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写给中学生及家长和老师
11086500000045

第45章 吃苦耐劳强素质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

——陶行知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座山上有个石佛,很灵验。于是有很多人踏着这座山上的石阶来参拜这个石佛像,而这些石阶和这个石佛像都是用的这座山上的同一块石头做出来的。于是有一天,石阶极为不满地对石佛像说:“你我来自同一块大石,凭什么你要受人参拜,而我要接受人的践踏……”石佛像很镇定地说:“因为你是由三两刀切成的,而我是经过了千刀万割修得成佛的。”简短的故事蕴藏着深刻的哲理——一切成功均缘于磨砺与苦难,只有勇于吃苦耐劳,才能走向理想的彼岸。

吃苦耐劳是一切成就大事业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特征。这些人或许缺乏其他良好的品质,或许有各种弱点与缺陷,然而他们具备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这是所有成就大事业的人所绝不可少的特质。青年人可以用“吃苦耐劳”的品质作为资本,去从事他们所追求的事业。人类的成功史已经证明“吃苦耐劳”可以使人摆脱贫穷,可以使弱者变成强者,可以使无用变成有用。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的人,往往最容易被困难打倒,而当他们一旦失败,他便会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而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人则不同,在困难面前,他们往往表现得勇敢、坚强,并还会继续乐观地向前进。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只有拥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拥有勇敢坚强的性格,才能经得起更大的风浪。

但不幸的是,我们的学校中有不少学生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进入初中或高中后,有的人甚至连衣服都不会洗,连最简单的衣物都要送到洗衣房或者要母亲赶老远的路去帮他洗……

除了表现在生活上的低能外,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也弱得惊人。有人因为被老师罚抄作业就想退学,因为挨家长一顿骂就离家出走,因为同学间的口角就动刀杀人,这些事实就够让人触目惊心的了。

生活自理能力如此差,心理承受力如此低,怎能不令人忧心忡忡。这都是由于他们从小没吃过苦的缘故。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子女。可以说他们是在温室里成长的,没经历过风雨,一旦受挫,就承受不住了。

要改变这种现状,解决这一存在于中学生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己尝试一些吃苦耐劳的经历,增加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据报载,日本阳光幼儿园,让幼儿只穿一条短裤在冰天雪地里跑,岩手县的学校为了教育孩子们“珍惜盘中餐”能吃苦,一个月中,连续三天给他们吃祖辈们在二次大战后饥荒岁月里吃过的东西。正是因为有了此种教育,在前几年举行的中日青少年对抗赛中,中国孩子败了,而且败得很惨。日本的孩子吃苦能力和自主能力明显高出中国孩子许多。这是不是应该给我们一些启示呢?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学校在智力投资上,各方面是舍得下本钱的,但在意志磨炼上,则显得重视不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

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各种素质的基础,对人的成功和成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代学生是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他们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更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们的理想、信念和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作为高中学生,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大,正是自我教育的最佳时机。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勇于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机会让自己经历一些吃苦耐劳的考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希望并需要具有的各种良好品质。

有位哲人说过:“吃苦耐劳是成人的门槛”。迈过这道门槛,在经历了生活艰辛和艰苦磨炼之后,才能尝到成熟之果,可以说,吃苦耐劳是生活的必修课。如果其成长过程中缺了这一“课”,就容易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中摔跟斗,甚至要用更多的教训来“补课”。现在有些学生之所以被称为总是“长不大”,其实就在于吃苦太少,导致“精神缺钙”,执意享受“轻松”,结果在走向社会时反而更加“不轻松”,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

如今青少年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一直处在“娇生惯养”的氛围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自觉进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教育,要经常采取多种手段,强化自己的吃苦、自强意识,促使我们健康成长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个人卫生,教室、宿舍的环境卫生抓起。如果连简单的打扫卫生都不能去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树立理想,锻炼能力,磨炼意志又从何谈起?连起码的责任意识都没有,怎么能实现伟大抱负,又怎么实现自我价值呢?如果我们养成只想踢球而不想洗球衣,只想吃饭而不想洗碗,进而养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好吃懒做的恶习,那将来走向社会时,又该如何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呢?难道还要雇人代替自己上班吗?假如连自己的内务都要别人代劳,那当未来遇到艰苦的环境、艰难的事情时,我们有能力去独自面对、独立解决吗?

每一位同学回到家中,一定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分担一些家长的负担,从中体会“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艰辛,拒绝父母处处包办代替的溺爱,给自己创造一片广阔的天空,让自己在吃苦耐劳中锻炼成长,让自己在生活的风吹雨淋中变得坚强。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是中华儿女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水准逐步提高,也促使人们的心理素质、思想观念发生更迭。因此,使我们这些在糖水中泡大的青少年一代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自我成长的一门必修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