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民工心理疾病辨识与防治
11078000000003

第3章 第一讲 民工潮心理亚健康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掀起“民工潮”,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目前离家外出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民已达1.4亿人,其规模比日本总人口还多一千万,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增加。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对我国城乡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亿万农民进入城市就业,不仅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也为城市发展和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打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加现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对改变中西部地区落后状况的有力支持。

但是,伴随超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民工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农民工现状令人担忧

如何使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的工作及生活圈,使其安居乐业,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最近十几年,我国虽然在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据我们对农民工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面临的诸如生产生活环境差、择业差别待遇、权益受侵犯、负担沉重、社会保障缺位、教育培训滞后、子女就学困难、社会歧视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目前农民工的精神状态是令人担忧的——在他们当中,许多人缺少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方式,许多人在精神上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许多人面临着性苦闷和性压抑……

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工常常遭遇各种精神问题,如工作无着落或不顺心产生的焦虑感,被城里人歧视所产生的自卑感,权益被侵害时所产生的愤懑和压抑,恋爱交友失败时所产生的挫折感……

目前,当保障农民工权益,帮助农民工“讨薪”正在成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的时候,农民工的精神生活问题就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据悉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在城市生存的中国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如今,我国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做着不同的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但同时许许多多的问题又困扰着他们——就业压力、子女教育、婚姻状况、人际关系等等。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

老金从农村老家抱着“淘金”的念头到广州打工,到那里后发现现实生活与他的期望相差很大,连续换了几个工作都不满意。性格内向的他开始酗酒,对亲戚朋友不理不睬,经常无缘由地紧张,总担心自己今后无法生活下去。他说,农民工进入城市后,面对相对较高的城市消费水平,自卑感增强,既要掩饰内心的不安,又要应对激烈的竞争,所以内心情绪波动很大。因此有关部门除了引导农民工自珍、自重、自爱,注意自身情绪的调节外,还应关注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努力改善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环境。

据了解,许多农民工与老金一样,白天忙于生计,晚上无所事事,经常感到孤独、寂寞,他们的业余生活,主要集中在打扑克、与老乡聊天、闲转等方面,难以排解心中的情绪,常易造成心理问题等。如何改善他们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他们走出文化的沙漠,让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丰富多彩起来?努力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全社会都有责任,要多给农民工一分关爱,少一点冷漠。

民工饱受心理疾患之苦

我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在我们不断为农民工呼吁物质保障的同时,是否关注到了这个徘徊在城乡之间的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光说,公共空间和社区缺失是农民工患心理疾病的最重要的诱因。“社会生活空间对农民工完全呈封闭状态。除了干活和睡觉,他们只能看看街头电视,蹲在路边聊天,彼此开开玩笑,没有心理疏导的途径。”

北京安定医院资深大夫陈斌说,农民工易患3种精神障碍:一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文化休克”型精神障碍;二是工资拖欠等重大打击造成的急性精神病;三是恶劣的旅行条件造成的旅途精神病。这些病症严重时可导致自杀行为。有多少农民工患心理疾病?目前尚无权威统计数字。陈斌说,安定医院在过去的半年内接诊了60个民工精神病例。如果和每天400~700的门诊人数相比,这个数字实在不算大。“真实数字肯定大得多,因为他们不到最严重时是不会来医院的。”

由于住院费用高,就诊的民工都买最便宜的药回去服用。这些药副作用很大,服药期间无法正常工作,很多人一个疗程没完就不再来医院了。

曾有调查从2005年3月开始到2006年4月结束。采样地点是萧山经济开发区。调查采用了抽样法和偶遇法问卷调查形式,现场访问民工1866人,其中男性1013人(54.29%),女性853人(45.71%)。受调查的民工主要是青壮年。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占51.02%,高中或中专占30.23%。

共调查企业30家,其中,10家为合资企业,11家为独资企业,9家为私营企业。受调查者有缝纫工、车工、电焊工、钳工、普工、行政人员、油漆工、泥瓦工、装配工等。

这次调查还对民工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了解。被调查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还是有累计20.37%的民工存在心理问题——有的出现疲劳惰性状况、紧张焦虑情绪,还有忧郁沮丧,愤怒敌意,慌乱困惑。

记者见到24岁的徐建立时,他正在看一本绘图宝典。说起来,这也是无聊之极后的选择。“前段时间看报纸,听说制图工人很紧俏,正好没事做就玩玩这个了。”

可就是这个快乐的年轻人,经常也会心情郁闷。“长大了嘛,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心情不好,他们会担心的。”他说。有些时候,朋友间、工作上的事情会很烦心,回到寝室不想吃饭、不想做事情。

“会找老乡说说吗?”记者问。

“不会。一般我都是到网吧上网,但也不是跟网友倾诉,我会打通宵游戏。”

“为什么不把郁闷的事告诉朋友呢?”

“跟朋友说了也没用,事情还是这样。”

殊不知,如果郁闷的问题经常得不到排遣会造成心理疾病。民工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和成因是多方面的,据专家分析,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子女教育、经济收入、婚恋及情感问题、权益保护问题、业余生活的寄托、城市生活的适应问题、与当地居民和当地正式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等。

在本次调查中,有1788人(95.82%)反映患病后会立即就诊,78人(4.18%)表示不会就诊。不去就诊的原因依次是:自己觉得病轻;经济困难;无时间;交通不便;医疗服务差。

记者晚上来到一个建筑工地,正是他们吃饭的时候。宿舍的一楼有简易的食堂,大伙都围在几张桌子拼成的长桌上吃饭。储海声是工地上的泥水工,干了一天的活儿,现在终于可以吃饭了。他是安徽广德人,这次的工程已经做了3个多月了。现在他就想着早点把这个工程结束就可以回家一趟,看看老婆和孩子了。“出来做工是没办法啊,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已经念高中了,开销大啊!老婆留在家照顾他们,我是听老乡说出来做赚得多,就跟着他们一起出来了。”在记者采访的另外几个人中,对于体检,他们一致回答“没有,自己身体没病的”。不过,他们也说实在撑不住的话,会请假去医院看。

在记者的采访中,当问及民工们关于“心情好不好”的问题时,他们通常要考虑很长时间,似乎这个问题比干上一天的体力活儿还要难以应付。

其实,他们同样思想活跃、向往美好生活。他们强烈地渴望被人认可,强烈地希望得到所谓的城里人的理解,他们有强烈的外出就业的冲动,他们也能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但是受文化素质、技能水平限制,多数只能吃“青春饭”,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从事的多是苦、脏、累、险、差的工种岗位,而且多是超时、低报酬劳动。

据了解,这次民工健康调查的结果会给政府部门做参考,负责调查的部门也提出了不少对策和建议,比如构建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适合民工的医保制度,加大民工健康教育力度,提高民工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等等。

农民工进入城市后,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而且由于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工资低等诸多实际困难,心理困扰也随之而来。不少农民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失落、压抑和缺乏归属感等负面心理问题,由此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11月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当前农民工心理健康状态不佳者达40%以上。

一个原本在工友们看来可亲又勤快的同乡,却在一瞬间失去理智,乱棒打死了前去问候他的同乡。

据报道,常林是从甘肃到青海西宁打工的人员,在工友们眼里,常林是个比较随和又勤快的人。2008年7月7日,常林没有上班。晚上10点多钟,同乡常某向康某提议去看看他,两人来到常林的出租屋门前。突然,常林手提着一根一尺多长的三轮车转动轴冲了出来,劈头盖脸向走在前面的常某头上挥来。常某被打倒在地,康某逃出来招呼别的工友制服了常林,可是常某因头部连续被铁棒殴打40多下,已经死亡。警方随后赶到,将常林带到公安局。据常林交待,他最近心情很差,生了病不能出去挣钱,感觉压力很大。那天,他一直觉得周围的人要陷害他,就在他觉得到处都是危险的时候,听到外面有人说到他的名字,门被推开了,于是他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惨案就这样发生了。

长期从事农民工问题研究的专家认为,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反映出农民工在城市谋生,因感受现实强烈反差、生活极其单调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悲观、脆弱、敏感,有了心理问题找不到人倾诉,没有合适的解脱方式,导致他们心理异常,最终以剥夺他人生命或伤人的方式宣泄,酿成悲剧。

民工心理问题渐见,政府及社会各界多方关注,有的民工也开始了解有关心理问题的知识等,开始关心自身心理健康。

对于农民精神上的“亚健康”危机,政府已经引起重视。从文化局送片进工地,到文明办评选外来务工人员“文明之星”,再到市总工会为民工建图书室,买电视机,政府各个部门已经开始为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努力着。

政府开始实施的民工培训项目部分缓解了这一局面。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该市两年内以工地为基础建立了20多所农民工夜校。授课内容涉及施工操作、文化法律知识和时事政策。夜校还举行卡拉OK比赛、棋牌比赛等娱乐活动。

记者从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获悉,近两年农民工也成为心理咨询热线的常客。据该院的于学林主任介绍,从2006年起,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农民工也开始打热线咨询,咨询的问题涉及婚姻感情、子女教育和自身融入城市生活中遇到的困境等各个方面。

据了解,许多农民工白天忙于生计,晚上无所事事,经常感到孤独、寂寞,他们的业余生活主要集中在打扑克、与老乡聊天等方面。社会各界应该通过开展各种贴近农民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让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丰富多彩起来。在这方面,国内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重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学生组成了“义务心理咨询员”,自己搭建简易茶棚,邀请农民工喝茶聊天,以“话疗”的方式帮助农民工缓解心理压力。在山东,一些建筑企业建立了农民工夜校,授课内容涉及施工操作、文化法律知识、健康教育、性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同时还举行卡拉OK比赛、棋牌比赛等娱乐活动,对农民工进行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

《新京报》报道提到,当前,北京的农民工群体中出现了一些自发的组织,如为农民工提供艺术演出的“农民之友”;卖菜农民陈军设立的“排忧热线”;旨在让打工妹找到归家感的“打工妹之家”。这些自发团体由于源于农民工自身,与农民工沟通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为农民工排忧解难。

其实,能到大城市来打工的农民在当地大多是佼佼者,他们应该、也有能力进行一部分自我疏导和管理。

在城市中,也有部分农民工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志向,由普通员工逐渐升为管理者直至自己当上老板,而更多农民工则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但他们同样以一颗真挚纯洁的心灵赢得别人的尊敬。

民工潮记录着中国从传统农业国家大步走向工业化、现代化国家的坚定信念、铿锵步伐,也记录着无数农民在精卫填海式的转变生活方式过程中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

走进民工潮的许多民工,为自己,也为别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他们无疑为民工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人进城打工去了,家里的地被撂荒,住房闲置,外地的人就来租种他撂下的地,租住他闲置的房。过年的时候,外地人要回家过年,他便也要回老家过年,相互填补。

那一阵,涌动的民工潮里,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为过年而忙着,路也在为过年而忙着,车也在为过年而忙着。

南来北往,车轮滚滚,人潮汹涌,浪花飘飞。

浪花里,飘飞着民工一年的无限喜悦和些许愁丝。

以上为民工生活的一个缩影,民工在城市多变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苦,心情起伏,矛盾痛苦,如何应对?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在城市中,民工易患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及疾病?怎么辨识与治疗?针对以上问题,以下篇章依次对民工常患的各种心理疾病进行介绍,让大家能更好地辨识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