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亚欧硝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1088100000004

第4章 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

经济危机自1929年开始至1933年春,已使美国的经济下降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人们对未来、对美国社会丧失了希望和信心。这时的白宫主人是柯立芝繁荣时期声名大震的前商业部长胡佛。胡佛政府一再预言危机即将过去,而现实是危机一步步加深。

胡佛是“自由企业”的拥护者,一贯反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但在危机日益加深的压力下也开始动用国家机器“干预”经济了。他照搬繁荣时期所谓“自上而下”的老套路,采取优先资助大公司、大银行、大农场主,紧急援救那些处于社会金字塔顶层的富豪等措施来对付危机。

结果,在生产过剩、产销严重脱节的情况下,这种措施救活的大企业不多,而破产的小企业和小土地所有者却大量增加,排队等候慈善机构发放面包的失业者队伍越来越长。政治上的动荡也加剧了,1929年至1932年,大约共发生2700次罢工。

1933年这一年就有117万工人罢工,在全美国都能听到饥民们示威游行的脚步声。

在俄克拉荷马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和圣保罗市,成群的人闯进食品杂货店和肉类市场,把货架上的东西一抢而光。伊利诺州的林肯市有4000人占领了州议会大厦;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有5000人占据了10层高的市府大楼;芝加哥市有5000名忍无可忍的教师闯进了市区银行;俄亥俄州的失业者向哥伦布市议会大楼进军,喊出了“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

1932年9月,美国退伍军人团通过一项决议,宣布“现在所用的政治手段已不能迅速有效地对付经济危机了”。

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率先出现了极右组织“美国法西斯协会和黑衣社”。接着在一些地方先出现了极右组织“美国法西斯协会和黑衣社”。接着在一些地方又出现了银衣社、白衣社、褐衣社、民兵团、美国民族主义党等法西斯团体。他们残杀进步工人、农民和黑人,给经济萧条的美国带来进一步的混乱。正是在这种混乱的背景下,美国开始了第三十二任总统竞选活动。共和党仍推胡佛作为总统候选人,民主党则推出了富兰克林·罗斯福。

从1932年7月2日始,罗斯福公开以“新政”作为竞选纲领,指责胡佛“粗暴的个人主义政策”,抨击金融巨头,表示要为“那些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们”谋求好处。并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表示要用国家行政和经济力量,整顿经济混乱状况,扩大就业机会,增加社会消费资金,克服经济危机。

在全国经济濒于崩溃,社会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岌岌可危的严峻形势下,罗斯福的纲领得到广泛的支持,加上他本人的组织才能和演讲才能,终于在竞选中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于1932年11月8日当选为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白宫前面的草坪上宣誓就职。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下令禁止囤积黄金,违者重罚,由此拉开了“新政”的序幕。“新政”分为两个阶段:1933年至1934年是第一阶段,重点在复兴救济;1935年至1939年是第二阶段,重点在改革,即全面地推行自由主义政策。罗斯福在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方面,提出了有名的复兴、救济、改革计划,对经济、社会进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和调节。

从1933年3月初罗斯福上台,至1939年共6年的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和国会总共颁发了700多个法令,这些法令几乎涉及了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统计,在罗斯福新政任内有关美国生活、社会和各种问题的演讲,比以前历届美国总统的有关的演讲加在一起还要多。

“新政”的实施使美国迅速恢复了经济实力,从而使其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民主国家兵工厂”的作用,为同盟国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后盾。

罗斯福在大刀阔斧实施“新政”的同时,尽其所能推行国际主义外交路线。但是,由于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他要使美国参与国际社会的种种努力归于失败。

首先是日内瓦裁军会议的流产,随后是罗斯福加入国际法庭的提议被否决。罗斯福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决定以内政为主走孤立主义外交之路。1935年年初,随着欧洲战争危机的加深和经济恐慌的缓解,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倾向于持孤立主义的态度,他们认为,防止卷入欧洲战争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弃一向标榜的航海自由。2月,意大利发出入侵阿比西尼亚的叫嚣。3月,德国废除了《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其军备的条款,日本这时则在加紧侵略中国的华北。

面对此种情况,美国国会从3月就开始讨论各种不同的中立法案。多数人主张制订对所有交战国禁运武器、冻结货款和限制贸易的彻底中立法;主张集体安全体系的人则想制订一项授权总统酌情处理的中立法,以区别对待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经过3个月的辩论、争执,美国国会终于于8月24日通过了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皮特曼提出了《中立法案》。

8月31日,罗斯福总统勉强签署了该法案。这个法案完全反映了孤立主义者的主张,它规定对所有交战国一律实施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的禁运,但授权总统确定军需品名单和宣布实行禁运时间;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国运输军火,旨在防止通过贸易渠道卷入战争或纠纷之中;法案还规定,如有必要,总统可宣布不保护乘坐交战国船只旅行的美国公民。

在新《中立法案》下,美国战略物资仍源源不断地运往意大利。1936年5月,阿比西尼亚沦亡后,美国撤销了“道义禁运”,宣布对意大利的占领不予承认。8月6日,西班牙驻美大使向美国******提出购买少量机枪弹药的请求,被美国政府婉言拒绝。8月11日,美国正式宣布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9月30日,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呼吁民主国家制止德意的武装干涉,援助西班牙共和国。美国政府仍坚持同英、法同步行动,奉行“不干涉”政策。1936年11月罗斯福再度当选总统后,要求国会采取行动,对西班牙冲突双方实行禁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