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写给中学生及家长和老师
11086500000015

第15章 审时度势创佳绩

初、高中课程,知识层次高,课堂容量大,已远非小学的知识可比。中学所学习的知识,追求境界,讲究细节,强调高度,形成技能,早已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似乎总是在熟悉中带给你陌生,在陌生中带给你惊喜,在惊喜与陌生交替与混合中让你的思想境界和智力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对于知识的学习,强调深入到知识的内部,进行纵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对学习的品质要求很高,不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本无法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点顽石为纯金,化腐朽为神奇。在轻松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把枯燥的学习过程转化为愉悦的精神劳动,让智慧与知识碰撞,让灵感与青春共鸣,这样,学习才会步入正常的轨道,技能才会形成崭新的飞跃,思想才会进入全新的境界。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其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在知识的山峰上攀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壮阔。

——拉吉舍夫

当我们跨入中学的大门之后,似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地,学习也就随之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老师、新的教学要求……个别同学可能在小学、初中时学得蛮不错,可是到上级学校后却感觉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甚至因成绩不及格而亮红灯。

如何避免这类问题的产生呢?关键是要审时度势,认真了解中学阶段学习方面的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学习方法,以尽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优秀的学习成绩。还是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中学阶段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中学教材的基本特点是:知识量增大,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利用,加深了学习难度,能力要求提高。

中学阶段对学生智力发展也有很高的要求。在观察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更富有目的性,要求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区别出主要的和次要的,必然的和偶然的现象;不仅要有静态的观察,还要有动态的想象;不仅要有定性的研究,还要有定量的分析。在记忆方面,要求记忆以逻辑识记为本,力求在理解基础上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进行记忆。在思维方面要求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逻辑思维。同时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想象方面要求想象力得到较大发展,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要在中学阶段取得良好成绩,还必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经验表明,对于学业来说,取得佳绩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 学习方法 智能素质。关于提高学习心理的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动机。由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内驱力对于学习十分重要。我们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

2.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有密切关系,可以从好奇心和求知欲中激发学习兴趣。如物理的实验,化学的变化等,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和求知;培养对各门功课的兴趣。很多人往往是在刻苦学习之后,才发现知识的奥秘和用途,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学习情感。将积极的情感同学习联系起来,防止消极情绪的滋生,可以促进学习。

4.学习的意志。善于控制自己,是学习意志力培养的关键。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动,控制不正当的想法和不合理的情绪,可以使思想集中到学习上来,这点是尤为重要的。

下面,我们集中探讨一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1.预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作为中学生,一定要自觉地高水平地通过预习这一关。也就是说,要在接到新书后,马上对教材进行浏览,对教材的体系有个总体把握。然后再细读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

这样既培养锻炼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式。这种心理需求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门人才,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所以必须集中精力来听老师讲课。同时,一定要做到这样几点:做好课前准备;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充分理解,掌握方法;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注意和老师的交流等。

3.作业。作业是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有效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作为学生,一定要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奉为天职来完成,不得有半点虚假和马虎,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换个角度来看待作业,不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其他任何行业,没有哪个行业的员工,不认真作业而能取得佳绩的。

4.复习。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必须时常回复到所学的东西上而加以复习……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这比贪学新东西而又很快忘掉好得多。”因此往往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起作用的。复习在于平时,要注意做到: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得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整理笔记;看参考书,这是补充课外知识的好方法;查缺补漏,系统掌握知识结构;循环复习。将甲科复习完后复习乙科,在复习完乙科后对甲科再进行一次复习,然后前进……这种循环复习利于记忆。

对于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可用如下歌谣来概括:课前要预习,听课要入脑。温故方知新,歧义见分晓。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课后需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编织知识网,简洁又明了。

在中学阶段,特别要利用人生这段最宝贵的时期来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具体地说:

1.发展观察力。观察是掌握知识,搞好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周密的计划,灵活应用各种观察法,如重复观察、比较观察、定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观察等。

2.提高记忆能力。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的原理是随时间变化的,在学习后的几天内遗忘的速度非常快。但过了一星期后遗忘速度便趋缓了。因此记忆的关键便在最容易遗忘的那几天里巩固复习。选择最佳的时间段进行记忆,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无法作一个绝对的定论。但是掌握好时间安排是提高记忆能力永远不变的真理。为了同遗忘作斗争,正确安排复习时间便是选择最佳学习时间段了。

3.及时复习。把识记过的材料再拿来识记,使之巩固。其生理基础是对暂时的神经联系不断强化,使它的痕迹进一步巩固。由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

4.在时间和量上合理安排复习。实验证明,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记忆效果好。但也要适当分散,因为复习时间过于集中容易发生干扰;过于分散容易发生遗忘。

5.交替地分配时间学习也可以提高记忆。科学实验证明:用相等频率的电脉冲刺激脑神经细胞,反应敏捷,可是一旦反复刺激时间过长,神经细胞的反应便消失了。休息一段时间后,反应得以恢复。人的记忆也是如此。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曾说过:“我同时读几种书,因为专研究一种东西会使我的宝贵的头脑疲倦。”因此我们必须“分配交替”地进行记忆。

6.采用各种其他记忆方式也有效果。如特征记忆、歌诀记忆、形象记忆、比较记忆、联想记忆等。

要突出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概括地说,要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思维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要不断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同时在学习方法培养之时,要发挥创造才能。这是时代和未来的要求。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多样性和个性,有利于学习的创新与发展。

总之,优化心理素质,就是加强在学习过程中攻克难点的信心与勇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运用正确的战略技术;提高智力能力,就是改良攻关武器,三者是不可或缺的。

倘若把我们的学习喻作航船,勤奋则是轮船的马达,正确的学习方法便是轮船的方向盘与航线。让我们驾上这艘希冀之船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让这负载着责任的小舟乘风破浪驶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