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零点星光
11087600000088

第88章 说骂人

阿健那会年轻时,没那么多书,所以书就读得少了,偶尔看见一本鲁迅先生的《论“他妈的”》,才知道骂人也是分等级和不同区别的,才发现有个国骂的词,没发现这个本时,因种种原因想骂人时,还很羞涩,很难为情,很不好意思骂出口“她妈的。”鲁先生当时对这个词,原是想鄙视一番的,没曾想到,反而成了风靡于大街小巷通行语了,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估计鲁迅先生也没想到,国人把他更加的发扬光大了,在网络上变成了“TMD”,有时候不管是文人也好,写手也好,似乎不在文字里出现“TMD”就不能表达一股正气凛然的愤慨,也似乎表达不出一种传统语言的继承和发扬,说真的,我到不是太喜欢这个词,不喜欢归不喜欢,我到也用过不少这个词,在现实里也是用过,实在的讲,我很偏向用“奶奶的腿”这个词来表达一下自己的骂人方式,也是实话实说吧,我用这个词时,还大都是调侃的意思,也还是说给比较熟悉的人的呢,因为中国人是很忌讳你骂别人妈的,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心里特征,至于你要生气时,骂他其他的人啥啥的,大多数人是不会太放在心里的,所以总觉得“奶奶的腿”这个词还多多少少比较文雅些,如果不信,鲁先生写得《论“他妈的”》,你再写个《论“奶奶的腿”》,说不定,有人觉得你比鲁大师还文雅,还有学问呢,呵呵,可别当真,我说的不一定。

当然了,骂也有很多种了,有国骂,还有京骂,国骂就不说了,现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来几句,有一次在北京一个体育馆看国安队和另一个对比赛,一群人服装整齐,动作化一,口号激情的喊着:“国安队……”,后面的“加油”句子还没出来,那边就有一个京腔的人接着:“傻*!”,并且一直重复里很多次,我才第一次领路了京骂的威力。

有人还把骂人做了整理,分为了几大类别,看来有人在骂人上也研究出来了一点学问,有些骂人直来直去,开门见山,如阿Q的“王八蛋”,蒋委员长的“娘希匹”,都属于无遮无挡,横冲直撞的,到也爽快;有些骂人是不吐骨头的,指桑骂槐,含沙射影;有的则是藏龙卧虎,深含哲理,确有水准;有的见谁都骂,见啥都骂,什么“狗日的***”等等似乎成了口头禅以此吸引眼球,彰显所谓个性;有些则是直接骂自己,啥“日狗的***”把自己也带进去,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其实都是一类,无非就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扯个俗气当个性,拎个庸俗当文化罢了,对于那些跳梁小丑,雕虫小技,确实不值得一提。

而相声演员郭得纲在一篇针对一个娱乐圈的S大嘴的“剥文”中,对那些见别人好就心里不舒服的人的讥讽真可谓是一针见血,骂得上档次,有水平呀!告诫那些所谓的文化人,标榜的学者教授应该明白“读圣贤书,做仁义事,您真不懂吗?百鸽呼雏,乌鸦反哺占其仁,蜂见花不采结尔群,鹿见灵芝不逮鸣其众,占其义,羊羔跪乳,马不欺母占其礼,蜘蛛罗网而食,蝼蚁塞穴避水占其智,鸡非晓日不鸣,雁非暖日不至占其信”,而不要正事不干,整天盯着别人,“人前反三俗,被窝看毛片。又想当教授,又想立牌坊。长虫绕葫芦,假充龙戏珠。估计这些位也确实没正事干,哭着喊着不炒作,可谁红往谁跟前凑合。这种心态,比结账后的嫖客空虚,比收工后的小姐寂寞,比年假里的鸡头孤单,我都想给教授点小费了。拜托,不要再用牙齿阉割艺人了,我们都穿上铁裤衩了,小心嘴”,呵呵,这才真是高人呀,骂的痛快伶俐,骂得气贯长虹,骂得那个S大嘴估计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了。

儒家的温、良、恭、俭、让,讲究的是温文尔雅、礼尚往来,那也要看人了,呜呼,那个S大嘴也真是没事找事,吃饱了撑的,好管闲事,满嘴无德,自己落得个被人羞辱的地步也只有活该了,还是用俺自己喜欢常用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字吧:奶奶的腿,有些人贱得非要在贬低他人的基础上找点感觉,不找骂就痒痒的不行,那就成全他吧,但国骂就别用了,象郭大师学习学习,做个温文尔雅的,文明礼貌的,文质彬彬的骂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