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男孩
11074300000038

第38章 不骄不躁:提醒男孩别翘“尾巴”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鸠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男子汉,因为拥有自信才能创造出精彩的人生。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常能听到许多家长在抱怨:“我儿子怎么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呢?”“我的孩子太自以为是了,连老师都不放在眼里。”“我的孩子待人太傲慢无礼了。”家长们抱怨的这些现象,确实普遍存在于现在的孩子们中间。形成这种现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孩子沾染上了骄傲的毛病,忘记谦虚的美德了。

如果男孩从小养成骄傲自大的品性,那么就会导致他们最终形成狭隘的视野和世界观,这样又何谈成长进步呢?所以,家长要十分注重培养男孩谦虚谨慎的品质。当发现男孩显露出一点骄傲自满的情绪时,就要及时地给予引导,将骄傲的“幼苗”消灭于无形。

王羲之是晋代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兰亭集序》是世代传颂的书法经典,他被世人公认为“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一位书法家,其书法成就不在父亲王羲之之下。

王献之取得的成就与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他的父亲王羲之和母亲郗氏共同指导他研习书法的故事。

献之七八岁就开始随父练书,专工草书隶书。有一次,王羲之悄悄走到正在飞书的献之身后,突然伸手去抢他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为此,王羲之连声称赞道:“吾儿长大必成大器。”献之听后,心中不免有些沾沾自喜。

还有一次,王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题字,献之挥笔便写,谁料墨满汁落,把扇面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勾一描,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牛跃然于扇面之上。这种随机应变、化拙为巧的本领,得到众人的齐声夸赞。小献之更是心花怒放。

父亲的肯定,众人的夸赞,不由得让小献之慢慢滋生了骄傲的情绪。父母看到此景,相对无言,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拿了几幅自己很满意的字让父亲点评,父亲每掀过一张就摇一下头,直到掀到一个“大”字才点了点头,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点,然后把字稿全部还给献之,让他继续苦练。在父亲那碰壁后,献之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谁料母亲翻过之后,最后竟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若有所思,忽然明白了父母的用心。

从此,他又开始了锲而不舍的习书,而且再不曾露出一点点自满的情绪。工夫不负有心人,当用尽了18缸水之后,他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

后来,王献之的字也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书法成就和父亲王羲之并驾齐驱,史称“二王”。

由此可见,当男孩出现骄傲情绪时,如果能得到家长及时的教导,那么就可以“化险为夷”,躲过骄傲的侵害,重新找回谦虚的品德,取得更大的成就。

不可否认,有的孩子的确有“骄傲”的理由,或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或某种技艺炉火纯青。但骄傲却让小小年纪的他们与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产生了隔膜,最终只会让他们变得自私、狭隘,像“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还有什么比这更令家长痛心的呢?

既然骄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这么多危害,那么家长应该怎样避免孩子产生骄傲的心理,又怎样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谦虚的心态呢?

方法1:耐心教导男孩正确地评价自己

骄傲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因此,家长要耐心地教导男孩克服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狂妄想法,在认识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

方法2:要适当给予男孩批评

小缺点不指正会慢慢变成大缺点,小错误不批评会慢慢变成大错误,因此在表扬孩子的优点时也不要忘了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给予适当的批评,避免因小失大。正确的做法是:客观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方法3:让男孩多一些机会接触社会

骄傲的孩子就像坐井观天的青蛙,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片天。如果有机会让他们接触丰富多彩的外面世界,多接触一些比他们更优秀、更出色的人,就会让他们意识到“强中还有强中手”,当然也就不会再为自己取得的那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大了。

男孩的骄傲心理最早是从错误的家庭教育偏差中开始滋生的,所以为了避免他们走进骄傲的“泥沼”,家长就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掌握正确的教育技巧,让他们从小就远离骄傲,养成一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习惯。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家长应该让男孩知道,真正自信的人不应该在人前自吹自擂,狂妄自傲,因为没有人愿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人愿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所以,无论到何时,都应该让男孩谦虚多一点,谨慎多一点,骄傲自大少一点,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自信、真正有出息的人。