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没有回头箭
11088800000029

第29章 “三公消费”难公开的三大原因

中国“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公务接待费”这“三公消费”每年多少钱?答案一直是个谜。

2008年,有学者曾经提出三个3000亿元的估测,即公款出国3000亿元、公款招待3000亿元和公务用车3000亿元,并认为中国的行政成本多年来高居世界前列。但该数据被财政部否认,认为“实际肯定比这个小”。

但为什么财政部不公开具体数额呢?政府部门在此事上的态度“羞羞答答”,是因为害怕具体数据过高会引起舆论物议,而且“中国行政成本过高是举世公认的”。

“三公消费”难以公开,具体原因是政府部门思维传统僵化、政府部门裁量权过大,且人大会议未能发挥应有职能。

“为什么这么说?这不仅取决于政府部门有一个公开的意识,还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具备公开的条件。”相关部门解释说,现在财政预算科目还细化不到每一项的支出。政府支出中的“购置费支出”范围很广,既包括汽车,也包括桌椅板凳、办公用品、电脑、纸张等。这是今后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进一步明确预算支出统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首先是政府思维定式,不能顺应民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实行,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但政府部门还是倾向于把政府的这些信息视为秘密,不能主动公开,遇到公民申请公开,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只装作不知道。

政府部门之所以可以装作不知,原因在于没有严格的制度,政府自由裁量权过大。广州政府主动公开了预算,而上海政府遇到公民申请仍不公开,同时地方政府,“公开不公开两可,就是因为政府部门没有受到严格的约束”。

这里,根本原因在于人大会议仍只是“橡皮图章”,不能真正履行职能。公开只是第一步,而公民要真正参与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还要依赖人大代表真正发挥作用,

亲自制定预算,并且监督相关部门执行,形成对政府的刚性约束。

然而,这第一步要走出来就不容易。其实“三公消费”基础工作不难,难在政府部门是否拿出应当的态度来做这件事。

好在人大已经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审查预算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求在明年向人大报告预算时,要报告政府的基本建设情况和政府行政开支情况。正在修改的预算法中,我们也明确地提出预算公开的要求,即政府编制的预算、调整预算、决算、部门预算,经过批准后,都要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