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历史名人(上)
11089100000034

第34章 周美 周永清

周 美(生卒年月不详),北宋将领。字子纯,灵州回乐县(今宁夏吴忠境内)人。周美少年从军,在朔方军当一个普通士兵。宋咸平五年(1002 年),李继迁攻占灵州后,他作为难民,逃离家乡流落到京都开封,受到宋真宗的召见,收为禁军士兵,担任皇帝随身宿卫。

周美不久就提升为军侯,被调往陕西路戍边。参加过对西夏军的方渠、九井原、乌仑河等战斗,表现勇敢,大败敌军。因功升任武都虞侯。宋康定元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年)正月,爆发宋夏三川口大战,宋军大败,震惊朝野。宋廷改派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认为周美在对夏作战中,表现出有勇有谋的素质,很赏识他,提升他担任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期间,周美向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范仲淹请准,修复曾被夏军攻占的延州门户金明寨。他说:“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果然,当金明寨刚修好不久,夏军数万人马就来抢夺该寨。周美领 2000 宋军迎战,因敌众我寡,又没有后援部队的支持,周美两次巧布疑兵,吓退夏军,守住了战略要塞金明寨,因功加文思使,升任知保定军。但被鹿阝延都总管、缘边经略使庞籍挽留,改任陕西东路都巡检使。

宋庆历年间,周美在与夏军作战中,总是自愿找硬仗打,并能以弱制强,以少胜多。他常说:“兵常以寡击众,何自怯也!”宋庆历二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四月,夏军侵占宋朝控制的承平寨(今陕西子洲南),宋洛苑副使、知环州种世衡,命令部将们各带 3 天口粮,直捣敌穴,夺回失地。周美劝说:“彼知吾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种世衡不听。只有周美一军从山中小道悄悄逼近敌人,未被发现,并在芙蓉谷、拓跋谷,出其不意,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夏军。世衡和其他各军都无功而返。这一仗周美独建奇功,再升为骐驎使。庞籍、范仲淹都夸周美是将帅之才,一致保举他升任鹿阝延路兵马都监、贺州刺史。以后,周美又于无定河战斗中打败夏军,并乘胜追至绥州,杀党项酋豪,焚其庐帐,并筑龙口平寨。他的军事才干和忠勇精神被朝廷发现之后,便受到特别重用而步步升迁,先后担任过:鹿阝延路钤辖、副总管、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陵州团练使、步军副都指挥使、遂州观察使、鹿阝延路副都总管、耀州观察使、马军副都指挥使等许多高级军职。甚至让他出任过侍卫亲军马军殿前都虞侯的特殊要职。在宋夏对抗的年代中,宋廷软弱,边将受屈,战多失利,人民得不到保护而流离失所。只有周美率领的一支精兵,前后与夏军发生大小战斗10余次,共扫平敌帐220多座,招引蕃部内附达11族,收复和修建城堡甚多,屡立战功,被边民称为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令夏军闻之丧胆。由于周美立功多,打胜仗多,所以他得到的各种奖赏也多,但他把所有赏金都如数分发给部队官兵,直到去逝后,他是“家无余资”,只有满身的伤疤。被宋廷追赠为忠武军节度使,谥“忠毅”。

周永清(生卒年月不详),北宋将领。字肃之。周美的孙子。受祖荫为官,初任阁门祗候,素以忠勇而著称。

皇祐四年(1052年),周永清作为使者,监押赠送给西夏的服装到夏境宥州(今陕西靖边东)边界交割。这是自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议和后,宋朝每年以“赏赐”名义送给西夏的衣物。按照礼规,西夏人在受“赐”时要跪着接受。而这一次西夏人在受赐时,竟傲慢无礼而不下跪。周永清为了维护宋朝的尊严,对受赐夏臣严厉责问,终使西夏使臣下跪。回朝后,奖励他为国争光而升为通事舍人、谓州钤辖。

周永清到谓州上升后,看到兵士们虽骁勇但不懂阵法。他便采用唐朝大将李靖的兵法为式样,对部队进行严格的训练,使军容大为改观,战斗力大幅度提升。上级将帅们对于这种训练方法大加赞扬,并将周永清改进过的阵汉,详细绘图加上文字说明,一并报送给朝廷。朝廷颁旨,命令全国各地的驻军都要按周永清的练兵方式训练部队。

周永清担任秦凤路钤辖、河北沿边安抚副使、代州知州期间,契丹辽无理向宋廷提出割地要求,而宋朝软弱无能,竟然命令他和大臣韩缜一同担任划割土地的使者。周永清愤怒上表坚决反对这一做法,他说:“疆境不可轻与人,职守土,不愿行。”但朝廷在主和派的把持下,仍然一意孤行。他再次上章力陈利害关系,也没有得到采纳,仍要他必须执行朝廷的命令。周永清一气之下,以母亲身体有病为理由,辞掉官职回到家乡去当农民。

不久,周永清又被重新任用,历任高阳关、定州、泾原路钤辖,知泾州、保州,定州路副总管等职。最后在东上阁门使职位上病逝。史书对周永清“不以地与敌”的言行大加歌颂,认为武人不仅要有“勇”,更要有“忠”,忠勇兼备,“尤武士之所难能也。”周永清是一名勇敢善战,忠于国家的模范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