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写给中学生及家长和老师
11086500000011

第11章 惜时乃为大智慧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

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他们串串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有这样一句著名的人生训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朴素的话语,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时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坐标,它标示着人生的各种刻度——理想的高度、思想的深度、生命的浓度。时间就是一个能看得见自己梦想的通道,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那么每个人宏伟的理想就会得以实现。

作为英气勃发的中学生,我们一定会有时间过得太快的感慨。是啊,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很好地把握转瞬即逝的宝贵时间。有人在琐碎的事情上消磨时间,有人在碌碌无为中混时间,有人在网吧里浪费时间,有人在慵懒中等待时间悠悠离开……只有那些胸怀大志、明确了人生理想的人,才能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对自己成长有益的事情上。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上帝给一个已死的人放了三天假,让他重回尘世生活。于是,有了她与众不同的奇异三天。早上起来,她的感觉就和一般人不一样,她总觉得阳光格外明媚,人们格外可爱,她自己的情绪体验异常丰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触动她或喜或悲的神经。在这三天里,她对生命的感觉肯定要比一般人要强烈,她生命的厚度也应该高于一般人。这大概是因为一般人总以为有数以万计的岁月在等待着我们,于是,对生命的各种存在就不再那么新奇或敏感了。

如果说故事难免有虚构的成分,那么,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的海伦·凯勒则提倡“把活着的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她说:“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海伦·凯勒以她失去感官能力而倍觉感知世界多么珍贵的经历告诉我们:时间也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显得弥足珍贵。

在国内,也不乏这样的事例,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九十,每天仍坚持作五幅画。他的名言是“不教一日闲过”。他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勉。有一次他过生日,来的朋友很多,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白石老人不停地送往迎来,等到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已是深夜,白石老人感到特别疲乏便睡了。第二天他一早爬起来,顾不上吃早饭,就走进画室,摊纸挥毫,画了一张又一张。他的家人劝他:“你怎么还不吃饭啊?”他却答道:“画完五幅后才能吃饭。”饭后他继续作画。家里人怕他累坏了,说:“您不是已画了五幅了吗?怎么还画啊?”“昨天生日,因为有客人没有作画。”齐白石解释道:“今天多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呀!”说完,又认真地画了起来。

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像齐白石老先生那样,“不教一日闲过”,得到更多的学习时间呢?经验表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善于制订计划,明确学习任务。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和自己的学习状况来安排计划,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任务清,目标明,则效率高。

2.用顽强的毅力,排除外界事物对学习的干扰。不少学生承认,学习时间抓不紧或者被其他事情侵占,是由于自己缺乏毅力所造成的。因此,要想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就要在克服困难、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毅力。

3.不断检查时间的利用率。每天要想一想,过去的一天在学习上完成了什么任务?花了多少时间?时间利用率如何?效果怎样?怎么改进?并不断调整学习时间,使时间利用率得到提高。

4.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一个人如果认识到学习的重要,看到自己水平不高,感到时间的紧迫,就会自觉地去利用零碎时间。零碎时间最好用来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

5.生活要简朴,朋友要挑选。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应当在追求吃喝玩乐上浪费宝贵的时间。要与有抱负、有志气、好学上进的同学多来往。如果交上了不求上进,只讲吃喝玩乐的朋友,并仿效起来,那么,自己的学习时间必然会一天天少起来。

我们还可以向同学们推荐“有才能的人利用时间的十三种办法”,其具体内容为:

——有计划地使用时间。不会计划时间的人,等于计划失败。

——目标明确。目标要具体,具有可实现性。

——将要做的事情根据优先程度分先后顺序。80%的事情只需要20%的努力。而20%的事情是值得做的,应当享有优先权。因此要善于区分这20%的有价值的事情,然后根据价值大小来分配时间。

——将一天从早到晚要做的事情进行罗列。

——要具有灵活性。一般来说,只将时间的50%计划好,其余的50%应当属于灵活时间,用来应对各种打扰和无法预期的事情。

——遵循你的生物钟。你办事效率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将优先的事情放在最佳时间里。

——做好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做好的事情,是有效果;把事情做好仅仅是有效率。首先考虑效果,然后才考虑效率。

——区分紧急事务与重要事务。紧急事往往是短期性的,重要事往往是长期性的。给所有罗列出来的事情定一个完成期限。

——对所有没有意义的事情采用有意忽略的技巧。将罗列的事情中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删除掉。

——不要想成为完美主义者。不要追求完美,而要追求办事效果。

——巧妙地拖延。如果一件事情你不想做,可以将这件事情细分为很小的部分,只做其中一个小的部分就可以了,或者对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最多花费15分钟时间去做。

——学会说“不”。一旦确定了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对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应当说“不”。

——奖赏自己。即使一个小小的成功,也应该庆祝一下。可以事先给自己许下一个奖赏诺言,事情成功之后一定要履行诺言。

任何建议都有局限性,不可照单全收。但是它们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准和镜子。“时间是最不偏私的,它给任何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它给任何人一天都不过二十四小时。”因此,才有人能够在一生中成就大事业,而另一些人却只能庸庸碌碌地虚度一生。其中真谛被大哲学家叔本华一语道破:普通人只想到如何打发时间,有才华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这也就是说,时间是个常数,也是个变数。大家拥有的时间均等,但是由于使用时间的不同,造成了人最终成就的大小差异悬殊。如果你是一个天才,却整天躺在天赋上睡大觉,那么上帝一定会收回你的天赋和才华;如果你是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但你一直在学习上拼搏努力,那么上帝也一定会破例恩赐于你,使你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