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不高兴
11086700000041

第41章 爸爸妈妈,不要把你们的愿望强加给我!——自尊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根本不尊重孩子自己的个人意愿,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对于每一位家长而言,他们喜欢美术,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他们擅长弹琴,便期盼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钢琴家。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种将自己个人喜好投射到孩子身上的现象被称为“投射效应”。心理专家表示,人们总会在无意识之中用自己习惯中的个性与情绪去判断别人,认为别人会与自己一样有类似的价值观。疑心重的人总是觉得别人没有心生恶意,心肠好的人则认为别人也总是怀着很友善的态度和自己交往,爱说谎的人往往经常怀疑别人说的话是在敷衍了事,平时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则会认为别人也是很优秀的。

为了很好地验证“投影效应”的效果,心理学家罗斯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从很多学生之中抽查了80位,问他们是否愿意自己带着一张大牌子在校园里来回走动。有的人表示认同,觉得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他们很有自信地绕着校园走了好几圈。当周围同学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们的时候,他们表现很大方。他们会认为在自己的带头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除此之外,少数人则觉得背牌子绕操场走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因此他们反对这种活动。显然,个人态度的认同会很容易让人把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的人身上。

当人们认为自己身上所具备的某些品质会在他人身上出现的时候,那么他的个人情感、意志和特性便会投射到他人的身上。这便是“投射效应”的结果。这是让人在潜意识之中强加于他人的认知障碍。许多家长总是把自己的个人意愿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实现自己的意愿,希望孩子能够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是到了实际中,孩子对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总是表示出不满和反感的情绪。在孩子的心中,父母的投射心理根本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在他们那里得不到满足。事物之间总是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人与人之间相处也不例外。孩子从小在家庭中成长,在无形之中受到父母的影响与熏陶。这将会对孩子一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可是如果家长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问题,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这便会导致孩子要么依赖父母,没有主见,要么叛逆父母,自行其是。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能一味遵从家长的意愿。只有孩子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才能够形成自己的做事方法与思维,早日成熟,理智应对现实中的一切。

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也是出色的政治家。他能够闻名于世,在各领域有所建树,这和他从小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他出生在一个民主家庭,他的妈妈十分尊重他的个人意愿,他的家庭氛围十分民主。当富兰克林对现实中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的时候,母亲总是耐心帮他分析利弊,予以开导,让他能够早日适应环境。正是这样宽松的环境让富兰克林可以有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可以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富兰克林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妈妈还会给他提出一些合理的善意的建议,促进了母子间和谐的关系,使富兰克林从小就非常有主见。

富兰克林幼年时十分可爱,他鼻梁挺拔端正,大眼睛碧蓝透亮,卷发金色闪光,真是人见人爱。每次妈妈会特意为他选择和他漂亮卷发相搭配的衣服。然而妈妈的做法却没有得到富兰克林的认可。一天,妈妈为富兰克林准备的是一套绉布质地的服装,可是没想到富兰克林却表示反对,拒绝了妈妈的建议。他告诉妈妈自己今天要穿水手服。难怪妈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做妈妈的对于衣饰的品味虽然高雅,可是执拗的儿女却并不喜爱。”等富兰克林长大后,他希望能够剪掉自己的卷发,他向妈妈提出了这个要求。妈妈虽然很喜欢看有一头卷发的儿子的样子,可是妈妈还是尊重他的意见,让孩子剪掉卷发。

很多父母总是觉得孩子年龄还小,还不懂事,根本没有什么自尊心。所以父母代办了他们的一切,实际上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他们十分希望父母能够听取他们的看法,尊重他们的意见。父母和他们讲话总是用一种命令式的口气,他们常对孩子讲“你不行,听我的话没错”之类的话语,一下子否定了孩子的看法,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建议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最好使用比较委婉的话语:“我觉得这样做还不错,你觉得呢?”这些话无形之中渗透了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得到重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因为孩子懂事后,他们开始以自己的思维去考虑自己接触的世界,他会用自己的小脑筋去想自己遇到的事情,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对塑造他们的性格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父母的赏识和尊重,他们期盼自己的诉说能够得到家长的耐心倾听与理解。哪怕孩子的意见很稚嫩,在现实中不具有可行性,父母还是应该去认真倾听。有的父母非但不鼓励孩子讲出自己的看法,还嘲笑孩子的意见,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讽刺:“你这小孩懂什么,大人的事你别管!”这一下子否定了孩子,让孩子受到伤害。这也一下子关闭了孩子与父母交流的大门。今后孩子再有看法,也只会埋藏在心里,不愿讲出。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再次受到父母的嘲讽,自己再次受到无形的伤害。

父母尊重孩子,就应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给他们自主的机会去表现。对于孩子的选择,父母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任由其行。父母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加以指导,用一颗爱心去接纳孩子,用宽容去对待孩子。作为父母,他们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唤醒孩子的权利意识,只有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权利,遵从他们的看法,孩子才会从小懂得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捍卫自己的利益。

父母不可能每时每刻和孩子在一起,也不可能控制孩子的一切行为,父母需要做的是教会孩子自己一人的时候适应环境,学会和社会上各种人打交道。只有教会孩子方法,孩子才能应用于实际,在现实中接受磨炼。不要强加给孩子你的愿望,充分尊重孩子的愿望,这便是合格父母的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