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狄仁杰评传(隋唐历史人物)
11082300000052

第52章 后世子孙

关于狄仁杰的后世子孙,从上引杜甫的诗看,人数倒是不少,由于他们多官职低微、地位不高,所以史籍往往疏于记载。从欧阳修所编撰的《宰相世系表》看,狄光嗣的孙子叫狄博通,狄博通的儿子叫狄玄范,却没有记载狄光嗣之子的名字。这仍是狄氏谱牒残缺所导致的现象。狄博通的生平情况,史籍缺载。狄玄范,有的书记为狄元范,唐宪宗元和二年(807)曾被授予右拾遗《唐会要》卷45《功臣》云:以“狄仁杰孙元范为左拾遗”。狄仁杰还有一玄孙狄玄封,唐文宗大和二年(828)被授予怀州修武县(河南修武)县尉见。玄范名与玄封相连,二人肯定为同辈之人,至于是不是亲兄弟就不好论定了。狄仁杰的后裔,见于记载的还有一位狄惟谦。“唐会昌中,北都晋阳令狄惟谦,仁杰之后。守官清恪,不畏强御。”这位狄惟谦不知是狄仁杰的哪一辈子孙?从他任职于会昌(841—846)年间的时间推算,可能是狄仁杰的玄孙辈,或者还要更晚一辈。

见之于记载的狄氏后裔还有一位狄兼谟。此人是狄仁杰的族曾孙还是族孙?史籍记载并不一致,根据我的考证他应是狄仁杰的族曾孙《旧唐书》卷89《狄仁杰传》记其为族曾孙,而《新唐书》本传记其族孙,两书所记差异颇大。《旧唐书》本传还载,兼谟“祖郊、父迈,仕官皆微”。狄兼谟如为狄仁杰族孙,则其祖父狄郊必为狄仁杰同辈兄弟,《宰相世系表》记狄仁杰同辈兄弟共七人,如何未见狄郊之名?且狄仁杰这一辈人名字皆以“仁”字相连,而狄郊之名与此并不相连,故《旧唐书》所记较可靠。狄兼谟的祖父为狄郊,父亲为狄迈。既然狄兼谟是狄仁杰的族曾孙,则狄郊必是狄仁杰的兄弟之子,狄仁杰有4个兄弟,到底是谁的儿子,尚不能考知。狄兼谟之父狄迈应是狄仁杰的族孙,也是现能考知的狄仁杰惟一的孙辈人名。

狄郊、狄迈的生平,史籍不载,大约是他们“仕官皆微”,地位不高的缘故。然而关于狄兼谟的记载却不少,两《唐书》在《狄仁杰传》之后均附有他的传记。

狄兼谟,进士及第,元和末年被授予襄阳(治今湖北襄樊)推官。狄兼谟在这里任职不久,就被召回朝中任左拾遗。他能从地方小官一举调任京官,与当时朝中的朋党斗争有直接关系。唐宪宗元和末年,谏议大夫兼知制诰武儒衡深为宪宗所器重,“垂将大用”,这样就引起了宰相令狐楚的嫉恨,欲以计阻止宪宗对他的重用,“以离其宠”。当时狄兼谟入仕不久,朝中没有政敌,又是功臣之后,令狐楚遂引荐狄兼谟入朝为官,想通过扶持狄兼谟来达到排挤武儒衡的目的。令狐楚自草了授兼谟左拾遗的制书,大意是宪宗在听政余暇,观览国史,见奸臣擅权,武则天窃取皇位之事,国家神器大宝(指帝位)将传于他人。幸亏狄仁杰力保中宗,遂“使绝维更张,明辟乃复。”这道制书大力赞扬了狄仁杰匡复唐室之功,痛斥了奸臣追随武则天夺取帝位之恶,实际上是指斥武儒衡之祖父武平一祸国求荣。制书颁发后,武儒衡见宪宗哭诉说:“臣祖平一,当天后时,避仕终老,不涉于累。”意思是说武平一在武则天时期,很早就致仕养老去了,并没有做危害李唐皇室的事。宪宗抚慰再三,从此薄令狐楚的为人。由于制书已经颁发,狄兼谟也就顺利入朝就职了。不久,宪宗死去,穆宗即位。长庆元年(821)三月,命给事中韦弘庆为宣慰使,左拾遗狄兼谟为副使,前往幽州(治今北京西南)宣抚。后历尚书郎,外任郑州(治今河南郑州)刺史,颇有政绩,文宗大和中(827—835)又入朝为给事中。

狄兼谟在任给事中期间,曾做了一件颇为引人注目的事情。左藏吏贪污了度支缣帛,文宗因此时已颁布了大赦,遂下诏赦免赃吏,不予治罪。狄兼谟认为不应赦免赃吏,遂封还诏书。给事中的职权是“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虽然制度上如此规定,但真正敢于封还皇帝诏书的还是要具有一定的胆识。果然文宗召见狄兼谟,询问封还诏书的理由,狄兼谟回答说:“典史犯赃,不可免。”文宗认为其长官已经赦免了,胥吏也就不便再追究,但又担心狄兼谟从此不敢再坚持给事中的责任,便又鼓励他以后诏敕有不当时仍要继续封还。开成元年(837),狄兼谟被提升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副长官,由于长官御史大夫不轻易授人,所以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实际负责者,权任甚重。文宗为此特意对狄兼谟说:“御史台事关朝廷纲纪,台纲正则朝廷理,朝廷正则天下理。以往的执法者(指御史治官员),大都心怀畏忌,顾望不前,因此朝廷纲纪不振。卿乃是狄梁公之后,自有家法,当然不会像以往的执法者那样有畏忌顾望之心。”从唐文宗这番勉励狄兼谟的话看,狄兼谟能升任御史中丞,固然与他能忠于职守有关,也未尝不是沾了狄仁杰的光。狄兼谟也对文宗表示:“朝法如有不当之处,臣一定会悉心弹奏。”文宗对狄仁杰非常仰慕,曾向狄兼谟详细询问过他的功绩与事迹,狄兼谟在向皇帝述说狄仁杰功勋的同时,还介绍了张柬之等5人的功绩,促使文宗下诏访求五公后人,授予官职。狄兼谟不夸大狄仁杰功绩,而隐没五公之功,仅此一点而言,狄兼谟的品格也是不同寻常的。

狄兼谟在御史中丞任上,果然不负文宗期望。江西观察使吴士矩为了收买人心,擅自动用上贡钱物数十万赏赐军士。狄兼谟得知此事后,上表对吴士矩提出弹劾,他认为观察使虽然守土有责,但赏军皆有定数,吴士矩“与夺由己,盈缩自专”,不仅是影响一地的问题,必然导致诸军“援例”照办,将会严重破坏国家法度。必须严厉惩办吴士矩,制止这种现象。吴士矩由此被贬为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别驾。

开成二年(837)六月,狄兼谟转任刑部侍郎,不久,又任兵部侍郎。次年九月,文宗因皇太子漫游无度,打算将其废去,狄兼谟垂泣劝谏,使太子得以保全。文宗因此更加器重狄兼谟,用其为检校工部尚书、河东(治太原)节度使,任满后返京任尚书左丞。武宗时,狄兼谟充任过武宗爱子益王李岘的王傅,可见武宗对狄兼谟也十分信任。狄兼谟任天平(治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节度使时,因病辞职,以秘书监留居洛阳,不久任东都留守,死于任上。

杜甫的《寄狄明府》诗,又称寄《狄明府博济》,博济是狄明府的名字。该诗首句云:“梁公曾孙我姨弟”,说明博济是狄仁杰的曾孙、杜甫的姨弟,即表弟。这个狄博济与狄博通的名字相连,且都是曾孙,当是同辈兄弟关系。从杜甫的诗句看,狄博济是有官职之人,但官职似乎不高,“大贤之后竟陵迟”一句,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狄仁杰的曾孙们虽然官职低微,但做官的人数却不少,“官济济”一句即是明证。狄仁杰的后世子孙中除狄兼谟地位较高外,其他人均地位低微,命运不济,而狄兼谟又在杜甫之后,对于这些狄氏子孙的坎坷命运,杜甫寄寓了深深的同情,他在诗的后半部分写道:

汝曹又宜列鼎食,身使门户多旌。

胡为漂泊岷汉间,干谒王侯颇历诋。

况乃山高水有波,秋风萧萧露泥泥。

虎之饥,下岩;蛟之横,出清。

早归来,黄土泥衣眼易眯。

杜甫的这首诗据朱鹤龄注,当是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作于夔州(治今重庆奉节东)。狄仁杰死后仅六七十年时间,狄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已经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使人感叹不已。所以杜甫奉劝狄博济等不要再在岷、汉间飘泊,遭人白眼、诋毁,不如早早回到故乡黄土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