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1074700000006

第6章 妈妈,你误会了!——勇于向孩子道歉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艾德里:喜欢生物学,立志当一个科学家。

朱莉:艾德里的母亲,家庭主妇。

有一天,小艾德里在河边玩耍,忽然发现岸边躺着一只从上游冲下来的死狗,已经被水浸泡得有些臃肿,甚至还有一点腐臭味。小艾德里高兴极了。要知道,平时喜欢解剖的他,只解剖了一些小虫子、小鸟和小老鼠之类的小动物,远远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而最近,他刚从一本生理书里学到了介绍狗身体的内部结构的知识,正想试验试验呢,没想到上帝成全他,就让他碰上了一只死狗。

于是,小艾德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死狗拖了上来,放在一个干燥的地方,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就解剖开了。他一边干着,还一边掏出小本本,在上面记录着什么。他干得很认真,忘了时间,忘了回家吃饭。

母亲朱莉在家里等急了,只好出来四处寻找。这时,一位熟人告诉她,小艾德里正在河边玩一只死狗,弄得满地非常脏。说完,那人还做出恶心的样子,并瞪了小艾德里的母亲一眼,意思是说:你是怎么管教你的儿子的。

朱莉一听,气得火冒三丈。她跑到河边,看到了儿子果然像那位熟人描述的一样。她一边跑来一边大声斥责儿子:“天啊,你把谁的狗打死了?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别人家的狗?这是不能容忍的。”

“妈妈,你误会了。”蹲在狗身边的小艾德里站起来辩解道:“这根本不是我打死的,它是从河上游漂下来的。你看,它身上都有臭味了。”

“那也不行。你看你把狗弄得多脏!满地都是五脏六腑,太恶心了。你怎么这样不讲卫生?”朱莉余怒未息。

“妈妈,我这是在解剖狗呢。你看,我把狗的内部结构都弄清楚了,还记下了不少数据呢。”

朱莉仔细一看,顿时感到自己太鲁莽了。儿子既没有打死狗,也不是为了玩死狗,他是为了解剖这只狗啊。儿子平常就喜欢解剖动物,这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的精神,不是曾经得到家里的大力支持吗?自己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就骂孩子呢?

“对不起,孩子。妈妈误会了你,你做得对。妈妈保证以后再不干涉你做实验了。”

看到母亲亲切的目光,小艾德里笑了,继续进行他未尽的实验。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美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犯错,但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就会像艾德里的母亲朱莉一样,向孩子道歉,请求孩子的原谅。但是,许多中国父母总是碍于面子,即便是自己错了,还是硬撑着、扮强势,不肯低头认错。其实,向孩子道歉,不但无损父母的权威,还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的家庭氛围,感受到以身作则的教育力量,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家长该怎么向孩子道歉呢?

年龄不同,方法不同

相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来说,父母其实不用讲太多的道理,只要用一些行动,如手势、表情、做法等,很自然就可以让孩子知道在这件事上,父母做错了,而且父母在向他们道歉,并不需要说太多的话。但是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父母向他们道歉,不仅仅要说“对不起”,还必须向他们讲明这件事错误的原因——为什么做错了,这也是一种间接教育的方法。

注意道歉的态度

父母道歉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不能太过于生硬,或者轻描淡写。这些错误的态度,即使道歉了也不能挽回什么,只会加深误解,因为年龄大的孩子能明显感觉到父母态度的不同,意识到父母是在敷衍。因此,父母应用真诚的态度来道歉,不要碍于面子或者身份,不愿意对自己的孩子道歉,或者只是略微地说一下。比如,父亲撞到儿子,这时候,父亲与其说“我不是故意的”,倒不如真诚地对他说“对不起,儿子,我撞伤了你”。父亲这时候大大方方的道歉比不真诚的辩解更能够得到儿子的尊重。

另外,有的父母开朗、豁达,能很轻松地向孩子道歉,有的父母可能内向、拘谨一些,不容易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歉意。这时,家长就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方式,比如,准备一个本子,平时跟孩子敞开心扉,传递感情,错了的时候用来传递自己的歉意;还可以给孩子写一张小纸条或者一封信来向孩子道歉;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失表达歉意,如遗忘了对孩子的承诺,在下次承诺时一定要慎重。

学会跟孩子道歉,真诚的道歉会使受到委屈的孩子的心灵得到安慰,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拥有一对真诚、可信赖的好父母,家长和孩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