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明星生意经
11087100000011

第11章 德云社郭德纲——传统曲艺复兴的商业化蜕变

近些年,在网络与媒体的相互作用之下,郭德纲借势风云突起,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磨打锤炼,一跃成为现今相声界年轻演员之中的佼佼者,据传2010年春晚导演组曾邀请郭德纲登台献艺,但由于郭德纲的档期安排有冲突,未能如愿,但由此可见郭德纲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之高。

郭德纲的名声大噪当然离不开他的相声根据地——德云社,德云社是中国的一个相声社团,全称是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以弘扬北方民族文化,培养曲艺人才,服务大众为主旨的曲艺演出团体。德云社打出的旗号是“让相声回归剧场”,做“真正的相声”。最初是由相声演员郭德纲先生于1995年创建,经历了十余年的风雨历程走到今日实属艰辛,现在的德云社正在逐步走向辉煌。

艰难“北漂”创业路,德云社终成大器

郭德纲的个人财富积累可以说正是随着德云社的逐渐壮大而发展起来的。如今德云社演出的门票异常火爆,一票难求,但这样的局面也是经过数年累月逐渐形成的,和其它创业一样,郭德纲的财富之路也是一步一步熬过来的。

话说1995年,一天津五短身材好汉勇闯北京城,十年间,说相声收门徒办公司,最终红遍大江南北。好汉何人?此人名唤郭德纲,公司便是鼎鼎大名的德云社。

“最早进北京是为了大红大紫。当时正好流行北漂,是条好狗都到北京叫唤一下是当时我们很流行的理念。当初来北京时的心态是跟着某个剧团演出,一旦能上春晚就会红,但是到北京后我发现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回忆起十年前创业的艰难,郭德纲很感慨。

1995年,抱着“远大”理想的郭德纲只身来到北京创业,当梦想破灭,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的时候,他一边以开公司和做策划、主持人等维持生计,一边开始与曲艺界同仁策划相声演出的事情。他首先找到的人是相声界前辈张文顺以及从小酷爱相声艺术的青年演员李菁,由于志趣相同,他们便开始相约抽出空余时间在京味茶馆、广德楼等地演出。1996年开始,相声演员邢文昭以及徐德亮等开始陆续加入郭德纲组织的演出,这样到了1998年,以郭德纲为首的演出团体扩展为十几个人,演出场馆也从茶楼扩展到中和戏院、华声天桥等稍大点的茶馆戏楼里。最初几年的演出,一般都是从下午一直演到晚上,2元钱一张票,演员多的时候说相声,少的时候说书。茶馆也只赚茶钱,票房收入全部归演员所有。虽然条件很优厚,但由于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以及观众群,所以当时每人每天的收入如果能达到30元钱,就会高兴好几天,这就是成绩,大家也都不指着这点钱活。

1998年,由于郭德纲组织的演出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一批演员,于是他便按照相声界的叫法,将这个小团体的演出定名为“相声大会”。郭德纲对传统相声的继承和理解有他独到的地方,很多观众认为郭德纲说相声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并且基本上都因为这个原因去茶馆听他的相声。于是,从1998年开始,郭德纲组织的“北京相声大会”开始小有名气,一场演出,茶馆里可以坐上100多人,有时候客人进不去,甚至把茶碗放在窗台上,站在外面听。可是这样的好光景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总是流动演出,且一些剧场的经营状况不佳,许多观众也随之流失。据郭德纲回忆:“火的时候我们和好几个剧场三七分账,剧场得三分。再好点剧场要求四六分,最后要求到一九分,即他们九分,我们实在干不了了,只能离开。”

2003年,“相声大会”还是没有太大成绩,一些演员走了,但还是有热爱相声的演员加入进来,于是演出队伍又达到了十几个人,也是从那年开始,“相声大会”开始改名叫做“德云社”,还有了自己的网站。

2004年初,郭德纲无意中在天桥乐看了一场业余的鼓曲演出,发现这个剧场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十分适合德云社,正巧也赶上天桥乐经营改制,所以当郭德纲与天桥乐的经理张福延谈了演出意向,双方便“一拍即合”。于是从2004年10月开始,德云社开始了进驻天桥乐的演出。

“当初真没想到德云社能这么火,我们也是抱着支持的态度接纳了他们。”张福延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如是说。最初德云社进驻天桥乐的时候也曾经经历过一段凄凉。当初的客人在二三十左右,20元钱一张票,剧场和德云社三七分账,而一天演出下来天桥乐茶馆的收入最多也就在200元左右。但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2005年五六月份,天桥乐的客人慢慢多起来。到2006年元旦前夕,人多得一发而不可收拾。究其原因,一方面就是天桥乐占据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相声演员常年锻炼,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吸引了大批观众。

郭德纲与他的德云社如今,德云社的演出火了,苦尽甘来终成正果。现在,听相声的人多了,举办演出的天桥乐茶园也比以前热闹了,就连茶园周围的居民也发现了赚钱之道,倒起了德云社相声票。德云社目前能上台的演员有39人,行政人员六七人,一场商演的出场费也已达到30万元,这与几年前一场演出每人100元相比,堪称天壤之别。在剧场经营上,德云社在北京地区除已有的三家外,还拓展了湖广会馆分场,德云社也在积极筹备着走出北京,到天津、沈阳等地开分社。

德云社火了以后,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有人开始质疑德云社的管理模式。德云社的前身是北京相声大会,说白了就是一盘散沙,2005年红了郭德纲,想再发展,成立公司就成了必然,可要从草台班子变成公司,这个转变不容易。的确,这与一般企业大不相同,这可算是郭德纲的“创新”。

郭德纲是德云社的一家之长,索性,郭德纲就真成了“家长”。

2006年开始,郭德纲面向社会招收学员,开办学员班、培训班,完全按照传统的民间戏班的方式来培养和教导学生,“两年一科,第一科是‘云’字科,第二科是‘鹤’字科,第三科是‘九’,第四科是‘霄’,连起来就是‘云鹤九霄’。”

既然是老戏班的做派,自然有老戏班的规矩。德云社从最初的三、五人到今天的四十来人,除了经纪人王海、老搭档于谦和最初的创始人张文顺以及李菁等之外,其余的成员几乎都是郭德纲的徒弟或干儿子。

郭德纲不无得意地说:“我徒弟都是于谦干儿子,于谦干儿子都是我徒弟;徐德亮、张德武是张文顺的徒弟;高峰是张文顺的干儿子;张文顺给我捧哏这么多年,李菁、高峰也是跟我多年的师兄弟,李菁的徒弟又是我干儿子。”

这样一环套一环的人际关系,就相当于德云社的公司架构。而对郭德纲来说,所谓公司管理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笼络人心的作用。

当然,德云社里绝对是“家长”郭德纲说了算,“艺术圈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你比我强,我才能听你的,你什么都不会你管我,我不会听你的。”

这反过来又刺激了郭德纲必须让“孩儿们”信服。于是,德云社诞生了自己的智囊团——创作班底。“为自己整理素材,挖掘和整理传统节目,包括我们写的戏之类的,这一块是由我们德云社的秀才徐德亮负责,他带着一拨人在从事创作,确保创作能够跟得上,不断能出好段子。”

背靠师父郭德纲这棵大树,又有了好段子,德云社里有些演员开始频繁在社会上出席各种活动及演出,甚至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做起节目主持人,有些也已是“小腕”了。这就是郭德纲对徒弟的培养和提携。

这时候再谈制度就好办了。在德云社里,“有的演出是拿月工资的,有的是用每场的酬劳计付的。”而对于给演员安排的场次,由公司考虑到个人收入的平衡统一编排。

与此同时,正是自己的明星号召力与成批成“腕”的徒弟们,让郭德纲有可能开始打造德云社的产业化链条。

生意摆成龙门阵,郭德纲生财有道

近四年时间,有郭德纲相声的场子,门票价格上升了至少20倍。成名之后,郭德纲还接了大量广告、代言、商演,收入直线上升,但郭德纲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为了今后的发展,他不仅继续挖掘、整理传统相声,还在大兴办起了学校,培养“鹤”字科的学员,与此同时,其红火度更延伸到拍电视、做主持、演电影、办学校、做服装、创美食……

位于南五环外的“北京德云艺术传习社”的相声学校将招收10岁以下的孩子,学习相声、武术、表演等课程。德云社相声演员和文化课老师联合教学,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每年学费在一两万元左右。创办相声学校既收入了不菲的学费,更为自己的团队培养了人才,能赚回更多的钱,是借鸡生蛋再孵小鸡的完美策略。

德云社自创服装品牌——德云华服的“幕后一把手”正是郭德纲的妻子王慧,“德云华服”这个名字亦是由郭德纲的德云社而来的。德云华服采用成衣销售及高级成衣量身定制,联合众多优秀的设计师,为有生活品味、独立、自信的成功人士提供各种高级量身定制的职业装、时装、礼服等服装及服饰,同时还提供个人形象设计、服装服饰搭配、着装礼仪专业指导等综合服务。德云华服的创立,可以说是郭德纲最新的赚钱之道,他将做出名气的中式服装品牌“京绣坊”整体买下,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德云华服”。据说,做这个品牌,最初是想解决德云社成员穿衣服的问题,以前大家一到重要演出的时候,经常集体出去做衣服,可是外面做的衣服一方面是贵,再一方面也不一定合适。现在,郭德纲经常率德云社弟子集体穿上自家品牌的服饰,搞个“德云华服”专场,既赚了门票钱,又推广了品牌,正是一举两得。继建外SOHO的第一家德云华服以中式高贵典雅范儿开门迎客后,一连串开店的大动作,让我们不难发现,郭德纲的用意远不在此,他正在建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准备跨界服装市场海捞一笔。

继郭德纲创“德云华服”中式服饰品牌不到半年,闲不住的郭德纲又开了个饭馆,取名曰“郭家菜”。虽然明星做副业开菜馆的比比皆是,但是郭德纲开菜馆,还是挺理所当然的,毕竟人家名字里就暗含了此项职业规划:又有“锅”,又有“缸”。“郭家菜”餐馆位于北京三里屯工体北路城市宾馆旁,未来的三里屯SOF10脚下,整体面积3 000多平方米。虽然郭家菜和德云社剧场就在同一楼,但是郭德纲经商有道,独具风格,坚称绝不搞“吃饭送票,看戏送餐券”的事,吃饭就是吃饭,听相声就踏踏实实地去买票听相声,甭管你多大腕儿,都不破这规矩。

虽然看似是家常小菜草根级别,但却开在京城夜时尚生活的中心,而且菜价可不草根。看来,这一次郭德纲先生欲走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道路——演出就餐购衣三相宜。掀开青白底的棉布棉门帘,里面的感觉则是很“郭德纲化”,迈入前厅,青砖铺地,木色房梁,四格天井,传统纹饰红绿相间,左右为德云华服展示售卖区,前厅正中间供奉镀金关公像,左右为廊,左手上楼为德云社三里屯分剧场,右手左拐即入郭家菜餐馆。

现如今在郭家菜的菜谱上看见的招牌菜,如郭家摔丸子、家熬塌目鱼、臭鱼烂虾、师娘打卤面等等,多是郭德纲先生自己下厨慢慢琢磨出来的。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了一些天津菜和鲁菜,即所谓的郭家菜的主要菜系。又考虑到三里屯的周边环境,为了网罗穿西装打领带者的口味就又多增加了粤菜。在这里大约一顿饭下来人均消费在100块钱上下,还是有点贵。但即便是这样,2009年12月6日开始试营业后,“郭家菜”厨师都已经快忙不过来了,看来有了郭德纲这块金字招牌,副业想不挣钱都难。以后要去三里屯做时尚达人,就要听郭德纲的相声,看郭德纲的戏,吃郭德纲的饭,穿郭德纲的衣。

此外,德云社还投资拍摄过电视剧《相声演义》、《县长老叶》等。近期正投资拍摄电影《三笑之才子佳人》,郭德纲说以前拍摄电视剧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德云社投资拍摄电影则完全是按生意来做,强调商业化、市场化,整部戏从投资、拍摄到后期的营销推广,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

随着产业的多元化,德云社的收入必将实现多元化,郭德纲的财富也呈直线上涨,发迹后的郭德纲在花钱上自然不含糊。早些年,先后买进了价值20万的马自达6和25万的PT漫步者,紧跟着又给妻子买了辆40万的克莱斯勒300C。他买车的欲望似乎从未停止过,眨眼间,又入手了一辆130万的奥迪Q7,如今,郭德纲再添置了价值70万的奔驰马可波罗房车,和同样价值70万的宝马3系跑车。掐指算来,成名4年来,郭德纲光买车就花费了300多万,出手之阔绰令人咂舌,换车频率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手里有了钱,自然也要改善居住环境,在购置房产上,郭德纲也有大动作,先是买进一栋连体别墅,入住之后还觉得不完美,于是大手一挥,又将一栋500平米市价超过500万的独栋别墅购置麾下。两年前,该别墅均价只有9 000多元每平米,如今这个小区的均价已经陡升到每平米1.6万元左右,区区两年,郭德纲凭着这处房产,不费吹灰之力身价再增加200多万,真可谓是“钱生钱”。虽然尚不知德云社的年收入有多少,但不难看出,郭德纲在2005年成名之后,已经迅速地实现了相当可观的资本积累。

当下德云社发展的关键是如何把文化做成产业,比如,通过剧场带动周边餐饮、文化衍生品、演出光盘的销售等等。对于被问及德云社未来会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对此,郭德纲不愿意想得太多。“我不奢望德云社能够进入世界500强,不问前程,随遇而安,这种状态就很好。”郭德纲说,对于进入富豪排行榜,郭德纲也没什么感觉,他只是期待自己和企业,都能够平稳、健康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至此,我们也希望德云社能够平稳健康走下去,带给大家更多欢乐,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