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影响孩子一生的教子方案
11081500000024

第24章 对待逆反的孩子需要宽容与耐心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每天不想回家,不愿和家长说心里话,倾诉交流,做事也很任性。但是,孩子们却说,父母每天从早到晚地唠叨,太烦人了,还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而易见,家长与子女之间是在“较劲儿”。但是,要想真正解决问题,父母对待孩子要有宽容之心与耐心。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据有关教育专家介绍,由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再也不是小孩子了,开始有了独立活动的强烈愿望,一方面他们渴望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没有办法不依赖家庭。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但缺乏生活经验,而且又很强调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做是“大人”。假如这个时候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不厌其烦地叮咛,他们就会感到很烦,就会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进而还会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假如父母在同学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变得更加强烈。

3月1日,寒假后开学第一天,读初中的罗飞被母亲领着去了一家青少年心理中心,由于罗飞不愿意再回马来西亚读书,只得来中心寻求帮助。

罗飞的母亲说:“我和孩子的爸爸没多少文化,靠艰苦创业成了水果批发大王。有了经济基础后,就希望儿子弥补我们文化的不足,能有机会出国深造,所以选择让儿子去马来西亚读书。为此,家里已经花了近30万元,可他在马来西亚就是待不长,一次次往家跑,这次说什么也不再回去读书。为了让儿子未来有更大的发展,我们花钱、求人,操碎了心,但是他说不读就不读了。他这么逆反,太伤父母的心。”

罗飞对母亲的倾诉却有些不耐烦:“家里是为我花了不少钱,可那是你们大人的选择,我不喜欢,我就不回去。”看到母亲着急上火,罗飞反倒很高兴,他说:“一直是你们控制我,终于能控制妈妈一回了。”

对于读初中的孩子来说,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同时也在变,家长会感觉到,不知从何时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会与家长“对着干”。你让他向东,他偏朝西;你让他往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和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难免会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他们就会到同龄人中寻找共鸣,和父母也变得不再亲近了,这个时候,假如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些心理、生理变化,只知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逼得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爱和人争论,可常常论据不足;爱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爱发现见解,可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极易片面。家长了解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上述特点,对待他们就一定要避免简单粗暴,更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与逆反期孩子沟通的7大技巧

1.尊重孩子,平等对待

父母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行为,应该学会尊重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孩子,给孩子留一些空间去自由探索,这才是从源头上治理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的办法,从而使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纳、被理解。切忌使用高压手段或恐吓威胁。孩子之所以会出现逆反心理,就是出于其对父母的不满或愤怒。压服和威胁尽管在短时间内能够使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减少,可是却在无形中又增加了孩子内心的愤怒,助长了潜伏的矛盾。

2.对孩子先说“是”

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曾经在分析人性的弱点时说:“人是有思维惯性的,当你的思维往某个方向倾斜时,就有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我们若牢记这一原理并巧妙地加以利用,是很有助于亲子间沟通的。”比如,和孩子交谈或讨论问题时,别一上来就批评孩子,或反驳孩子的意见,那样就会使双方形成对立的观点,接下来你再说什么孩子都可能说“不”。

反之,如果试着先谈论一些你能和孩子达成共识的话题,把愉悦谈话的氛围建立起来,让孩子在平和的情绪中先从心理上接受父母。这样一来,他们就可能会认同和接受父母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渐过渡到双方也许存在分歧的话题。这时候,因为有前面的谈话氛围和心理定势做基础,孩子对与父母有分歧的问题就会宽容许多,亲子沟通就容易进行下去。

3.让孩子感觉他是“大人”了

在与孩子谈话的时候,有的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在一开始就提出批评或异议,认为这样才足以表达自己的重要和家长权威。事实上,这也是无数家庭亲子沟通陷入僵局的一个常见原因。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不摆家长架子,敞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与孩子平等地进行有效沟通。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已经是“大人”了,让他享受大人的一些权利,同时引导他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若能做到这些,他们和父母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父母和孩子间的交流沟通就更顺畅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喜欢和父母说话,父母和孩子慢慢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

4.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懂得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体验当父母的角色,让他体会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角色互换就极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理解和信任才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不妨尝试着和孩子轮流做家长,让孩子负责整个家庭某个时间段的日常事务。这样一来,他一定会主动和爸爸妈妈做沟通的。

5.顺势化解孩子情绪

顺势化解是一种心理学技巧。当孩子产生非常强烈的逆反情绪时,他就会故意做一些事情来气父母,达到激怒父母的目的。若是父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就难免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激化亲子关系。不过父母如果接受了他的行为,平静地面对他的反抗情绪,孩子就会有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使不上力,从而转变态度,主动与父母沟通。

6.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

父母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不对孩子有过多的要求,沟通的问题要具体化。很多家长有一个毛病就是很爱语重心长,可是说出口的话又空洞无味。例如“你必须好好学习”,其实这样的语言是毫无益处的。由于这些话明显缺乏可操作性,孩子不能把握,反而造成孩子反感焦虑。恰当的方式是以一种有具体内容的对话,以鼓励的方式慢慢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这样更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掌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7.给孩子做好表率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必须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要使自己的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最优秀的,并为有这样的父母而引以自豪。这样一来,就为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要把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快发泄到孩子身上,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别随便对孩子发脾气,切忌喜怒无常。假如父母本身在情绪处理上都有问题,就需要先解决好自身的情绪问题。

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多多教育。父母要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例如因逆反心理所产生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更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很多时候也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可以说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需要留心注意,因势利导,就能促使其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