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写给中学生及家长和老师
11086500000030

第30章 统筹兼顾不偏狭

读书无嗜好,就不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博,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我性格。

——培根

2009年,湖北省汉南二中学生周海洋可谓一夜间红遍全国。他在高考作文中写出的《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全文1080字,文首是一段170多字的文言文,诗歌共51行102句,每句七言;后记约70字,也是文言文写成。他的这篇作文被称为“最牛湖北高考作文”,有3500多家网站转载,数十家媒体跟进,引来热议如潮。

但到高考成绩一揭晓,周海洋的成绩却让人大跌眼镜,他的语文110分、数学45分、英语80分、综合科目135分,总分370分。这使周海洋陷入作文很“牛”、成绩很“熊”的尴尬境地。周海洋自己承认,虽然拥有卓尔不群的古文水准,但当初因为消极备考导致其余各科出现“短板”并且严重拉分,这也是非常遗憾的。他表示自己会再复读两年,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2010年,类似的事例又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在福建寿宁,老师将寿宁一中高三(11)班杨华的作文《士运论》和照片贴在最繁华的街头,寿宁县有人描述当时的情况说:“里三层、外三层,许多的人民在寿宁街头看此秀才的文章”。

6月24日,杨华的高考成绩出来了,语文126分、数学49分、英语64分、文科综合182分,总分421分,全省排名第53838名,而他的作文成绩排名全省20万考生前9名。全省优秀作文《士运论》作者杨华,因为严重偏科,未达本科线。

对于每一位中学生来说,如果他不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无法在这个学科内取得好成绩。但是,如果仅仅对某一学科感兴趣,而放弃其他学科,那么他取得成功的概率依然很小,就像偏食的孩子不健康一样。周海洋、杨华就是很好的例证。

曾经有一个人对雕刻产生了兴趣,便拜一位雕刻家为师。这位雕刻家每天带着这个新徒弟在深山老林里游历,教他辨认各种各样的石头,欣赏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几天过后,这个人有些不耐烦了,说:“我是来向你学习雕刻的,不是来认石头的。你为什么不把真本领教给我呢?”雕刻家问:“那你想学些什么本领呢?”那个人说:“我喜欢的是雕刻,只想学习你运用斧子雕刻的本事。”雕刻家说:“仅有兴趣是不行的,你不了解石头的质地,就会对美感把握不够,雕出来的作品也不会精彩,甚至不好看。换了另外一种,就根本掌握不了雕刻的力道了。这样,你怎么能成为令人景仰的艺术家呢?”那人恍然大悟,原来师傅教我认识石头、欣赏美景都是有深意的啊!

一个人对雕刻有了兴趣和爱好,经过勤学苦练,是有可能成为雕刻家的。但是,他只想学雕刻的技艺,而不想在艺术素养上下工夫,最后,也只能浪费了他的兴趣爱好,肯定不会有大的作为和高深的造诣。如果说雕刻是一门学问,那么构成这门学问的,就不仅仅是雕刻技法,还有许许多多与之相关、相辅相成的知识和学问。所有这些知识的综合,构成了一条完善的“链条”,才能让他的雕刻家梦想得以成真。如果只是喜欢这根链条的某一环节,只对这个环节兴趣盎然,即使付出再艰苦的训练,也不能将爱好转化为特长。

学习也是如此,刚开始的时候,中学生往往只看到一个点,而且常常只顾一点而不顾其余了。其实,只有点多了,才能连成一条线;只有线多了,才能构成一个面;只有面多了,所学的知识才能构成一个空间、一个领域,而且有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打基础的过程。如何建构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将自己锻造成为文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高中,对于文科班学生来说,最讨厌、最畏惧的可能就是数学课了。其实,无论是学文还是学理,都应充分地认识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自身,无非是质与量两个方面。数学就是从量的角度把握和解释世界的一种工具,所以数学是一种思想、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一种精密的语言系统。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和反映。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本身的摹本,它是生活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提炼。因此,它高于生活,概括生活,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所以,可以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对于我们的成长是特别重要和有意义的。只要我们深入学习,就会从中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唤起对未来生活的热烈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生。从这种认识出发,相信文科学生也会逐渐喜欢上数学的,从而会避免重蹈周海洋的覆辙的。

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综合能力是建立在多个辅助载体上的。我们的爱好和兴趣只是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只有把整根链条全部连接起来,才能将爱好转化为特长,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未来的中考、高考中无往而不胜。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学阶段,各门功课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只有将文与理的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将各门功课融会贯通,才能做到全面发展并互有补充,所以说,统筹兼顾,全面进步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一步。

用系统观点看,一个人的特长是包括爱好与兴趣、知识结构、能力和精神智慧等几大要素的有机组成。其中,爱好与兴趣是特长的胚胎,知识是特长的源泉,能力是特长成熟的表现,精神智慧则是一个人特长发挥的核心和灵魂。学校通过不断教育,启迪、熏陶我们的兴趣点,用实践磨炼我们的毅力和意志,使我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同时,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并使之升华、内化、凝聚为创新智慧,从而激发创新欲望,最大可能地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好比在我们的爱好与兴趣之上建一座为航海导航的灯塔。完美的知识结构,就是在夯实塔基;优化能力结构,就是在建牢塔身;凝聚创新智慧,就是给灯塔安放光彩夺目的航标灯。只有坚实地走好每一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智慧、有内涵的中学生。因此,每一位中学生都要明白在学习上偏食甚至厌食是万万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