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影响孩子一生的教子方案
11081500000002

第2章 给孩子一个“孝敬父母”的榜样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灵魂性的概念。在古代,有“举孝廉”的说法,就是说,孝敬父母亲人,洁身自好的人,就可以被举荐做官。可见“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在当代,虽然没有了这种优待,但是那些以身事亲、孝敬父母的人也是大家赞扬的对象。几乎所有为人父母的人,都可以为孩子无私付出,不求回报。同时,几乎所有的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是一个孝顺的孩子。那么,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人,就要给他们一个“孝敬父母”的榜样,让他们从小都被你们孝敬长辈的气氛熏陶。

为孩子营造一个孝顺的环境

《弟子规》中总结了很多孝顺父母的话,比如“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类似的道理还有很多,很多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但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并不只是口说心授,而应该是言传身教并行。

所谓言传身教,其实也可以拆开来理解,那就是“言传”和“身教”。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的时候,只有口头上的说教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目的,还应该用你自己的亲身行动与之配和,这样才能给孩子以最直观、最亲身的感受。

苏南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她的女儿优优刚刚4岁,长得很漂亮可爱,也很讨人喜欢。可是,最近她发现,女儿对自己总有一副颐指气使的态度。她让妈妈帮她做什么,而妈妈没有及时做到的时候,她的小嘴立刻就嘟了起来。这让她心里很忐忑。毕竟在孩子小的时候教育不好孩子的话,以后再想纠正孩子的心理就没那么容易了。

苏南静下心来好好想了一下,心生一计。晚上,她像往常那样,给婆婆打好了洗脚水,与以往不同的是,她今晚没有将洗脚水送到婆婆的房间,而是扶婆婆到客厅的沙发上坐下。这时候,她又以看电视的名义叫来女儿优优。很快女儿就从房间里跑出来,坐在了奶奶身边。

苏南这时候打开电视机,不出她所料,电视上正在播出一则著名的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要妈妈给他讲小鸭子的故事,而劳累了一天的妈妈没有及时地给他讲。他有些不开心,可是他来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妈妈不顾劳累,认真地给奶奶洗脚,突然转身离开。镜头一转,妈妈照顾完奶奶,来到小男孩的房间准备给他讲故事,可是小男孩却不在屋里,正当妈妈疑惑时,回头看到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盆水,走一路洒一路,但是,可以看出他很认真的样子。只见他把水端到妈妈身边,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这样,他边给妈妈洗脚,边说:“妈妈,以后,我也要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

苏南偷偷地看着女儿的表情,发现女儿甜甜地笑了一下,然后扭过头对她说:“原来我的妈妈也像那个阿姨一样!妈妈,我以后也要做个孝顺的乖孩子,我也要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听着女儿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苏南会心地笑了。

其实,正如那个广告所传递的意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很大程度地影响自己的孩子,并对孩子产生启蒙作用。因此,想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就要给他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有时候,孝敬老人、尊重老人不用你每天挂在嘴边,也无需对他的耳膜进行“狂轰滥炸”,只要你自己做到了你想要他做的那样,自然就会对他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这比什么样的话语都要有效、都要震撼心灵。

为孩子树立一个孝顺的榜样

有人说,一个人,从他(她)为人父母的那一天起,身上就被赋予了不一样的色彩。因为他不再只是自己父母的孩子,同时也成为了另一个生命的父母。在你的孩子成长的每时每刻,你都扮演着这样的双重角色。你哭,他会记着你哭的样子,你笑,他会记着你笑的样子;你脾气乖戾,他会因此而被熏陶出暴躁的性格,你性情温和,他会因此而被感染出温婉的脾气。

同样,如果你每天展示给他的是一个子孝女顺、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他自然也就会在自己脑海里定格一个“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的画面。反之,如果你整天都对父母横眉冷对,恶语相加,稍有不如意就对父母横加指责甚至将父母赶出家门,那你的孩子自然也就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的榜样,那他以后不孝敬你似乎也是有必然的了。

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孝敬父母的道理都不会有所改变。孝敬父母也是一个人的为人之本。当然,作为孩子的父母,你的内心里也一定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抚养长大的孩子,能在自己风烛残年、日薄西山的时候成为自己内心最温暖的那一缕阳光。那么,你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给他们耳濡目染那些孝敬父母的场面。孝敬不是单靠嘴说出来就行的,还要你亲力亲为,做他幼小心灵的榜样。要知道,榜样的力量绝对比你千言万语的力量要大得多。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孝敬你自己的父母,本来就是一件天经地义,不需别人告知的事情。你无须向他展示“戏彩娱亲”,不必向他演绎“卧冰求鲤”,更不用为他展演“弃官寻母”,只要你在生活中多关心自己的父母,凡事多和父母商量,不让父母为你忧心烦恼……这些举手之劳都会在他们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感染到他的内心,让他在心里认可孝顺父母的必要性。

因此,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时,最有效的不是多么绘声绘色地讲解,也不是纸上谈兵、天马行空的联想,而是你无声的感化和你为父母的安康、舒心而无怨无悔地忙碌的身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是一种悲剧性的凄凉,因此,孝敬父母的心要与自己同行。“百善孝为先”,并且,孝顺从来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以实际行动演绎出来的。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对孩子的心灵有最大的教育作用。也许很多时候,你将“孝顺”两个字说得天花乱坠,也抵不上你给父母的一个拥抱,一句关心体贴的话语,或者是一桌可口的饭菜,一身温暖的衣服。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你的语言烘托,更需要你的行动渲染。我们相信,出自一个妻贤子孝、“孝”字当先的家庭的孩子,一定也不会是一个冷漠无情,置父母的冷暖温饱于不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