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写给中学生及家长和老师
11086500000035

第35章 沟通架起心灵桥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交谈是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

——爱默生

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理解;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默契;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快乐。

心灵的桥梁,是情感交流的通道,是灵魂共舞的纽带,是世间美的连接,是人际爱的永恒。要架起心灵的桥梁,重要的是敞开自己的心扉,善于与人进行顺畅的沟通。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导师卡耐基小时候是个非常淘气的孩子,在他9岁时,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你小心这个全郡最坏的孩子,真让我头疼,说不定很快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继母微笑着走到卡耐基面前,仔细地端详他,又看着丈夫说:“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滴落下来。凭着她这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在卡耐基14岁的时候,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希望他成为一位作家。卡耐基接受了继母的想法,开始向一家报社投稿。继母的理解,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众多普通人走向成功之路。

卡耐基的成功来源于继母的信任和鼓励,继母的成功靠的是善于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她在与卡耐基的交往之中,不是相互封闭,而是用语言的智慧架起彼此心灵间的桥梁。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都应该拥有开放的心灵,应该意气风发,蓬勃向上,因为我们正拥有着最美好的青春,拥有着人生中的黄金年华。但事实上,有些同学却是性格孤僻,离群索居,整日愁眉苦脸,心事重重,很少甚至从不与老师、同学交流,一副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样子。其结果是,他们封闭的生活只能阻挡住自己心灵对外界的渴望,阻挡住温暖美好的阳光照射进来。要知道,只有开放的心灵才能让人变得勇敢坚强和快乐。

现在的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更多的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而很少遭遇过什么大的挫折与打击。有的家长只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因此使有的学生形成了较高的自尊心和较强的自信心。但也正因为如此,有的学生也产生了过度的虚荣心,甚至发展成为自负。他们争强好胜,不关心他人的感受与需求,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不能与外界顺畅沟通,这将为日后的高中、大学生活及将来的社会生活埋下隐患。

某校一名初中生本来较有能力,他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经常组织同学办板报,搞一些课外活动,学习成绩也不错,文笔也很好,还写得一手好的书法……虽然他很优秀,可是进了高中以后,却总是不“顺利”,广播站播音员选拔落选,学生会主席竞争失败,文学社参与遭到拒绝等等。这种接连不断的受挫的经历,强烈地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使他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总是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一无是处,因而开始对自己感到沮丧,变得自卑起来。

通常自卑的人往往自尊心又是极强的,也是很脆弱的。为了避免再让自己受挫,他便选择了逃避,以后再有什么活动也很少参加,常找借口推辞逃避。慢慢地他对任何活动都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兴趣,渐渐把自己孤立起来了。只是偶尔感叹一下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日子一长,便不能自拔了。结果不但影响了学生成绩,而且也干扰了自己心理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虽然已经逐渐变得越来越成熟,但相对来说,毕竟经历有限,还是比较纯真直率,也很容易对同龄人特别是“知己”表露自己思想。当我们在一些诸如课外活动、竞选班干部等事情上受挫时,千万不要像蜗牛一样把自己封闭起来。和你要好的同学谈谈内心的感受,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声,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跟老师多多进行沟通,这样才能驱散心头上的阴云,让自己的心豁然开朗起来。要知道,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是离不开交往和交流的。一个高中生的发展,也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化解消极情绪的能力。

每一个中学生都不要拒绝与同龄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主动加强与同学们的正常交际,并不要因为受到一些挫折与打击就产生一些“远离世俗”的“归隐”心态。等待中学生的是未来的大学和社会,只有让自己变得开朗乐观起来,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才能集中精力为即将进入的大学生活做好精心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