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生理学
11074500000034

第34章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结构总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也称为内脏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包括内脏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按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人体多数器官都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双重支配。有些器官如肾上腺髓质、汗腺、坚毛肌、皮肤和肌肉的血管等,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起源于整个胸段脊髓和腰段脊髓1~3节的灰质侧角;后者起源于脑干内第Ⅲ、Ⅶ、Ⅸ、Ⅹ对脑神经的神经核,以及骶段脊髓2~4节相当于灰质侧角的部位。

从中枢发出的神经纤维并不直接到达效应器官。在到达效应器官之前,它必须先进入一个外周神经节中换一次神经元,由节内神经元再发出纤维支配效应器官。由中枢发出到神经节的纤维称为节前纤维;由节内神经元发出到效应器官的纤维称为节后纤维。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很长,节后纤维很短。一根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可与十余个节内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一根副交感神经纤维只与1~2个节内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故刺激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发生的反应比较广泛;刺激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反应比较局限。

一、植物性神经的主要功能及生理意义

植物性神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消化腺、汗腺、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大多数器官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神经支配,而且这两类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互拮抗的(唾液腺除外),但又是相互协调的,从而对器官的活动可以进行精细的调节。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生理意义是使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如剧烈运动、紧张、恐惧、寒冷或大量失血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明显加强,同时肾上腺髓质的分泌也增加。因此,交感——肾上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被动员起来,表现为瞳孔放大、骨骼肌和心脏的血管扩张、糖元分解加速。心搏快而有力、支气管扩张、汗腺分泌等;而与应付环境急变无关的器官,如胃肠等消化器官的活动却减弱。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生理意义与交感神经相反,它总是比较局限并在安静时活动较强,主要是促进消化、保存能量和加强排泄等。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植物性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的调节功能,有关章节以作叙述。表中已简要列出其具体的功能。下面主要叙述其功能特点。

三、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在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如脊髓、脑干、下丘脑和大脑边缘叶都存在着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但是,它们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能力却大不相同。

四、内脏功能的中枢调节

(——)脊髓

脊髓是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它可完成基本的血管张力反射、出汗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但其调节功能尚不完善。

(二)低位脑干

习惯上常把中脑、脑桥及延髓合称为低位脑干。延髓是维持生命必需的中枢所在部位,除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外,还有与消化功能有关的中枢等。脑桥有呼吸调整中枢和角膜反射中枢。中脑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三)下丘脑

下丘脑是皮层下调节内脏功能的较高级中枢。它在调节体温、摄食行为、水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对摄食行为的调节 用埋藏电极刺激清醒动物下丘脑外侧部,动物的食量增加;破坏此区后,动物出现拒食。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动物拒食;破坏此区后,动物食欲反而增加,并逐渐肥胖。由此认为,下丘脑外侧部存在摄食中枢,而腹内侧核存在饱中枢。

2.对水平衡的调节 下丘脑对水平衡的调节包括两个方面,一为控制排水,另一为控制饮水。在控制排水方面,抗利尿激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详见排泄章)。在控制饮水方面与下丘外侧部有关。刺激该区域,使动物饮水增多;破坏这一区域,则饮水明显减少。当体液的渗透压升高时(失水)或体温升高时,刺激了下丘脑外侧部,反射地引起口渴的感觉而饮水,所以有人将此部位称为“饮水中枢”。

(四)大脑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包括边缘叶及与它有密切关系的皮层下结构。边缘系统是调节内脏功能的高级中枢。刺激或损坏边缘系统的不同部位,可引起植物性功能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刺激杏仁核能引起血压、心律、胃肠运动及分泌、排尿等多种反应;刺激扣带回、隔区等,对机体的情绪反应有明显的影响。据研究,海马与记忆功能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