞的弊端很多,可以废止,而铜钱若不继续使用,会对民间流通造成很多不便,影响到城乡正常的经济生活,与国与民都不利。众人虽然认为他的建议在理,但没有被仁宗采用。

杨朵儿只在任宣徽副使时期,有大臣上告仁宗说,朝廷中有一位大臣贪污受贿。仁宗发怒,认为不该告,要杀这个上告人。御史中丞张珪叩首劝谏,仁宗不听。朵儿只对仁宗说:“诛告者,失刑;违谏者,失谊。世无诤臣久矣,张珪,真中丞也。”仁宗听后转怒为喜,竟听取了张珪的意见。朵儿只也因此被改任为侍御史。

一次,仁宗与群臣共宴,宴会上有些人大声喧笑失体,朵儿只提醒仁宗将违法者无论贵戚幸臣,都予以处罚。这些被处罚者后来联合到一起,在仁宗面前谗毁朵儿只。仁宗很了解朵儿只,不但没有处罚朵儿只,反而再升他为资德大夫、御史中丞。

延祐二年(1315年),监察御史纳璘在上奏中得罪了仁宗,皇帝大怒,纳璘等大臣都感到要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朵儿只又大胆站出来进行援救,他一天之内上奏七八次,他说:“臣非爱纳璘,诚不愿陛下有杀御史之名。”终于是使纳璘逃过一劫。但是,仁宗还是要把他贬到基层去当一个地方小官。朵儿只再次对仁宗说:“以御史宰京邑,无不可者。但以言事而得左迁,恐后之来者,用是为戒,不肯复言矣。”这一次仁宗不肯退让,也不改变自己的主意。几天后,仁宗读《贞观政要》,朵儿只在一旁陪读。仁宗对朵儿只说:“魏征古之遗直也,朕安得用之?”朵儿只回答:“直由太宗,太宗不听,征虽直,将焉用之?”仁宗会意地笑道:“卿意在纳璘耶?当赦之,以成尔直名也。”纳璘又保住了官位。又有一位大臣上书论朝政阙失,内有攻击宰相的言论,因而惹怒了宰相。宰相要皇帝下旨赐上书者死。朵儿只马上进行阻止,他说:“诏书云:‘言虽不当,无罪。’今若此,何以示信天下?”仁宗悟出道理,听了他的话,也放过了上书的人。事后特加朵儿只为昭文馆大学士、荣禄大夫,再次表彰他的直谏。

元朝有一种风气,凡位居一品的大官,大都利用各种机会向朝廷为祖辈们索要爵位,以求光宗耀祖。有人也劝朵儿只提出这个要求,朵儿只俨然回答:“家世寒微,幸际遇至此,已惧弗称,尚敢多求乎!且我为之,何以风历侥幸者!”

当时,丞相铁木迭儿,利用手中权力,大肆贪污受贿,全国的官民都很痛恨他,满朝文武大臣敢怒而不敢言,一点办法都没有。朵儿只认为,自己身为侍御史和御史中丞,就有责任进行察纠,惩办不法官员,不论什么人,也不论他的职位有多么高,或者是有什么样的背景和靠山,都不能例外。延祐四年(1317 年),他与平章政事萧拜住等联衔弹劾当朝首辅大臣,列出铁木迭儿的罪状 20 余条。仁宗见到奏章后,大为震怒,下诏逮捕铁木迭儿问罪。铁木迭儿畏罪逃匿于皇太后宫中,办案人不敢捕拿。一向与铁木迭儿勾结的皇太后答已公开出面庇护,并把朵儿只叫到宫门外进行责问。朵儿只对答:“待罪御史,奉行祖宗法,必得罪人,非敢违太后旨也。”但是,皇帝看在太后的情面上,只把铁木迭儿的家奴和同恶数人杀了了事,铁木迭儿本人只受到免职的处分。为了应付太后,皇帝同时也把朵儿只调离御史中丞的重要位置,改为集贤大学士,明升暗降,怕他继续惹事。

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死,英宗还未登基,皇太后就迫不及待地把铁木迭儿重新推上了右丞相的宝座。铁木迭儿一上台,马上进行打击报复,把朵儿只、萧拜位等人叫到徽政院,给他们加上“前违太后旨之罪。”朵儿只怒斥道:“中丞之职,恨不即斩汝,以谢天下。果违太后旨,汝岂有今日耶!”几天后,朵儿只等人都被铁木迭儿害死。时年42岁。

铁木迭儿死后,在群臣的强烈要求下,元英宗不得不为朵儿只等人平反昭雪,特赠思顺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上柱国、夏国公,谥“襄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