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人该怎么吃:饮食与健康知识问答
11076600000012

第12章 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因素——老年学研究专家最新公示报告

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因素很多。不仅在重视饮食养生,要注重精神养生。

老年人讲究养生修寿。也就是注意心理调节,保持精神愉快,这是健康长寿的活化剂。专家研究:约有80%的老年性疾病与各种精神因素的刺激有关。所以,你若是年过花甲的老者,学一点养生修寿中的“养心健身法”,有益于身心健康,能促进健康长寿。有位百岁寿星吟出《养心增寿歌诀》抄录如下:

七情不可偏盛,欲望不可苛求。

注重随遇而安,坚持老有所学。

讲究心理调节,发挥自身余热。

多交青年朋友,扩大兴趣爱好。

养生治心为上,正确对待疾病。

重视心理疲劳,维持乐观心态。

开创第二青春,重视精神保养。

心胸豁达开朗,才能防病增寿。

老年人要健康长寿,就应自觉保持乐观情绪,讲究养心求寿,与疾病、衰老进行斗争。老年人一定要树立长寿之志,切实从各方面加强科学的养生保健,为实现人类的自然寿命而奋斗。

67.健康长寿新概念知道吗?

人的生命从胎儿、婴儿、儿童、青少年,人到中年,进入老年。历经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等过程。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它反映了生物界的细胞和器官系统等随着岁月而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老化过程,每个正常生长的人,都要经历这些过程。寿命的延长,是由生活环境,精神状态,气候条件和营养状况等来决定的。

健康长寿是人之希望。

那么,什么是健康?

对“健康的理解”,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早期,人们把健康等同于生命。

后来,人们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趋于多元化。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上都处于完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将“道德健康”纳入健康的概念中。新的健康概念包含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方面内容。那“四维”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均达到完美状态,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人。

那么,你健康吗?

大家对健康的理解各不相同,以下是国际上较为认可的10条健康标准,对照看看,你都达到了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起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大事小事都乐于做,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各种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俗称蛀牙),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请注意,这里不用“60分算及格”来衡量,如果你有任何一条尚未达标,就说明你的健康存在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和调理了。

老人要敢于长寿。

长寿,就应与中国传统的人寿观念彻底地决裂。迄今,我国流传着种种误区。

古人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七十不留客住宿,八十不留客吃饭。”

此类种种古训给老人们造成一种长寿无望的消极心理。因此,必须加以澄清。

长寿,心为神主。古人养生重在治心,主张心平气和,精神愉快为养生之上策。

68.老年养生为什么要树立信心才能长寿?

养生治心,心平气和,人体阴阳才能调和平衡,才能与天地大自然相息、相通、相和,达到祛病、保健、抗老、延年、长寿之目的。

(1)老人要相信能够长寿

长寿是有科学根据的。人的自然寿命应在110岁以上。这是专家根据三种计算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

按生长期计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25~175岁。

按性成熟期计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10~150岁。

按细胞分裂次数和细胞分裂周期计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20岁。

其实,百岁高寿者,古今中外大有人在。

当然,欲得长寿,就应自觉保持乐观的情绪,讲究健康养生之道,重视吃的科学,与疾病、衰老进行斗争。老年人一定要树立长寿之志,切实从各个方面加强科学的健康养生。坚持吃平衡膳食,合理摄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吃是生存之本,吃是健身益寿之根本之根本,讲究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吃出健康,为实现人类自然寿命而奋斗。

(2)人为什么会衰老?怎样延缓衰老?

人的衰老,有第一性原因和第二性原因。

第一性原因是人的遗传基因。

第二性原因则是除了遗传基因之外的一切外在原因。比方说:空气、环境、污染、放射性和情绪等等。而且,这些外在因素又是一环紧扣一环,相互有促进作用影响人的寿限。

例如:人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身体机能的变化,甚至影响人的生命年限。因为,情绪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大有关系。激素又影响着人体的生理过程,即影响调节人体内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盐等物质的代谢过程,以及与代谢有密切关系的生长、发育、生殖等基本代谢过程。

那么,怎样才能够延缓人体的衰老呢?一般说来,要注意如下健康养生问题:

第一,要吃合理营养的膳食,多了不好少了更不好。应选择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的食物,避免食用高油脂和高糖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具体地说,应遵照中国营养学会为中国居民制定的膳食纲领:“吃谷物为主,能量平衡,弱油少盐的膳食,并应突出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

第二,要多用脑,老年人可以猜猜字谜,或学一种外语,玩玩桥牌,使脑力保持良好的状态。防止患老性痴呆。

第三,要降低胆固醇摄入量,饮食中要多吃蔬菜和鱼类,多吃豆类及豆制品,燕麦、薯类食品,多吃干果和新鲜水果。

第四,每天早、晚各做5~10分钟伸展运动,可减少老年性腰背酸痛,每天坚持步行30分钟,可增强体质。

第五,戒烟戒酒。

第六,保持健康体重,如果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就应节制饮食,并要防止老年病缠身。

那么,什么是老年病呢?这是指进入老年期以后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然而,老年病却又不是老年人所特有的疾病,所以,实际上老年病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是:仅发生在中老年人中的疾病,如前列腺肥大、绝经期综合征、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痴呆症等。

第二类是:老年期的多发病,如高血压、慢性气管炎、糖尿病、肥大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等。

第三类是:老年人与青年人同样容易发生的疾病,如感冒、腹泻、一般性外伤等。

(3)时令节气对老年养生的影响

据专家研究,老年人容易发生退行性疾病,这是因为人到老年后,体内受长期生活不良刺激与时令节气的影响,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储备能力降低的关系,在疾病的表现、病程和预防上,都与年轻人不同,构成了老年病的特点。尤其是时令节气的影响对老年人健康养生关系极大。

一年之中,1月份最冷。此时的中风、心肌梗死、胃穿孔、肺炎的发病率达到高峰。

2~3月份,气温依然很冷,此时病毒开始活动。因此,病毒性感染疾病及咽炎的发病率比较高。

4~5月份,天气转暖,易发生流行病。

进入6月份,气温显著升高,苍蝇繁殖,蚊虫也多,开始出现因卫生问题发生的时令病。

7月份,气温最高,且多雨潮湿,红眼病流行,痢疾、肠炎等肠道传染病骤然增多。

8月份,天气尚热,为脑中风凶险多发的月份,且多侵犯老年人。

9月份,气温逐渐转凉,昼夜之间温差较大,此时,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容易发生。

10~11月份,环境温度降至10℃左右,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易发生或复发。

12月份,气温猛降,此时易发生冻疮和呼吸系统疾病。紧跟着又进入下一个冬季,疾病谱的规律性变化依然如故。

那么,老年人体弱多病,能否长寿?

事实上,体弱多病者因深知自己有病,因此,常能珍惜和保养自己多灾多难的身体。他们常能坚持锻炼,也没有“本钱”去放纵,对脂、酒、烟、糖、盐之类食品必斟再三,择优选用。日复一日,调养得当,体弱者终能健康起来。

但是,体弱多病者的延年,健康养生,并非苟且残生,其中常不乏乐观、积极、奋发向上,同疾病作抗争的顽强精神,他们每“拼搏”一次,都可能为自己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就普通的感冒而言,那些频频感冒的“病篓子”,比不常伤风的“壮汉子”往往少得癌症。专家研究认为:感冒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较多的干扰素,这是一种防癌、抗癌的重要物质。体弱者在抗御其他疾病时,也会产生这种效应,使之在突发疾病时,能应付自如,少出意外。

另一方面,体弱者一般不争强好胜,不做力不从心的事,生不起无聊小事的气,生活得比较仔细。这样,能量消耗相对缓慢,为长寿节约了可贵的能源。在吃的方面,体弱者一般都十分注意营养的均衡,不会暴饮暴食,十分注重饮食宜忌,吃出来的凶险比较少,这些都为健康长寿创造了条件。

69.什么是精神衰老?

所谓精神衰老。一是,思维迟缓,理解能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对外界反应的敏捷度显著降低。二是,性格的变化,情感变为平淡,有的情绪不稳,会因小事而暴怒,有的固执保守、孤僻自私,又极易伤感。三是,记忆力障碍,特别是近记忆力障碍最为突出,例如:刚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情,就忘记了。四是,动作笨拙,缓慢而又不协调,步履不稳,手脚颤抖。

精神衰老是一个渐变过程,真正的急性精神衰老在医学上是罕见的。

70.怎样认识产生精神衰老的原因?

第一,生理上的因素。

人到老年,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各种神经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致使神经纤维的再生能力降低,脑血流量和脑的摄氧量减少,这些都会导致精神衰老。

第二,心理上的因素。

人到老年,主要是急剧的精神刺激以及长期的“老年性忧郁”这些情况最伤人精神,催人衰老。

第三,生活上的因素。

人到中年至进入老年期,如果平时不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和适当身体活动,过于安逸。“用进废退”,人的脑子长期不使用,就易发生精神衰老。加之生活上过食“肥甘”或营养不足,酗酒、纵欲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加速和加深人的精神衰老。

第四,疾病上的因素。

人到老年,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这两种疾病,最易促使精神衰老。其他如糖尿病、冠心病等也是促使精神衰老的因素。

71.怎样确定自己心理是否健康的方法?

认定心理是否健康可自己测定:

一是: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的是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自己如果只看到长处与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骄,皆不利于自我健康。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二是: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这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又一条标准。

三是: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要受社会规范和环境的约束,然而,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相符合,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促使个人与环境和谐的关系,如果能处理好了这种关系才算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应防止心理疲劳。因为,心理疲劳如同体力疲劳一样,本身是种阻遏性机制,迫使机体进入休息状态,从而避免受到继续伤害,对机体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如果此时人们未能正视这点,而任其一再发展下去过度的心理疲劳,便会威胁到机体的健康。成为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病乃至癌症等疾病之致病因素。因此,对心理疲劳决不可忽视。

对于心理疲劳首先应找出导致心理压力的原因,针对原因探求合理的解决方法,以放下思想包袱,减轻心理压力。如果一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也应采取回避的措施,尽可能先将那些恼人的事丢开,待心理状态平复之后,再考虑对策。

其次,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平衡,无论是谁,生活中难免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压力。每逢此际,重要的是善于自我调节而使心理压力减小。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平时要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遇事要有信心,有主见。同时,还应处事待人随和。这样,方能避免钻牛角尖、生闷气、无端发怒而引起心理疲劳。

我国历代的养生家都十分重视对精神的保养,认为精神因素对健康长寿有很大的关系。

在对精神保养的具体方法中,我国古代养生家特别强调心情的宁静、愉快和排除杂念。所谓“恬静虚无,精神内守”。这是古训。意思是说:保持心情必需的宁静,就需要专心致志,驱逐烦忧,避免贪欲。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暴怒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激奋状态,血液运行突然加快,严重影响神经体液的正常功能。暴怒会导致高血压病人发生脑血管意外凶险。暴怒会导致心脏病人心脏跳动骤然停止而死亡。因此,暴怒、思虑、忧愁、苦闷都会导致人的情绪急剧变化,对健康都会产生持久、深重的影响。倘若一个人的精神长期处于忧愁、苦闷之中,则也会使体内各种生理功能随之发生抑制。

72.怎样使老年人开创第二青春?

为了健康长寿,切莫暴怒,更不要忧愁、苦闷、悲哀和惊恐,一切烦躁都是对健康有害的。为了健康长寿,要提倡乐观、开朗的心情,尽量使老年人开创第二青春。

一是老要少。

平时要多回忆高兴的往事。多接触青少年,让年轻人的活跃、好动、充满探索与理想的青春活力感染您,多参加文体活动和集体活动,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生活。

二是老要俏。

平时注意修饰和穿着,经过打扮会显得大方潇洒,有风度,穿上一套合体的富有时代感的服装,更是美的享受,能使自己产生“我还年轻”的心理。

三是老要跳。

积极参加跳迪斯科,交谊舞,学习太极拳,通过跳和运动锻炼,能使神经系统得到良好的训练,全身关节,韧带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活动,达到健身益寿之目的。

四是老要笑。

笑,令人神采飞扬。

笑,能令人精神爽快、愉快。

当放声大笑时,整个身体都像做体操般地运动。

笑,是一种化学刺激反应。笑,能激发人体各个器官,尤其是激发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产生一种“快乐因子激素”的分泌,给人一种年轻和健康的美感。

73.老年养生怎样关注饮食营养?

人到老年,各方面生理机能均要表现出衰退的征兆,这些变化的进程,大都与吃的饮食营养密切相关。

饮食得当,身体健康,饮食不当,患病早亡。以往的“病从口入”是指吃得不卫生会患细菌性传染疾病。今天,传染性疾病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已大为减少。然而,饮食不当,吃得不科学而造成营养不平衡,营养过剩或某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给身体造成危害,出现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发生,诸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黏稠等出现,进而影响心脑血管病变而危及生命。这些都是与饮食相关的“病从口入”的一种最新表现。吃,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头等大事,饮食是人人都要吃的,天天都要吃食物,民以食为天,人以食为本,食以安为重嘛,如果人们讲究吃的学问,精心安排吃的饮食,吃得合理,吃得科学,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吃得科学,对心脑血管与癌症之类的致命疾病也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已患了某些疾病,不仅要靠药物治疗,而且,也要靠饮食营养调养,吃得恰当,可促使疾病早日康复。吃得不当,则会加重病情危害健康。所以,必须重视吃与健康的知识学习,要讲究饮食营养,吃出健康大有讲究。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有没有普遍通用的饮食法则可以遵循呢?没有,因为饮食也是因人而异,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孕妇和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各不相同。所以,2008年1月15日由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三部分组成。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又分为中国孕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中国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中国儿童青少年膳食指南,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其中,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个条目。这10条包括如下内容: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适用于6岁以上人群,根据该人群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结合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特点,制定了以上10个条目,以期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保证健康之目的。并且针对我国老年人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0条的基础上,又补充了4条内容,组成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

补充的4条内容是:

(1)食物要粗细搭配、松软、易消化吸收。

(2)合理安排饮食,提高生活质量。

(3)重视预防营养不良和贫血。

(4)多做户外活动,维持健康体重。

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的制定,是针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因为,人体的衰老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容易发生代谢紊乱,导致营养缺乏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合理饮食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对改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努力提高全民族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素质,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指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膳食状况明显改善,城乡居民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但在贫困农村,仍存在着营养不足的问题。同时,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与之相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病率增加迅速,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然而,我国城市化速度将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也将日益趋向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健康长寿的威胁将更为突出。今后10~20年,是中国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战略时期,抓住机遇,适时干预,会事半功倍。否则,不仅要影响几代人的健康素质,也会因不堪重负的疾病负担,消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为此,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对中国营养学会1997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修改,制订了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

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先进的科学证据为基础,密切结合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实际,建议居民如何选择平衡膳食,吃得恰当,注意食品卫生,进行适当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对各年龄段的居民如何摄取合理营养,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的防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此,中国营养学会发出号召,希望广大营养专业工作者全力投入,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努力掀起宣传膳食指南,推广膳食指南和实践膳食指南的新高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事关民族兴衰的高度来倡导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改善全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控制和减少非传染性慢性病之目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口素质基础。

74.为啥提倡老人吃粗粮能益寿?

专家忠告:老年人选择食物要粗细搭配,食物的烹制宜松软易于消化吸收,以保证均衡营养,促进健康,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主食的摄入减少,食物加工越来越精细,粗粮摄入减少,油脂及能量摄入过高,导致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某些矿物质的供给不足、慢性病发病率增加。为了针对当前膳食中存在的弊端,增强居民体质,提倡粗细粮搭配吃,增加吃粗粮,因为,粗粮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钾、钙、植物化学物质等。老年人消化器官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咀嚼功能和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所以许多老年人易发生便秘、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因此,提倡吃粗粮是老年人益寿健康之良策。

老年人吃粗粮有什么好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粗粮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是:粗粮中膳食纤维含量高。

三是:多吃粗粮能调节血糖防治糖尿病。

四是:多吃粗粮能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那么,老年人一天吃多少粗粮呢?专家告诉我们:研究表明,每天食用85克或以上的全谷类食物可帮助控制体重,不易便秘,减少若干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建议老年人每天最好能吃到100克(2两)粗粮或全谷类食物。

老年人宜选用的食物:

①柔软的米面及其制品,如面包、馒头、麦片、花卷、粥、面条、馄饨等。

②粗粮:如细粮以外的谷类及杂豆,包括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赤小豆、绿豆、芸豆等。

③细软的蔬菜、水果、豆制品、鸡蛋、牛奶等。

④适量的鱼虾、瘦肉、禽类。

在适合老年人咀嚼功能的前提下,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形。要注意烹调方法,以蒸、煮、炖、炒为主,避免油腻、腌制、煎、炸、烤的食物,使老年人的食物松软而易于消化。

75.老人养生怎样吃才能长寿健康?

专家调查表明:老年人与家人、同伴一起进餐比单独进餐吃得好,能享受家庭乐趣,消除孤独,有助于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有助于预防老年心理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合理安排老人饮食,使老人保持健康的进食心态和愉快的摄食过程。

家庭和社会应从各方面保证老年人饮食质量、进餐环境和进食情绪,使其得到丰富的食物,保证其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摄入充足,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减退,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为此,要根据老年人营养需要特点合理安排饮食。

①选用优质蛋白质食物。

为适应老年人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蛋白质利用率低的情况,所以应选用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健康益寿。

②老人宜吃植物油烹调食物。

为适应老年人胆汁酸减少,酶活性降低,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故摄入的脂肪能量比应以20%为宜,并以植物油为主有利于健康益寿。

③老人不宜多吃蔗糖。

为适应老年人糖耐量低,胰岛素分泌减少,且血糖调节作用减少,易发生高血糖的危险,故不宜多用蔗糖有利健康益寿。

④老人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

为适应老年人钙吸收能力下降,如果膳食钙的摄入不足,就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同时,老年人随年龄增加,骨矿物质不断丢失,骨密度逐渐下降,女性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钙质丢失更为严重。故应注意膳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才能有利于健康益寿。

⑤老人应多吃富含微量营养素的食物。

为了适应老年人营养需要特点,例如:锌是老人维持和调节正常免疫功能所必需。硒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与延缓衰老有关。适量的铬可使胰岛素充分发挥作用,并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故老年人应注意摄入富含这些微量营养素的食物,才能有利健康益寿。

⑥老年人应多吃富含各类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不足与老年人多发病有关。

维生素A缺乏易患老人皮肤干燥和上皮角化。

β胡萝卜素能清除过氧化物,有预防肺癌功能,增强免疫功能,延迟白内障的发生。

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物。清除脂褐质,降低血胆固醇浓度。

老年人亦常见B族维生素的不足,特别应注意补充叶酸。

维生素C对老人有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

老年人应常食用富含各类维生素的食物。

76.老年养生为什么要关注营养性贫血?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态调查报告表明:60岁以上老年低体重的发生率为17.6%,是45~59岁的2倍;贫血患病率为25.6%,也远高于中年人群。

老年人营养不良最明显表现为体重不足。体重不足是长期膳食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的结果,同时也可能伴有其他微量营养素供给不足。

老年人贫血的发生也是膳食长期缺乏某些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不良症状。

那么,为何老年人易发生营养不良症状?专家告诉我们: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包括器官功能减退,基础代谢降低和抗体成分改变等,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别的慢性病。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经济情况的改变,可能使老年人摄取的食物量减少而导致营养不良。此外,随着年龄增长而体力活动减少,并因牙齿、口腔问题和情绪不佳,可能致食欲减退,能量摄入降低,必需营养素摄入减少,而造成营养不良。

体重不足对老年人健康有一系列负面影响;贫血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也很大。因此,老年人要重视预防营养不良与贫血。77.体重不足为啥也是老人养生大敌?

专家忠告:体重不足对老人的健康产生一系列危害,归纳起来有以下7个方面。

其一:慢性和急性传染病的发病危险增多。

老年人体重下降往往伴有体内代谢改变,蛋白质合成减少,出现负氮平衡,抗体合成减少,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以致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急性和慢性传染病的发病机会增多。

其二:轻体重者易骨折。

老年人在一定范围内体重与骨密度呈正比,故轻体重者易骨折;而且,瘦弱者在摔倒时缺少脂肪保护,亦易致骨折。

其三:损伤及外科伤口愈合缓慢。

老年人当机体进行大面积伤口愈合时,需要较多的能量和蛋白质,饮食中往往不能提供其全部营养需要,因此,缺乏组织储备的瘦弱者,愈合过程很慢。

其四:易出现精神神经症。

老年人体重不足可能出现冷淡、易激怒、倦怠、精神抑郁、神经质、不安或失眠的趋势。

其五:某些应激状态者的耐受力低下。

老年人应激状态如延续的体力活动,受损伤、环境刺激、饥饿、外科手术等。正常者可增加激素分泌,调动体内代谢以对付应激状态,然而,消瘦者不能应付应激状态。

其六:对寒冷抵抗力下降。

老年人瘦弱者缺乏正常量的体内脂肪来防止身体的过量散热,因而易出现畏寒状态。

其七:经不起疾病消耗。

老年人发烧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易变得更瘦,因其缺乏脂肪储存而只能使组织蛋白质燃烧以提供能量。

由此可知:体重不足的老人对健康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必须重视预防老人的营养不良与体重不足。对策有以下5条。

第一,保证充足的食物摄入,提高膳食质量。

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选择食物时,更应注意保证奶类、瘦肉、禽类、鱼虾和大豆制品的摄入,按照饮食习惯烹制合乎口味的膳食,以保证能量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

第二,适当增加进餐次数。

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退一次进食较少,食物不易消化吸收,可少量多餐,每天进餐4~5次,这样既可以保证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又可以使食物得到充分吸收利用。对于已经出现营养不良或低体重的老年人,更应注意逐步增加食量,使消化系统有适应的过程。

第三,适当使用营养素补充剂。

部分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下降及疾病等因素不能从膳食中摄取足够的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适当使用营养素补充剂。

第四,及时治疗原发病。

老年人中支气管炎、肺气肿、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等发病率增加,这些疾病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是改善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

第五,定期称量体重,监测营养不良。

体重减轻是老年人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若体重突然急剧下降可能是一些重大疾病发生的前兆,因此,应当经常称量体重。

78.贫血对老人健康危害与对策知道吗?

专家忠告:贫血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贫血可使免疫力低下,致使机体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

其二:贫血可使神经系统和肌肉缺氧,容易出现疲倦乏力,头晕耳鸣,神情淡漠,记忆力衰退,抑郁等症状和认知功能受损,体能和工作能力降低。

其三:贫血容易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老年人由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减弱,心脏耐缺氧的能力下降,而老年人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基础,可出现心慌,心跳加快,使心脏负荷加重。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衰。

其四:贫血可导致气急苍白出冷汗。

老年人由于血红蛋白减少,氧气的运送能力减弱,稍微活动或情绪激动可导致血液含氧量进一步降低和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出现气急,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其五:贫血可导致胃肠病变。

老年人贫血时消化功能和消化酶分泌减少,可导致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病变。

其六:贫血可导致肾功能受损。

老年人贫血可导致血管收缩和肾脏缺氧,使肾功能损受,可出现尿素氮升高,甚至蛋白尿,同时,也会加重原有的肾脏疾病。

由此足见,贫血对老年人健康危害极大,必须引起重视,如何防治老年人贫血,对策有以下5条。

第一,增加食物摄入。

贫血的老年人要增加食物摄入量,增加主食和各种副食品,保证能量、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的供给,提供造血的必需原料。

第二,调整膳食结构。

一般来说,老年人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摄入减少,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利用率差,因此,贫血的老人应注意适量增加瘦肉、禽、鱼、动物血和肝的摄入。动物性食品是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吸收利用率高,维生素B12含量丰富。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和叶酸,促进铁的吸收和红细胞的合成。

同时,吃饭前后不要饮用浓茶,以减少其中鞣酸等物质对铁吸收的干扰。

第三,选用含铁高的强化食品。

国内外研究表明:食物强化是改善人群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贫血的老年人可吃强化铁的酱油,强化铁的面粉制品等,以改善缺铁的膳食结构,增加含铁的微量元素摄入量以改善症状。

第四,适当使用营养补充剂。

防治贫血的营养补充剂如铁、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贫血的老年人当无法从膳食中获得充足的营养素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营养素补充剂。

第五,积极治疗原发病。

许多贫血的老年人,除了膳食营养素摄入不足以外,还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也可以导致贫血。因此,需要到医院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

79.老年养生的健康战略知道吗?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经常参加锻炼的老年人仅占40%,不锻炼者高达54%。大量研究证实:身体活动不足,能量摄入过多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适当多做户外活动,在增加身体活动量,维持健康体重的同时,还可接受充足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预防或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心血管、中枢神经等各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如果天天运动,并注意多做户外活动,则可延缓老年人体力、智力和各器官功能的衰退,这是因为能使老年人健康长寿,是老年养生的战略对策。

(1)运动可以使心肌收缩加强,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肺活量扩大、血液含氧量增加,使全身组织细胞得到充足的氧气,有利于促进食欲,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减少紧张和忧虑,有利于睡眠;能改善肌肉和关节的血液循环,减少骨骼脱钙,延缓骨质疏松,关节增生和退变。

(2)户外活动,空气新鲜。接受紫外光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预防或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

80.老年养生战略八字原则知道吗?

身体活动是指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和体育锻炼等各种消耗体力的活动。身体活动在体力付出的同时,肌肉收缩,能量消耗增加。因此,走路、骑自行车、各种户外的体力锻炼、爬山等是一种以健身为目的的主动身体活动。如参加慢跑、步行、体操、球类、游泳、太极拳等项运动。老人应注意遵守“安全、全面、自然、适度”的八字守则。

(1)安全

由于老年人体力和协调功能衰退、视、听功能减弱,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故而参与运动时首先要考虑安全。

安全的核心要避免有危险性的项目和动作,运动强度,幅度不能太大,动作要简单、舒缓。

(2)全面

尽量选择多种运动项目和能活动全身的项目,使全身各关节、肌肉群和身体多个部位受到锻炼。注意上下肢协调运动,身体左右侧对称运动,并注意颈、肩、腰、膝、踝、肘、腕、手指、脚趾等各个关节和各个肌群、眼、耳、鼻、舌、齿经常活动,也就是全身运动,并坚持下去才能达到增强体质之目的。

(3)自然

老年人运动方式应自然、简便,不宜做负重憋气,过分用力,头部旋转,摇晃的动作,尤其对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老年人,更应避免,憋气时因胸膛腔的压力增高,回心血量和胸供血减少,易头晕目眩,甚至昏厥;憋气完毕,回心血量骤然增加,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头部旋转摇晃可能会使血液过多流向头部,当恢复正常体位,血液快速流向躯干和下肢时,会造成脑部缺血,出现两眼发黑,站立不稳等情况,容易摔倒。

(4)适度

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强度、时间和频率。最好坚持每天锻炼,至少每周锻炼3~5次。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至少半小时,最好1小时。

老年人进行健身锻炼一定要量力而行,运动强度以轻微出汗,自己感觉舒适为度。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户外活动的体育锻炼,最适宜的时间是9:00~10:00或16:00~18:00.

81.老年养生战略活动项目知道吗?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适合耐力性项目,如步行、慢跑、游泳、跳舞、太极拳、打乒乓球、打门球、保龄球等。

(1)步行

步行时下肢支持体重,上下肢骨关节,肌肉与身体其他各部位协调配合,使各部位都得到锻炼;同时加强心肌收缩,加大心血输出,使各组织血流量增加。天天散步,对于改善心肺功能,延缓下肢关节退行性变化有积极作用。

(2)慢跑

慢跑比散步强度大,消耗量多,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大能量消耗,改善脂质代谢,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和高脂血。

(3)体操

体操动作可简可繁,运动速度可快可慢,运动范围可大可小,运动量容易调整。经常坚持做体操可以使头颈、躯干、四肢灵活,养成良好体姿,发展柔韧性,维持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

82.老年养生战略注意事项知道吗?

(1)做全面身体检查

通过检查可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合理选择运动项目和适宜的运动量提供依据。

(2)了解运动前后的脉搏

测量早晨起床时的基础脉搏以及运动前后的脉搏变化,进行自我监测,必要时可测量血压。

(3)锻炼要循序渐进

每次运动以前要做几分钟准备活动,缓慢开始,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以前没有运动习惯的老年人,开始几天可能会出现不适应反应,表现为疲劳,肌肉酸疼,食欲稍差,甚至睡眠不好等。此时应减少运动量,降低运动强度。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再慢慢增加运动量,不要急于求成。

(4)运动环境要好

要尽量选择空气清新,场地宽敞,设施齐全,锻炼气氛好的场所进行锻炼。

延缓衰老过程,膳食是起重大作用的,根据老人生理特点,摄入理想的平衡膳食是最重要的措施。所谓平衡膳食,就是膳食中营养素种类和数量的搭配比较平衡、合理,适合用膳者机体的生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