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不高兴
11086700000008

第8章 爸爸妈妈说话不一,我该听谁的?——一致

一群猴子生活在大森林里,他们日升时三五成群,外出觅食,日落时回到窝中,一起休息,过着平淡而幸福的日子。可是它们这样的日子被一位游客的手表给打乱了。

有一天,一位游客到森林游玩,不小心把他的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后来,这块手表被猴子“猛可”拾到了。“猛可”十分聪明,它仔细研究了半天便把手表的用途搞懂了。“猛可”马上成为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要想知道准确的时间,都要向“猛可”请教,不久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在猴子中间逐渐树立起威望,成为猴王。

“猛可”觉得手表确实是一个好东西,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他便每天在森林里面寻找第二个。果然有一天,他找到了第二块、第三块手表。“猛可”十分高兴,可是它也遇到了新的困惑:每块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这个问题难住了“猛可”。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一时之间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从此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被打乱了。不久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新任猴王成为“猛可”手表的新主人,可是它也遇到了和“猛可”一样的困惑。

一只手表可以指明准确的时间,可是当出现两个或者更多的手表的时候,人们对时间确定的判断就失去了标准,让人们无法断定哪个时间才是最准确的。这会让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这就是“手表定律”。它给人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只有遵守统一的行为准则,他的生活才会井然有序;如果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准则,人们的生活便会陷入混乱之中。对于教育而言,父母的要求要保持统一,不能出现父母双方不一致的情况,因为孩子只能接受一种价值观念。如果父母各自为他制定不同的人生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只能让孩子感到困惑,无所适从。

思想家韩非子说:“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其意在讲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保持统一的意见,如果他们各有所见,互不相让,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在大多数家庭中,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亲是严厉的,母亲是慈祥的。其实这是在讲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相互配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有的家长对孩子十分严厉,要求苛刻,这会让孩子对他十分害怕,见到他后战战兢兢,唯唯诺诺,有事不敢放手去做,有话不敢去说,有理不敢申辩;而有的家长对孩子总是纵容迁就,过于温和,孩子见了他后根本不在乎家长的看法,对他所讲的话当做耳旁风。这两种太极端的教育对塑造孩子的性格都是十分不利的。家长要严中有爱,溺而不纵,这样才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才能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避免“手表定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统一的认识,夫妻双方要达成一致意见,不能给孩子传递错误的教育信息。只有家长保持一致,相互支持与配合,才能共同担当起教育孩子的担子。有的家庭经常是父亲扮“红脸”,母亲扮“白脸”,其实这会造成孩子单方面地喜欢一方,而讨厌另一方,让孩子在潜意识中排斥另一方。

艳艳的考试成绩出来了。回到家后,她拿着自己的成绩单靠向爸爸炫耀:“爸爸,看我的成绩单。”爸爸并没有在意,随便说了句:“不用看了,你就给我说说吧。”

“一举夺魁,无人能及。”艳艳用成语来表示自己得了第一名。

艳艳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爸爸的表扬。可是爸爸脸一沉,说道:“不就是考了一个第一名吗?就这么骄傲,你知道吗?骄傲使人落后,你可不能太骄傲,否则下一次第一就不是你的了。”果然,艳艳的“嚣张气焰”很快被打压了下去,她拿着成绩单悻悻地回了自己的屋。

等到吃晚饭的时候,妈妈进门去叫艳艳吃饭。

“我没有胃口,一点也不想吃,我考不考第一爸爸都是不满意,”艳艳还在生爸爸的气,“哪有这样当家长的,总是这样损我,实在太过分了。”

“爸爸说你是为了你好,哪有家长对自己儿女有意见的呀。他是怕你骄傲自大,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给你敲个警钟,你就别生气了。妈妈真的觉得你很棒,为你高兴。”就这样,艳艳跟着妈妈出去吃饭了。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过于明显地“红黑”配合,就会在孩子心目中对家长产生了看法,他会觉得爸爸对自己太苛刻,一点人性也没有,他根本无法体会到父亲的爱,相反,他会觉得妈妈对自己挺不错。因此父亲和母亲的立场不一致,会让孩子觉得家庭不和谐。所以家庭教育意见要一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致,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孩子就会左右为难,心中充满了矛盾,其心理上也会产生压力,不知道自己到底怎样做才对。例如,爸爸教育孩子的时候,妈妈总是诋毁爸爸的方法不对,并对孩子说“别听你爸爸的,他不懂”,以至于孩子对爸爸的教导不以为然。这样做,只会使夫妻双方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吵架,甚至导致家庭矛盾加剧。因此,夫妻双方应尽可能在大问题上一致,并注意减少矛盾,给孩子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家长要树立合力教育意识。家庭成员要经过认真思考后,开个统一家庭教育思想、方法的家庭会议。坐下来坦诚地交流彼此的想法,求同存异。在教育孩子时,按照已经统一的方法、认识去做,看看效果如何。同时,这样的家庭会议应该定期召开。孩子是受教育的对象,对家长的教育行为有最直接的感受。孩子往往能很客观地评价爸爸、妈妈教育行为的优点与不足。家长应多征求孩子的意见,这对改进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是很有帮助的。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一旦家长在子女面前呈现出了差异和矛盾,最好有一方先让步,事后再和另一方交流,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争吵起来,因为这样会使夫妻双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都降低。如果有一方的观点偏向于孩子,正合孩子心意,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有了依靠,有了与另一方对抗的底气,还会加重两代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