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明明白白看年报
11087400000023

第23章 借我一双慧眼吧——利润表

通过资产负债表的阅读,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资产质量有了一定了解,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究竟如何,就必须阅读和分析利润表。

利润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重要依据。阅读利润表的重点在于了解该报表的主体构成变动趋势和相关的要素构成。

利润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得到该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情况。

一、利润表概述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例如,反映1月1日至12月31日经营成果的利润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利润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即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有多少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即耗费的主营业务成本有多少;营业税金有多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经济决策。

利润表分项列示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对外投资等所取得的各种收入以及与各种收入相对应的费用、损失并将收入与费用、损失加以对比结出当期的净利润。这一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损失进行对比,结出净利润的过程,会计上称为配比。其目的是为了衡量企业在特定时期或特定业务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为取得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价,为考核经营效益和效果提供数据。

通常,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

从主营业务收入出发,减去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税金后得出主营业务利润。

(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

营业利润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减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得出。

(3)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

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后得出。

(4)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

净利润(或净亏损)在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本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后得出。

在利润表中,企业通常接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也就是说收入按其重要性进行列示,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费用按其性质进行列示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利润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利润的构成分类分项列示。

利润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利润表的主体,反映形成经营成果的各个项目和计算过程,所以,曾经将这张表称为损益计算书。

利润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如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

在我国,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每个项目通常又分为“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分别用列。“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一)利润表编制原理

利润表编制的原理是“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平衡公式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在生产经营中企业不断地发生各种费用支出,同时取得各种收入,收入减去费用,剩余的部分就是企业的盈利。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的对比情况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企业经营不当,发生的生产经营费用超过取得的收入,企业就发生了亏损;反之企业就能取得一定的利润。会计部门应定期(一般按月份)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将核算结果编制成报表,这就形成了利润表。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一”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所得税费用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一”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一”号填列)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二)编制利润表的步骤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及明细账,并进行账账核对、账实核对及账证核对。

2.保证所有会计业务均入账的前提下,编制试算平衡表,检查会计账户的正确性,为编制财务报表作准备。

3.依据试算平衡表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结合有关明细账户的发生额,计算并填列利润表的各项目。

4.检验利润表的完整性及正确性,包括表头部分的填制是否齐全、各项目的填列是否正确、各种利润的计算是否正确。

5.有关人员签字盖章。

二、利润表的分析

(一)什么是利润表分析

利润表分析也称损益表分析,是以利润表的各个项目为对象进行的财务分析。在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必须要从利润表中获取财务资料,而且,即使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也应结合利润表,因为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同其获利能力密切相关。

利润表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解释了公司财务状况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分析利润表,可直接了解公司的盈利状况和获利能力,并通过收入、成本费用的分析,较为具体地把握公司获利能力高低的原因。就业主而言,它有助于分析公司管理收费的合理性及其使用效益。

(二)利润表分析的目的

1.能了解企业利润的构成及主要来源。

2.能了解成本支出数额及成本支出的构成。

3.能了解企业收益水平。

(三)利润表分析的内容

1.利润表主表分析

通过利润表主表的分析,主要对各项利润的增减变动、结构增减变动及影响利润的收入与成本进行分析。

(1)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

通过对利润表的水平分析,从利润的形成角度,反映利润额的变动情况,揭示企业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管理业绩及存在的问题。

(2)利润结构变动情况分析

利润结构变动分析,主要是在对利润表进行垂直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各项利润及成本费用与收入的关系,以反映企业的各环节的利润构成、利润及成本费用水平。

(3)企业收入分析

企业收入分析的内容包括: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分析;影响收入的价格因素与销售量因素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分析等。

(4)成本费用分析

成本费用分析包括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和期间费用分析两部分。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包括销售总成本分析和单位销售成本分析;期间费用分析包括销售费用分析和管理费用分析。

2.利润表附表分析

利润表附表分析主要是对利润分配表及分部报表进行分析。

(1)利润分配表分析

通过利润分配表分析,反映企业利润分配的数量与结构变动,揭示企业在利润分配政策、会计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规变动方面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2)分部报表分析

通过对分部报表的分析,反映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指明方向。

3.利润表附注分析

利润表附注分析主要是根据利润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相关详细信息,分析说明企业利润表及附表中的重要项目的变动情况,深入揭示利润形成及分配变动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四)利润表分析的类型

1.总体分析,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变化趋势。

2.结构分析,通过利润构成的结构分析,分析企业持续产生盈利的能力,利润形成的合理性。

3.财务比率分析,利用财务比率指标分析。

4.项目分析,对企业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的项目和变化幅度较大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主要的项目有: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所得税费用等项目。

(五)上市公司的利润表分析

对利润表进行分析,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收入项目分析

公司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取得各项营业收入,也可以将资源提供给他人使用,获取租金与利息等营业外收入。收入的增加,则意味着公司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入收入账的包括当期收讫的现金收入,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以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账面价值入账。

2.费用项目分析

费用是收入的扣除,费用的确认、扣除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盈利。所以分析费用项目时,应首先注意费用包含的内容是否适当,确认费用应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等;其次,要对成本费用的结构与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分析各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百分比,分析费用结构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费用要查明原因;同时对费用的各个项目进行分析,看看各个项目的增减变动趋势,以此判定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预测公司的发展前景。

看利润表时要与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说明书联系起来。它主要说明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情况、各项财产物资变动情况、税金的缴纳情况、预计下一会计期间对公司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财务情况说明书为财务分析提供了了解、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的详细资料。

利润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得到该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情况。

由此可知,该报表的重点是相关的收入指标和费用指标。

收入——费用=利润,可以视作阅读这一报表的基本思路。

当投资者拿到一份利润表,会看到五个醒目的会计指标。按报表上的顺序依次排列分别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其余四项都是依据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即前一项收入减去与该项收入相配比的费用得到的。

如:主营业务利润是从主营收入出发,减去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后得出营业利润是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减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得出:利润(亏损)总额则是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所得而净利润(净亏损)则是在利润总额(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相关的所得税费用后得出,投资者依次从上往下阅读,就可对上市公司当期的收入情况费用情况了解。

在这些指标中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尤其应关注主营业务利润。许多投资者往往只关心净利润情况,认为净利润为正就代表公司盈利,于是高枕无忧。

实际上,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来自于对自身主营业务的开拓与经营。严格意义上而言,主营业务亏损的,但净利润有盈余的企业,比主营业务盈利但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