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没有回头箭
11088800000004

第4章 争取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中国必须及早谋划

2011年5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发布了《网络空间的国际战略》。这是继2003年美国发布互联网国家安全战略之后美国从国家层面发布的另一个重要战略。美国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包括中国高层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关注。

与此相联系,前不久,作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策咨询机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一年一度的暑期主任办公会议,有关《网络空间的国际战略》同样成为与会专家热议的话题。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绝大多数都是当今中国在网络信息化领域的权威专家:如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国务院参事、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曲维枝,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著名经济学家、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副主任吴敬琏,以及邬贺铨院士、何德全院士、李国杰院士、胡启恒院士、方滨兴院士等。作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笔者也出席了会议。

尽管本次会议主要是研究国家信息化专家委的工作,但与会专家在讨论中,都不约而同地把应对美国提出的《网络空间的国际战略》作为重要内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相继建成了信息高速公路及信息基础设施,从此进入网络时代,引领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在世界网络运用方面独领风骚。为了从国家战略全局上谋划网络的正常运行并确保国家和社会生活安全与稳定,美国在2003年2月14日正式将网络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并同时发布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如果说美国2003年发布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更多地是基于国内网络安全的考虑,那么,今年5月16日美国发布的《网络空间的国际战略》就不仅仅限于国内网络安全,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国际战略了。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份长达25页的《网络空间的国际战略》中,美国一方面突出

了其在网络空间领域的三大核心原则,即“基本自由、隐私和信息流动自由”,强调“数字基础设施已经越来越成为繁荣的经济、活跃的研究社区、强大的军事、透明的政府和自由的社会的脊梁”;另一方面把以美国为首、联合“志同道合”的国家建立一个大家期待的网络空间的行动准则,作为其外交、国防政策中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目标。在这些准则中,既包括美国过去在主导互联网方面建立起来的某些准则,如以言论结社自由为代表的基本自由维护、产权保护、隐私保护、犯罪打击、自卫权利等,同时,还特别强调要在新的形势下,建立一系列新的行动准则,包括全球互操作性、网络稳定性、可靠地访问、多方管理、网络安全调查等。

为了维护以美国为首的“志同道合”者的利益,美国还声称,必要时会对网络空间中敌对行为作出回应,保留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的权利——外交、信息、军事、经济,以及适当的和适用的国际法律。这就意味着,美国一旦认为它的网络安全受到威胁,就可以用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一切手段进行干预,其锋芒所向,跃然纸上!

美国在网络空间中的强势,集中反映了美国未来的战略意图。其核心在于进一步主导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进而控制网络空间的规则制定权。所有这一切,说到底都是为其用军事手段干预其他国家提供法理依据,并维护美国在国际网络空间中的霸主地位。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作为一个互联网大国,中国必须及早谋划,制定相应的网络空间战略和应对策略,争取更多的国际网络空间的话语权。

首先,在观念上要树立第四空间的概念,不能把互联网的应对过多地局限在网络舆情的层面,而应该上升到更重要的国家战略地位加以积极应对。所谓第四空间,是指把网络空间视为继领陆、领水、领空之后的第四个重要领域。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第四空间将直接对现实空间起到制约作用,其战略地位远在领陆、领水和领空之上。我们只有树立起这样的理念,才能对网络空间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中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其次,在国家层面制定网络空间的发展战略,建立相应的机构,确保这一战略的实施。为了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美国政府在2009年建立了一个有关互联网战略发展的总统直辖办公室,负责美国各部门之间有关信息工作的协调,如今已经建立运行。相比之下,我国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中,却撤销了具有跨部门协调功能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使跨部门的协调被削弱。至于包括网络空间发展战略在内的有关信息化的重大问题的研究,严格讲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也缺乏这方面的组织和体制、机制的保障。

再次,在应对策略上,要软硬相济,我们不可能、也不具备一味对抗的实力,要尽量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争取和更多的国家在网络空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扩大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最后,在网络空间的技术和标准等方面,要积极组织科研力量,抓紧进行联合攻关,力求缩小我国和美国在这方面的差距,尽可能实现在一些关键基础设施和应用领域的技术自主,即使暂时做不到这一点,也要尽可能实现系统可控,最大限度地为我国的网络空间发展服务,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