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环境与养生
11084400000019

第19章 为什么温度影响人的健康

温度与人的健康。19世纪以来,地球的平均温度在逐年升高,据预测到2100年,全球的平均温度将提高4℃。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从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已增加了25%。而在1995~1996年全球大部分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了30%~35%。

温度对人体热平衡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气温过高或过低对皮肤的温度有密切关系。皮肤温度一般变化的规律是气温愈高,皮肤温度也愈高,反之亦然。根据前苏联资料,当气温为18℃~20℃时,皮肤温度基本上没有变化。说明在这温度范围内,机体和外界环境维持着良好的热平衡。

人生活的环境以20℃为理想气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代谢反应。热带居民的发育和性成熟期一般比寒带和温带居民早,其衰老期的到来也较早。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其基础代谢一般也偏高,因而也易衰老。根据调查长寿老人生活的情况表明,长寿老人多生活在气温较低的山区。

当气温过高时,人体可因散热不好而引起体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此时人体就要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因而大量出汗,体内丢失水分与盐分,引起水盐代谢障碍。当气温过低,人体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和暂停散热,同时通过人体自身肌肉活动来产热,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由此可见,空气温度对人体体温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人体的皮肤温度。一般情况下气温愈高,皮肤温度亦愈高,反之亦然。科学研究表明,当气温为18℃~20℃时,皮肤温度基本上没有变化。

科学家们经过调查发现: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早熟早衰,平均寿命较短;而生活在寒带地区的人,晚熟晚衰,平均寿命较长。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出这种现象的理论根据是:温度的高低与机体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温度升高可增加细胞的分子运动,加速新陈代谢;温度降低可减慢细胞的分子运动,降低新陈代谢,从而减少细胞的失效率。当重要器官——大脑的细胞失效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起对某一器官控制失灵,造成该器官的代谢障碍直至功能丧失,如果这是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就有可能致人死亡。因此,延年益寿的一项重要方法就是:减少人体细胞特别是大脑细胞的失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人的体温,减慢新陈代谢。

而人是一种恒温动物,正常体温始终保持在36℃~36.5℃。体温除了因生理功能障碍引起变化而受到影响外,天气过冷或过热,都会使人的体温升降,当人体一旦不能自行调节体温的平衡时,就会危及健康。因此,为了在维持健康的前提下,又提供有利于延年益寿的环境温度,人们可通过安装空调器或暖气装置,使冬季室温尽可能保持在15℃~20℃,使夏季室温保持在22℃~28℃。为了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给人体造成损害,北方地区冬季的室温不宜调得过高(20℃以下),而夏季室温不宜调得过低(一般不宜调至与室外相差10℃以上)。

但是,气温不是决定人体感觉是否舒适的唯一因素。人的体感温度与风和湿度也很有关系。在寒冷的季节,同样的气温,有风且湿度大时就觉得冷;而炎热季节,无风且空气潮湿时,会使人感到更加闷热。专家们认为,在无风、气温20℃~22℃、相对湿度为50%~65%时,人体感觉最舒适,对人体健康最为有益。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安装空气调节设备,虽有恒温、恒湿、无尘的优点,但由于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被空气过滤器滤掉了,因而在这种环境中人们会感到倦怠、胸闷等不适。因此,最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环境还是在田野、森林等大自然中。为了低温益寿,经常进行冷水浴、常饮凉开水,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