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历史名人(上)
11089100000042

第42章 乾顺 梁氏

乾 顺(1083~1139),西夏皇帝。夏惠宗秉常与皇后梁氏的儿子。公元 1086年~1139年在位。梁氏(?~1099),秉常朝皇后,国相梁乙埋女儿,乾顺朝皇太后。乾顺在位 53 年,是西夏王朝历代皇帝在位时间仅次于他儿子的一位。但是,在他执政期间,梁氏专权就占去长达14年时间。

乾顺继位时,年仅 3 岁,由他的生母梁太后及其兄梁乞逋摄政,这就是西夏历史上第二代梁氏专政的黑暗时代。梁氏掌权之初,由于羽毛尚未丰满,采取对外称臣的韬晦策略,不断向宋朝进马、驼,要求归还失地。与此同时,宋朝正值哲宗赵煦继位,也因年幼,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高后守旧软弱,反对王安石变法和积极的开边政策,对内搞“元祐更化”,对外执行退让求安的消极外交与防务政策。宋元祐二年(1087 年)、夏天仪治平元年(1087 年),册封乾顺为夏国主,仍兼任节度、西严王。又割让葭、芦、米脂、浮图和安疆(今宁夏东部和陕西北部)大片土地给西夏。但梁氏仍然不断发动战争,还要夺回西部兰州等重要堡寨的土地,并对宋朝的边境进行大肆虏掠,给宋朝边地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也引起宋廷群臣对高后消极退位政策的不满,变法派势力也在朝中渐渐抬头。元祐八年(1093 年),高后病故,哲宗亲政,开始扭转朝政,重新启用变法派,对外执行强硬政策,并立即停止给夏国的岁赐。同样,在西夏国内对梁氏专权和不断发动战争,给夏国经济带来严重困难,各部族们也早已不满。加之,梁乞逋的政治野心越来越膨胀,甚至要把他妹妹梁太后的权力也给架空。梁太后对他弟弟的野心也早有觉察,便采取措施先夺去他的兵权,并于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又依靠大首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撒辰等部族的力量,诛杀梁乞逋,清除了他的党羽势力,自己掌握了朝政。夏国内部的争权斗争,使国力受到严重影响,宋朝反而乘机向夏境内步步进逼,先后在宋夏边界修筑了石门寨(赐名平夏城,在今宁夏固原北黄铎堡)等 50 多所新城堡,还占领了西夏天都山(今宁夏海原南华山、西华山)、南牟会(今宁夏海原西安乡)、洪州、宥州以及不少沿边城寨。夏国再也无力反攻。这是西夏建国以来,与宋战争处于最为被动的时期。夏永安二年(1099 年),梁太后去世,乾顺亲政。对此,另有史书记载认为,西夏的宗主国辽国,对梁太后历来反感,当乾顺已经长大成人,梁太后仍然把持朝政不松手,还不准皇帝自己主持国事,辽帝非常气愤,便派人把她毒死。也有研究者认为,实际上是乾顺自己把母亲毒杀了。

乾顺亲政以后,勤奋理事,在内政与外交方面都有所建树,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推行和平睦邻的外交政策。乾顺一上台就主动与宋、辽两个大国谋求和解。辽国开始并不相信反复无常的夏国,对夏国的请和置之不理。后经乾顺一再派使臣请求,辽主动摇了,便向夏国使臣了解乾顺的情况,夏使回答说:“秉常英明,处事谨慎,守成令主也。”辽国经过反复考虑之后,才同意与夏国友好,还于辽乾统五年、夏贞观五年(1105 年),将宗室女南仙封为成安公主,下嫁给乾顺。辽夏和解之后,夏又在外交上主攻宋朝,而宋朝同样对西夏缺乏信任,双方根本谈不进去。夏国又请求辽国出面疏通,经过辽使反复做工作以后,宋朝才勉强同意与夏和解,接受了西夏的“输诚请罪”,但不同意归还夏国的失地。毕竟夏国与周边邻国的和平友好关系都建立起来了,给夏国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机遇,也给人民带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第二,利用大国斗争,收回失地,扩大疆土。女真族完颜部落兴起,于夏雍宁元年、辽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 年),脱离辽国自己称帝,建立金国。在金与辽、宋争夺中央统治权的战争中,夏国巧妙应对,从中渔利。乾顺刚开始的时候,对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尚未认清,曾支持过辽国抗金,而当他目睹了新生强国金的实力以后,在夏元德六年、金天会二年(1124 年),即时修改外交政策,开始向金国称臣,对金国保证“永依臣事辽国旧例”。作为回报,金国“以下塞以北,阴山以南,乙室耶刺部吐禄泺西地(今山西大同西北)与之”。夏也在联金抗宋中得到许多好处。

第三,尊行儒教,推动国内汉文化建设。西夏王朝自元昊立国后,就开始创立蕃学,“蕃礼”与“汉礼”之争延续了数十年,但总的来看,在乾顺以前还是蕃礼占上风。乾顺亲政后,御史中丞薛元礼向他建议说:“文教不明,汉学不重,则民乐贪顽之习,士无砥砺之心。董子所谓‘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可得乎?”他非常同意薛元礼的看法,立即在国内推行“尊行儒教”和恢复“汉礼”的基本国策。夏贞观元年(1101年),乾顺命令在蕃学之外,始建国学(即汉学),置教授,设弟子员300,享受官方供给。后此,西夏儒学日盛,文教繁荣,“汉礼”逐渐占了统治地位,结束了西夏王朝“蕃礼”与“汉礼”的反复争论。乾顺本人也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夏大德五年(1139年),官员高守忠的家中生长出灵芝草,百官表贺,乾顺作《灵芝歌》。近年在发掘宁夏贺兰山东麓西夏王陵时,发现刻有灵芝歌的残碑,碑上刻有“俟时效祉,择地腾芳”,“德施率土,赍及多方”等诗句。其韵律优美、词语雅正,完全是中原古体诗的格式。留存下来的西夏文韵书《文海宝韵》、西夏文字典《音同》均刊印于乾顺朝时期。

另外,乾顺与他的母亲梁太后都笃信佛教。现在从留下来的西夏文佛经题款中可以看出,西夏王朝将 3500 多卷汉文佛经翻译成西夏文,是从元昊朝开始的,而完成的时间是在乾顺母梁太后执政时的天祐民安元年(1090年)。从题款中也可以看出,这些佛经翻译于秉常朝的最多,其次就是乾顺与母梁太后时期。梁氏和乾顺执政时期,还大规模修建寺庙和佛塔,如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修建甘州卧佛寺等,都规模宏大,建筑和雕塑水平很高。

夏大德五年(1139年)六月,乾顺病逝,享年57岁。谥“圣文皇帝”,庙号崇宗,墓号显陵。长子仁孝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