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没有回头箭
11088800000081

第81章 官员信息公开贵在成效

报载,近日长沙市百余市直单位的千余名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在当地媒体统一向社会公开,此次公开涵盖了长沙市的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望城六区的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所有参与联点驻村(社区)的市直单位(市国安局除外)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城区、市直单位的民情联络员。涉及面之广,涵盖范围之宽,在国内罕见,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轰动效应。对于如此大规模地公开政府官员个人联系方式,对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件极大的好事,无论是老百姓个人,还是一个机构,如果需要和这些官员及其所涉及的单位、部门,询问、办理某方面的事情的时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社会之所以反响如此热烈,也说明民众对包括官员个人联系方式在内的政务信息公开不仅有强烈的需求,而且也有很高的期待。长沙市的大胆尝试,应该说满足了公众的这样一种需求和期待。

对于这样的举措,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公开了个人联系方式的官员,不是把自己的个人隐私也暴露给社会了吗?从表面上看确实有这样的问题,因为对一般人来说,个人联系方式是一种重要的个人隐私,但对于政府官员,特别是一些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官员来说,就不能简单地如此推理了。因为,这些公布联系方式的官员,行使的是一种公共权力,在他们行使公共权力的范围之内,他们实际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公众人物,有诸多的机构、社会成员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诉求,在其工作职权范围内的事情,随时随地要和你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官员向社会公布的个人联系方式,实际上成为联系群众、满足人民群众诉求最便捷的沟通渠道和方式,类似于市长热线等,只不过是完全和公职人员的个人实名挂起钩来而已。

另外,将官员的个人联系方式公之于众,也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本精神。作为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一个行政性法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内容、方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尽管这些年来我们的各级政府在这方

面做了很多工作,政务信息公开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电话等各种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个方面,政府所做的,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政府仍然存在着不少的暗箱操作、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成为少数党政官员乃至机构滥用权力、滋生腐败的重要源头。因此,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包括官员个人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开性、透明度,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长沙的数百单位、上千官员向社会公布个人联系方式,为民众提供方便,自愿地接受社会监督,无疑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有着很重要的示范和探索意义。

当然,长沙市大面积公开官员个人联系方式、提高公权力行使透明度的做法,仅仅迈出了大胆的一步,接下来如何运作、会产生什么的效果,现在都还是未知数,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有几点是可以预期的。

首先,公开容易,持续难。一个新事物实施以后,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很多制约因素,但有一个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要有持续性。长沙市官员个人联系方式公开也是如此。一旦公开以后,就要持续地运转,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成为一种笑柄,甚至闹剧。所以如何持续,是长沙上千名官员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只有持续,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使其日臻完善。

其次,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实实在在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防止作秀,防止变成摆设。这么多的官员公开个人联系方式,说到底,是要为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提供方便,因此,能否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就成为问题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官员的精心呵护,精心处置,甚至要占用你个人的很多时间和精力。说实话,要认真对待数以万计的民众的各种诉求,要呵护好被晾在社会上的这个公开电话号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要24小时开机。这对官员的决心、恒心、耐心都将是严峻的考验。而最终检验的,恐怕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只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并能够为他们带来实惠,带来利益,才会彰显出其巨大的生命力。

最后,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上千官员的个人联系方式被公布后,将进入无终点的运行轨道。接下来问题是,在具体运行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而且很多情况也许并不是我们事先都可以预料到的。按照笔者的理解,这上千名公布个人联系方式的官员,他们的地位、工作职权范围以及个人的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决定每个人的情况都会有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市直单位或者六个区的党政领导人的电话,肯定受到的关注度更高,要处理的公共事务相对也会更多,而一些具体岗位公务员的电话,相对会少一些,但也许会更具体。因此,笔者认为,长沙市这些被公开个

人联系方式的官员,要按照不同的类型,建立一些工作机制和工作规范,如书记、区长、局长等主要领导干部,因为受理的电话量大,仅靠领导者个人也许无法应对,那就需要通过建立一个小的团队,专门收集、分发、研究,对各种诉求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样的方式,如果运行得好,甚至会引起政府传统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的改变,使我们的政府及其官员,真正感受到社会的脉搏、人民群众的呼声,也使他们的工作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在实践中体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